大唐軍品
中國軍隊正進行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和情報)革命,這場革命是以光纖、衛星、微波和保密高頻無線電等手段向數字保密通信轉變為特征的,其轉變速度和深度不能通過傳統國防工業改革解釋。事實上,這些轉變始於壹種稱為“數字鐵三角”模式的轉變,鐵三角的三個頂點分別是:商業信息技術公司,政府研究、發展機構和投資部門,軍隊。聯結三個頂點的各邊是政府和軍隊研究機構之間長期保持的重要商業關系。
該數字鐵三角關系類似於日本的本國技術戰略,由政府高層組織協調和提供重要資金,但也包含基於市場、充滿活力、行動快速和面向國際市場的私有企業的特征。中國壹直嘗試本國技術戰略,但是其在信息技術和造船工業中取得的成功可能促使其將信息工業融入全球研究、開發和生產環節中去,而不只靠本國技術力量發展。
數字鐵三角表明通信開發的軍事戰略取得重要進展。在以前的模式中,解放軍總參謀部的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總公司(CESEC)等公司建設商業網絡,並作為軍隊的掛名公司為軍隊獲取技術。相比之下,華為等私有公司代表著新興的數字鐵三角模式,軍隊、政府部門和各研究機構為這些公司提供資金和人員。這些公司得到最高限額的信用貸款,獲得政府863計劃的研究和開發基金,並積極尋求占領全球市場。軍隊從中作為受惠客戶和研究夥伴而獲利。
中國大部分信息技術和電子公司都是商業公司,與傳統國防工業相比較,新興的信息技術公司沒有效率低下的國有大型國防工業的體制包袱:過剩的人力、過時的工業基礎設施、資金缺乏、沒有先進技術的註入。而信息技術公司在不同地方建設有新型設施,雇用精幹的高技術員工隊伍,公司員工受市場激勵機制和股份紅利的刺激,能夠引進最新外國技術。
通過數字鐵三角機制,軍隊支持使用民營企業開展軍事研究,因為他們比軍工企業更有能力從事軍事技術研究,這使軍隊成為企業的研究和開發夥伴,以及新產品的特殊用戶。民用化是數字鐵三角核心的真正的轉型機制,因為它引入商業和利潤追求動機,提高中國整體技術水平,從而間接使軍隊的信息技術水平受益。兩項重要的技術動向進壹步方便了這種協作:壹是軍事通信用的計算機網絡交換機和路由器等商業成品(COTS)設備使用的增加。二是中國作為全球集成電路產品生產地的地位提升,使中國軍隊能使用先進的微電子設備,這些設備正是先進軍事傳感器和武器系統的核心。
在上面兩種動向中,商業成品特別是通信設備的商業成品使中國軍隊盡早獲利,這壹點通過軍隊光纖計算機網絡的擴大表現出來。相比,微電子技術發展速度慢壹些,因為微電子部件設計壹般以特定軍事用途為目的,不能從全球商業成品中直接獲利。但同時,中國商業半導體制造技術日益先進,為軍隊提供了必要的生產能力,便於軍隊的設計理念在保密的國內環境中得以實現。
雖然數字鐵三角在壹些重要信息技術領域使中國軍隊獲得極大利益,但其作戰性能卻不能確定。例如,保密通信的實現可能提高軍隊通信的安全,但是系統在真正作戰環境中的性能卻得不到絕對的確定,除非其在軍事沖突中得到檢驗。
信息技術部門和中國國防現代化:壹種新興模式
信息技術與國防現代化的關系。
信息技術被視為未來戰爭的核心,有時還被貼上軍事變革(RMA)的標簽。中國軍隊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上對軍事變革表現出極大興趣,以發展非對稱戰略應對與臺灣、美國及其盟國發生可能的沖突時給其造成的挑戰。在理論上,中國學者發表大量有關中國軍事變革及影響的著作,這些著作日益與軍隊正在開展的學說革命融入壹起,並且迅速推動技術研究和開發。在實踐中,中國軍事變革的首項任務就是軍隊C4ISR基礎設施的全面現代化。軍隊從摩爾斯密碼、高頻無線電通信向光纜、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迅速發展,提高了部隊的作戰和通信安全,並為實現與未來常規武器合成提供了前景。
