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什麽叫做父母官?

什麽叫做父母官?

舊時對地方官的稱呼。此詞透露著濃濃的官本位思想和舊社會階級觀念。

在封建社會,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時父母又最疼愛自己的子女,所以父母官就兼具了領導與愛護的兩種特點,壹個好的地方官應該像愛護子女壹樣愛護百姓,這就是“愛民如子”,當百姓的權利受到傷害時,官員理應加以維護,這就是“為民做主”。

因此所謂的“父母官”其實是百姓的壹種贊譽。

古人為官其先是通過孝廉賢良方正等名目的舉薦,後來主要通過科舉考試,壹旦成為朝廷的命官,出於避嫌的原因,常常是異地為官。這樣就離開了家鄉父老。而那些朝中的大官,除了本身祖籍就在京城的,大多數人父母都在地方,所以這些人對那些家鄉的官也稱之為“父母官”。

擴展資料

父母官:官本位思想和舊社會階級觀念

1、“官本位”以是否為官、官職大小來評價社會地位。

“官本位”把所有職務職稱、個體身份、地位都相對應於或折合成壹定級別的官階,並以官階定尊卑、高低,而不以真才實學、對社會的實際貢獻來衡量個體的價值,形成了“萬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的社會心理。

由此造就壹種對權力、官位、官員的崇拜和敬畏,進而導致長官意誌、權力至上觀念和依附意識及其現象盛行。在壹些地方,官職可以衡量:政治待遇、社會名聲、經濟收益、工薪多少、住房大小、專車檔次,等等。

2、“官本位”是以“官”的意誌為轉移的利益特權。

作為壹種意識層面的現象,“官本位”也反映了壹定階層的利益需求。壹些領導幹部之所以“官本位”意識濃厚,就是因為有“官”就有利,或者可以“官”謀利。

有的領導幹部視黨和人民賦予的職權以及自己的地位、影響和工作條件為既得利益,不是用這些職權和條件來為黨、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把從政看成是謀取個人或小集團利益的工具,想方設法追逐對公***資源的特權,撈取自己的特殊利益。

有的領導幹部面臨抉擇時,先為自己和子女、親屬著想,為自己的小團體利益著想,而把人民群眾的利益、黨和國家的利益拋在了腦後;有的剛剛提拔,就急於要車子、房子、待遇,“該得到的壹定要得到,不該得到的也想得到”等等。這種特權思想,都是“官本位”的深層次驅動因素。

百度百科-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