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前5大高原是什麽高原?
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新疆南緣、甘肅西南緣、四川西部和雲南的西北部,東西長2,700公裏,南北寬1,400公裏,面積約達220萬平方公裏,占全國面積的1/4左右,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高原。其它三大高原的面積和它相比,都相差很遠,合起來還沒有壹個青藏高原大。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的海拔高度都在2,000米以下,而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許多山峰超過6,000米,世界第壹高峰珠穆朗瑪峰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都聳立在這裏。世界上最高的大陸——南極洲,平均高度2,350米(包括冰蓋厚度),青藏高原要比它高出將近1倍。世界上其它大高原若和青藏高原相比,也都相形見絀,變成了“矮子”。因此,青藏高原是我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或“地球的第三極”。以獨特的雄姿屹立於地球之巔的青藏高原,是壹個獨特的地理單元。在那莽莽無際的高原上,自然景觀奇麗多樣。既有高聳入雲的山系和身披銀甲的山峰,又有廣闊的盆地和深切的河谷;既有星羅棋布的湖泊,又有眾多的溫泉;既有茂密的森林,又有綠草如茵的草原……這個地區是地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研究的“天堂”,是探討大陸地殼內部相對運動規律、進行地球動力學研究的最適宜地區,素有“科學之窗”之稱,壹直為中外科學家所矚目。
這個高原又高又大,也許有人認為,它的形成壹定很早,論年紀不是“老年”也該是“中年”了。其實並非如此。我們知道,人類居住的地球已有45億年以上的漫長歷史,然而距現在大約只有2.25億年以前,青藏高原所在地區還是壹片浩瀚的海洋,科學家稱之為“古地中海”。後來,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漂移,並與歐亞板塊相碰撞,使這壹古海從北向南逐漸消失。最早成陸的是昆侖山,1.8億年以前是可可西裏山和巴顏喀拉山,1。4億年前是喀喇昆侖山和唐古拉山, 1億年前後是岡底斯山,而最南邊的喜馬拉雅山則形成最晚,距今為3,000—4,000萬年,但這個時期它們上升都不快,地勢也不高。只是到了近200—300萬年以來,此區才大幅度地強烈上升,崛起擡高達3,500~4,000米,形成了現在的“世界屋脊”。直到今日,青藏高原平均每年還以15毫米的速度繼續擡升。我國的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世界上其它大高原都比青藏高原形成的時間早。因此,青藏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中最年輕的“小弟弟”,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大高原。 .
青藏高原高大挺拔,氣勢磅礴。它的四周高山環繞:北邊是莽莽的昆侖山和高聳的祁連山,西邊是高山的大本營——巍峨的喀喇昆侖山,東邊是山高谷深、平行排列的橫斷山,南邊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又橫臥高原內部,使高原成了“山脈的海洋”。人們常說:到了東海,是望洋興嘆。然而到了青藏,妳就會感到望山興嘆了。這裏的山比任何地方都顯得高聳而奇突:有的高山頂部,銀裝素裹,白雪皚皚,冰峰林立,奇景萬千;有的簡直象刀削壹樣,陡崖絕壁,危石險立。在那崇山峻嶺之中,淙淙流淌著的冰雪融水是河湖的源泉。亞洲的許多大河都發源於這個高原之上,向四周輻射分流,如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清澈碧綠的河水翻滾著潔白的浪花,好象壹條條銀色彩· 綢裝飾在群山之間。在藏北高原、柴達木盆地,湖泊星羅棋布,它們象壹顆顆銀光奪目的寶珠,鑲嵌在廣袤的高原面上,微風拂過,綠波蕩漾,漣漪層層。攀登在雪山上的牦牛運輸隊。青藏高原的氣候以高寒少雨、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晝夜溫差大、空氣稀薄和多風為特點。這裏的糧食作物主要 是耐寒、耐旱、生長期短的青稞。腿短蹄闊,具有忍饑耐渴、不畏嚴寒、善於登高特點的牦牛是高原的特有’動物。當妳在高原上旅行時,不時會發現壹頭壹頭的牦牛,在根本就無路可走的懸崖絕壁上,遠看;悠然自得,近看,顯然在艱難地跋涉……,而且,腳步是那樣沈重,壹步壹步地上下其間。真是明知山高路險:越是險峻越向前。據說,探險隊和登山隊的隊員,在海拔6000米之內,全靠牦牛把日常的吃用馱到預定的目的地。因而牦牛被譽為“高原之舟”。
由於青藏高原面積廣大,地形復雜,各地的自然景色差別很大。在藏北高原,1月平均溫度為-130C,7月平均溫度低於80C,就是在最熱的“夏季”,也經常大雪紛飛。通常中午驕陽似火,子夜冷風颼颼,日較差達20—300C,真是“壹年無四季,壹日見四季。”植物矮小,多數呈坐墊狀匍伏在地面上,莖枝短而密集,有的象倒放的小鐵鍋,有的象鐵餅,有的植物(如優若藜),高度只有10厘米左右,成為典型的“植物小人國”。而柴達木盆地則降水很少,風力強勁,風沙地貌廣泛發育。盆地內水系稀疏、河流短小,植被矮稀,沼湖廣布。藏南谷地,氣候溫和濕潤,植物生長茂密,沃野連綿,農業興旺。春天,山坡上的杜鵑盛開著各種艷麗的花朵,田野中的油菜花散發出濃郁的清香,景色宜人,不亞江南風光。橫斷山區,嶺谷並列,山高谷深,,地形崎嶇,河流湍急,景觀復雜,資源豐富,形成“壹山見四季、十裏不同天”、 “對山喊得應,相見需—天”的別具壹格的特點。喜馬拉雅山東段南翼的察隅、門達旺地區,地處西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暖,降水豐沛,植物高大繁茂,熱帶作物眾多,有“西藏的西雙版納”之美稱。解放前,青藏高原是全國最閉塞的地區之壹,交通極不方便,運輸全靠肩背和牲畜馱運。從拉薩到四川雅安的牦牛運輸,壹年只能往返壹次。古背夫道上,不知凍死、餓死多少人。解放後,在“世界屋脊”上修築了川藏、青藏、新藏和滇藏等公路;建成了蘭青鐵路和青藏鐵路的第壹期工程:開辟了拉薩——成都、拉薩——蘭州、拉薩——北京的航線。今天,許多地區壹天比壹天變得富饒,美麗。在四化建設中,這個高原地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