1997年出版的《解放軍報》的壹篇文章描述了中國信息技術革命的全面工作原則:壹是由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轉變、二是由電纜向光纜轉變、三是由機械電子交換機向程序控制交換機轉變、四是由單功能終端向多功能終端轉變、五是單壹任務網絡向多任務網絡轉變、六是手動操縱向自動和智能化網絡管理轉變。2000年,軍事變革戰略中又增加壹些革新原則,這反映出中國信息技術工業不斷成熟:壹是靜止通信技術向移動通信技術轉變;二是地面和空中通信技術向空間通信技術轉變;三是保障通信技術向指揮、控制技術和信息戰技術轉變;四是窄帶通信網絡向寬帶通信網絡轉變;五是地區或跨地區通信網絡向全球通信網絡轉變;六是專門軍事通信網絡向由專門網絡和公***網絡構成的網絡轉變;七是軍事通信網絡向軍事信息網絡轉變。
這樣具有雄心的革新計劃只有通過政府高層、政府工業基地、研究和開發機構的特殊努力才能得以實現。在政治上,中國領導人壹直認識到軍隊C4ISR系統現代化的重要性。前國家領導人***同誌壹直強調“電子系統對經濟建設和國防通信至關重要”。在總結1991年海灣戰爭經驗時,***進壹步主張,“軍事電子系統對政府安全有重要意義,必須放在首要位置”。但在海灣戰爭時,中國國防工業電子部門沒有制造出相當於西方國家最先進水平或相對先進的裝備,並且中國的商業信息技術部門基本上不存在。
信息技術國防工業部門
中國信息技術部門正推動中國軍隊C4ISR現代化的發展。雖然中國信息技術工業以商業為導向的,但是其成功得到政府研究和開發機構的支持,包括與國防工業和軍事單位相聯系的機構。在這種意義上,信息技術部門,特別是那些向軍隊供應C4ISR成品設備和相關產品的企業應被視為中國新型國防工業部門,但這些企業與傳統國防工業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傳統的國防工業部門由彈藥、航空、空間、造船、核武器和電子產品等軍事工業部構成。在經歷25年的國防工業改革之後(從80年代初開始),軍事工業部都轉變成企業,負責向國內和國際市場銷售民用和軍事產品。多年來,國防科工委(COSTIND)壹直作為軍事實體,協調軍隊與國防工業企業之間的研究、開發和采購關系。從1998年的改革後,國防科工委變成地方機構,負責管理和控制國防工業。
信息技術工業體制的活力
分析信息技術工業部門的活力,首先必須將信息技術工業部門的負責國防部分劃分成兩類。第壹類是為軍隊提供路由器、交換機和計算機等商業成品信息技術系統的子部門。這壹類公司主要包括華為、中興、大唐和巨龍公司和武漢研究所等,這些公司是從政府研究所分離出去的私有企業,他們采用美國、日本和臺灣的成功的模式,通過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更好的服務和對研究開發的再投資建立跨國公司,獲得外國市場準入和占領國際市場。這種模式是中國其它工業部門聞所未聞的。2000年,中國在4740億美元對外貿易額中,22.9%(約1085億美元)與電子類產品相關,在2005年,這個份額預計增長到2600億至2700億美元。
信息技術工業部門第二類是那些商業取向可行度較低的子部門,包括進行雷達和特殊武器子系統的特定國防電子系統的開發商。構成這壹類的研究所,以及與他們相聯系的商業掛名公司更象傳統型國防工業,他們有著同樣的體制問題:不能象商業企業那樣輕松開發市場,因為國防電子部門不能通過市場獲得商用最新技能和技術。他們也沒有象商業企業那樣吸引人的出口活力,因為中國的國防電子產品競爭不過西方的產品。近年,全球集成電路生產轉移到中國使其獲得近乎最新技術的設施和生產技術,使國防電子部門獲得象電信部門那樣的活力。
利用國內信息技術市場巨大吸引力獲取最新外國技術,中國的信息技術公司,政府研究和開發機構、研究和開發基金項目,軍隊組成有效的數字鐵三角形,將政府重大資源與商業部門的活力結合起來,使壹些部門,特別是以商業成品為中心的部門取得了成功。中國已經把這種數字鐵三角模式作為其它國防工業部門改革的模式。雖然國防電子部門的技術發展還不深入也不全面,但有些重要領域,如半導體等現代國防電子核心產品取得積極成果。
數字鐵三角:國防采購的新模式
戰略和政策。
國家技術發展戰略、高層協調,以及政府五年計劃、863計劃等政府科技預算項目的資金支持促使數字鐵三角的形成。支撐該鐵三角的戰略來自鄧小平關於國防工業改革要貫徹“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16字指導方針。該方針要求改變國防工業體制,使判斷高技術成就的標準在於其不僅僅實現國防利益,而且還能實現商業化和產業化。雖然壹些傳統國防工業部門如彈藥工業已經實施該戰略,實現軍品向民用產品的轉換(坦克向卡車或民用爆破物的轉換),但是某些新技術領域(如路由器)沒有大規模事先存在的工業基礎,使信息技術部門繞開大量體制上的缺陷。
此外,集中進行技術開發而不是進行工業生產的信息技術發展戰略的修正同樣幫助數字鐵三角的實現,1986年,國家要求軍隊的科技機構為政府經濟建設提供支持,其原因是在政府科技基礎之上容易發展軍事技術,而不是從軍事技術基礎上發展政府科技。1989年,政府在進行雙重用途技術研究的基礎上,要求進行軍事技術的民用化研究,並實施研究和開發機構的商業化。為此,國務院制訂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1990-2000-2010),建議采取必要的步驟消除現有體制上的障礙,推動轉變的進程。因為技術的可互換性,信息技術部門被放置在獨特的位置上,從民用經濟和軍事采購的利益出發,對政府的研究和發展基礎部門進行商業化改造。
數字鐵三角三個頂點
第壹頂點:商業信息技術公司。中國最重要的兩類信息技術公司是電信設備和電子設備公司。電信設備最重要的公司有華為、大唐、中興和巨龍,這些公司都是獨立的私有企業。而許多電子設備公司組成外表上是商業取向的綜合型公司,如中國電子公司。電信設備公司源自政府和軍隊現有的通信研究和開發機構。這種聯系為雙方人員的交流,政府組織的研究和開發設備的商業化,以及商業研究和開發設備的軍事化提供渠道。
華為深圳技術公司於1988年組建。華為與中國軍隊壹直保持深層次聯系,軍隊作為華為公司重要的客戶,以及研究和開發夥伴發揮著多重作用。華為目前是中國最大、發展最快、也是最重要的通信裝備制造商,是世界上10大電信設備生產商之壹,雇用22000名員工。公司的銷售額從1996年的3.5億美元增長至2002年30億美元。它的主要產品包括交換機系統、智能網絡、無線電數據通信、同步數字系統傳輸網絡、無線電、數據通信和寬波段綜合數字服務(B-ISDN)、電源和光纖系統。公司的消息聲稱對軍事用戶的銷售僅占年銷售額的1%,盡管這個數字可能被縮小了,但至少意味著每年向軍隊提供價值3000萬美元的裝備和服務。
中興電信公司源自中國航天工業公司第691電子裝備工廠。2000年,中興電信公司收入為102億人民幣。2000年,該公司雇用1萬多名專業人才,其中86%以上的員工擁有大學文憑,300名擁有博士和博士後頭銜,2000名擁碩士學歷。2000年,中興公司占據國內30%的電信市場,其中包括20%的交換機和存儲服務器市場。它的交換機、視頻會議系統、智能網絡和其它新產品銷售到30多個東南亞、拉丁美洲和北美洲、東歐和非洲的國家。在未來,中興將集中進行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開發GSM900和碼分多址(CDMA)裝備。
大唐公司最初於1993年成立,源自中國前通信技術研究院(CATT)。大唐雇用4600名員工,與華為公司壹樣,大唐公司在自行研究和開發方面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它與德國西門子公司按中國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標準合作研制第三代蜂窩電話系統。大唐公司開始是交換機供應商,但現轉向數據通信和數據傳統裝備的開發。大唐的最重要的產品是SP30交換機,其同步數字系統和密集波分復用(DWDM)產品已經在國內市場占據份額。在未來,大唐公司將進軍自動出納機市場,並在其核心交換機產品上增加信息處理功能。
巨龍信息技術公司成立於1995年3月,是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郵電產業總公司合作創建。2000年,該公司雇用1000名研究和開發員工,其中85%擁有研究生員學歷,公司的註冊資金為5.5億人民幣,總資產達到30億人民幣。巨龍公司每年將10%的利潤用於研究和開發的再投資。公司最重要的產品是自行研制的HJD-04商用電話交換機。除HJD-04交換機外,巨龍還生產路由器、連接器、發射機,移動、網絡和數字通信設備,同步數字系列和密集波分復用系統、無線電本地環路系統、高速以太網交換機和電話系統。在未來,巨龍公司計劃開發自動出納機系統,信息處理和寬帶產品、高速路由器、合成存取服務器、專用分組交換機系統、無線電存取產品、智能網絡管理系統和光纖交換機。
中國的電信裝備公司已經不只是國內市場發展的小廠家,已經成為地區甚至是在全球具有競爭力的公司。他們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這些公司的領導人顯示出事業心,招募了大量高級人才,並為他們提供了豐厚的報酬和優良的工作環境。公司將費用保持在較低水平,這樣使裝備的價格比世界水平要低30%。他們為國內運營商提供極佳的服務。並且這些公司從地方政府、銀行、外國公司、國防工業機構、以及地方和軍隊的信息技術研究和發展機構中獲益頗多。
第二頂點:政府研究和開發機構。中國雙重用途技術研究和開發由科技領導小組協調,該小組由負責科技事務的政治局成員領導。該小組包括壹些重要部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解放軍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等。軍事項目的研究和開發由總裝備部和國防科工委的科技委員會等機構協調。但是中國大量科技研究都有軍事意義,國防科工委除為軍事和雙重用途技術制定長期研究和開發規劃外,還制定民用高技術發展戰略。科技部所屬的各特殊領域委員會負責核武器、造船、飛機開發、電子(包括計算機和信息技術)設備開發,另外還有特殊小組負責C3(指揮、控制和通信)技術。
在信息技術領域,政府信息領導小組(SILSG)壹般由負責通信和電子事務的政治局成員領導。該小組是中國政府中最有力的信息機構。作為壹個跨機構協調小組,政府信息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宏觀政策並調解政府機構間的司法爭議。政府信息領導小組的政策由信息產業部執行,信息產業部是在負責計算機軟硬件的前電子工業部和負責郵電服務前郵電部的基礎上於1998年成立。信息產業部負責管理信息產業,調節信息市場、制定技術標準,以及制定通信、多媒體、廣播、衛星通信和因特網等領域的政策。
另壹個負責信息技術和電子設備研究的協調機構,特別是軍事研究的協調機構是電子科學院(ESA)。在國防電子設備工業方面,電子科學院下屬的軍工基礎局可能與軍工企業協調信息技術和電子研究。信息產業部的電子產品局負責各項標準的制定和推動對外貿易。電子科學院的預研基金是八大國防計劃之壹。
信息產業部下轄的前電子工業部和郵電部所轄各研究所,這些研究機構與軍隊及其信息技術研究機構保持長期的聯系,並在商業業務上隸屬中國電子公司(CEC)及其下屬的國家進出口公司、中國電子進出口公司和中國電子貿易集團公司。
信息產業部的各研究所中,第54研究所是從事軍事研究的最重要的研究所之壹,該所主要進行通信和監測技術的研究,包括微波中繼通信、無線電通信、散射通信、衛星通信、衛星廣播存取、遙感、遙感勘測、探測、通信電子對抗、情報和偵察。該研究所研制出中國第壹個全數字衛星通信地面站,第壹個大型艦載衛星通信站、第壹個區域防空通信網絡和第壹個人造衛星監測裝備。
每個國防工業公司都轄壹個或幾個信息技術研究所或電子研究所,這些研究所在通信和微電子等領域與軍事或民用公司合作。航空工業公司第303研究所負責半導體裝備的研制。北方工業公司第203、206和212研究所負責研制計算機、雷達軟件等多種新產品的電子設備。第504和506空間研究所進行通信和數據管理系統的研究,第771研究所負責微電子的研究。中國造船工業公司第709所進行計算機和軟件研究,第716研究所研制自動系統,第724研究所研究雷達。
在中國軍隊的研究所中,第56研究所開發計算機系統,第61研究所開發指揮自動化系統和C3I系統。第62研究所進行通信裝備、計算機和指揮自動化設備的研究和開發。前第63研究所進行微波和加密設備研究。上述其中的壹個研究所開發出衛星通信用的相控陣天線,達到移動通信的目的,提高部隊快速反應的能力。
政府研究基金項目。政府五年規劃和863計劃中的研究和開發基金促使政府研究和開發部門與商業信息技術部門之間的合作。對商業公司來說,政府研究和開發資金使其能進行費用較高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並且作為壹種補助金形式把資金轉移至銷售和生產方面。
第壹項資金來源:五年規劃。政府對企業最重大的支持就是政府科技研究和開發資金項目,科技基金體制中處於最高地位的是五年規劃的關鍵技術項目。2000年7月,國務院批準中國科學院12項重大高技術項目的研究建議,其中包括高速信息網絡和超級計算機。研究和開發的目標包括研究出0.18至0.25微米之間的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蜂窩電話系統,光纖通信、網絡存取技術。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必須是自行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第二項資金來源:國防資金項目。中國目前至少有8項國防資金項目:包括國防863計劃,國防科973計劃、軍事型號項目、國防科技預研基金、國防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國防科技預研計劃項目,裝備技術基礎項目和電子科學院預研基金。
第三頂點:軍隊信息技術。中國早期的信息技術和通信設施由軍隊控制.新中國成立後,王震等軍隊高級將領先後出任郵電部部長。至今,中國軍隊仍通過軍事信息技術研究所,通信基礎設施、帶寬和頻率的特殊擁有權,與商業信息技術公司的關系等方式保持電信領域的參與。
毛澤東時代以後的軍隊與信息技術和電子工業的之間的關系經歷兩個階段。第壹階級基本上是通信網絡及其服務的商業化。中國軍隊不僅使用商業技術建設軍事用網絡,並通過建設和運營這些網絡產生收入,而且這種建設本身吸引外國公司尋求參與到合資企業中,並且願意進行技術轉讓。總參謀部的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總公司等軍事系統合成商與民用和軍事研究所保持工作關系,使軍事研究和開發項目的技術得以傳播。1998年軍隊企業轉制後,軍隊進入第二個階段。雖然壹些商業電信建設仍通過附屬公司進行,中國軍隊更公開采用數字鐵三角模式,向面向全球的公司提供資金、研究和發展支持以換取特殊用戶地位。
第壹階段:電信設施擴建階段。1998年軍隊商業轉制以前軍隊商業最具活力的部門是電信。從1988年開始,軍隊開始利用其有限的內部特殊通信網絡為地方客戶提供商業服務。起初,軍隊向個人和商業公司出租電話線並聯接上交換機,隨後逐漸利用地線中的多余的容量和高級移動模擬電話系統(AMPS)蜂窩網絡以獲取商業利益。
同時,軍隊利用其獨自控制的帶寬頻譜。軍隊控制的帶寬譜段是800MHz以上部分,也是移動蜂窩通信的最佳頻段。為了從軍事廣播帶寬中獲利,前郵電部中國電信公司與總參謀部通信部的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總公司於1995年組建了壹個聯合企業。中國電子系統工程總公司是中國軍隊通信的關鍵部門,它的業務包括移動通信、保密電話幹線、計算機網絡、加密、微波通信、計算機應用和特定軍事C4ISR系統。該公司負責設計、合成和運行軍隊的通信和計算機網絡。它開發應用軟件,並與總參謀部內負責C4ISR、微波和加密工作的研究所保持密切聯系。
從中國軍隊帶寬壟斷中分離出的第二個項目是移動無線電尋呼業務。例如在廣州十大尋呼機公司中,有三家公司分別為空軍、廣東軍分區和國防科工委的壹個子公司控制。空軍的這家公司名為廣州八壹通信集團,它在1994年時的商業無線電尋呼業務用戶達10萬人。
解放軍投資和獲取商業利益的第三大項目是光纜。中國軍隊出動大量人力鋪設了國家的大部分光纜幹線,獲取經濟報酬和幹線中的部分光纜的使用權。軍隊同樣鋪設專門的光纜,其中壹些用於商業用途。
第二階段:從制造商到數字鐵三角客戶。中國軍隊直接參與商業通信網絡的建設在90年代末中止。1998年7月22日,在中 央 軍 委 擴大會議上,***同誌要求解散軍隊商業公司,自此,軍隊向政府移交了商業公司。
外國公司的作用、資本和技術
外國公司通過向中國信息技術部門的商業公司註入技術、資本和技能,為數字鐵三角提供有力的幫助。對外國信息技術公司來說,進入中國市場並不容易。盡管中國政府控制的機構願意購買大量的外國裝備,但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前的監督環境限制了外國公司的運營或提供服務,並且中國在商業競爭偏袒國內企業。這樣,外國公司不得不與中國國內的公司建立起技術合作,通過向國內研究和開發機構和聯合企業實驗室進行投資以獲得中國的市場準入。例如,華為公司已經與朗訊、摩托羅拉、英特爾、IBM等公司達成起技術合作協議並建立實驗室。壹些跨國公司甚至同意轉讓源代碼等核心技術以獲得市場地位。例如愛立信公司同意向中國合作夥伴轉讓CDMA蜂窩技術的源代碼。網絡解決方案公司為了加快公安部實驗室對其殺毒產品的審批,向公安部移交了300種計算機病毒。
2003年7月,中國宣稱包括至少3個美國公司在內的50多個信息技術公司組成聯盟,加強其在中國國防市場中的地位,因為中國軍隊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對采購體制進行了改革。前總裝備部部長李繼耐將軍出席了聯盟組建儀式。12個公司向軍隊捐贈了服務器、個人電腦、交換機和路由器在內的信息技術產品。公司代表保證幫助為軍隊培訓信息技術人員,提高產業在部隊中的意識。該聯盟的建立由中國信息部下屬的電子科技信息院和計算機世界媒體集團主持,得到總裝備部、信息產業部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的批準。
外國技術轉讓使政府各部和各公司更加不依賴於外國的資金和技術。這就是中外分析人士所稱的發展新模式:合作、學習、掌握、獨立開發、取代、自主創新、全球競爭。在信息技術和電信子部門,這種自我維持道路已經取代老式、風險較大的國防工業模式。
數字鐵三角的全面影響
對其它國防工業部門的影響
電信和微電設備子部門已經找到壹個成功模式,在政府的指導和商業活力的推動下改善中國民用和軍用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但是信息技術部門的成功模式能否運用到其它不太成功的國防工業部門仍是壹個問題。
根據調查,從國內公司采購軍事信息技術裝備使總裝備部學到大量有關簽約、競爭、投標的經驗,並且總裝備部還鼓勵采購軍官將這些經驗運用到傳統的國防工業采購上去。實事上,向商業造船工業的制造技術和技能的轉讓,結合1998年國防工業的改革給海軍建造的步伐和質量帶來積極的影響。但考慮到信息技術部門獨特的優勢,以及不太敏捷和不具活力的傳統國防工業部門,特別是落後的航空部門,在傳統的國防工業中全部運用這些經驗會受壹定的制約。
目前,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保持“社會穩定”這個政府最高目標影響了整個國防工業的重大改革,因為這些改革將毫無疑問產生令人痛苦的合並、人員下崗,或是公司破產。因此國防工業分析人士壹旦討論所有部門的類似的體制問題時,必須面臨以不同的進度分析各部門改革的進展。
對軍隊現代化的影響
在過去,中國軍隊歷經了信息技術不足和老化的磨難,這些不足嚴重影響軍隊傳遞和處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影響各軍區部隊的協調能力,因此削弱了軍隊戰鬥力。通信問題曾是1979年中國對越還擊戰時遭受重大損失的主要原因。通過1991年海灣戰爭,中國軍隊完全意識到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C4ISR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以及這些技術確保聯軍戰勝壹支由大量蘇聯和中國裝備武裝起來的部隊的重要性。
為克服不足,中國軍隊開始實施壹項經費充足的計劃對C4ISR基礎設施進行更新。在最開始,現代化的壹項重要目標就是從國外獲得先進通信裝備,通過“蛙跳”方式提高部隊的能力。中國每年從朗訊、諾基亞、愛立信等公司采購價值約150億至200億美元的通信裝備。在微電子領域,中國迅速成為全球半導體工業的重要設計和生產基地,為中國軍隊獲得傳感器和武器系統的先進集成電路提供了安全供應。通過引進先進的保密通信基礎設施,中國軍隊在通信和作戰安全上取得巨大的進展,並且信息傳輸的容量得到提高。在傳感器領域,中國同樣取得極大進展,如中國開始部署新型北鬥導航衛星、東方紅-4通信衛星和相控陣雷達。
。。。。。。更多見網址/user2/qq6794/archives/2006/9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