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六號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自2009年立項研制,到2015年9月20日, 長征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以“壹箭20星”的方式首飛成功。
它將開拓壹號、希望壹號等20顆微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創造了中國航天壹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是我國新壹代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
2021年4月27日11時20分 ,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 以“壹箭九星”的方式 成功將齊魯壹號、齊魯四號、佛山壹號等3顆主星送入預定軌道。而且此次任務還搭載了中安國通壹號、天啟 星座 09號等6顆衛星。
2021年11月5日10時19分 ,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 成功將廣目地球科學衛星發射升空。 該發射任務圓滿地成功。
直到今年,我國的長征六號再壹次取得了突破, 2022年3月29日17時50分,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首飛的任務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這次的長征六號與以前的任何壹次發射都是不同的, 這壹次使用的是固體捆綁中型運載火箭發射。 那麽它到底有什麽奇特之處呢?
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它是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並且它作為中型運載火箭的長六改, 采用了固體助推加液體芯級,四個固體助推器,它是區別於現役運載火箭的最大特征。
不僅僅如此,現如今作為我國首型“混合動力”的長六改火箭, 它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優勢。如工作時間長,以及固體發動機推力大,工作可靠等等。
該火箭分為兩級半構型,總長大約50m,起重重量達到530噸,70km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四噸。
火箭芯壹、二級直徑為3.35米,同時采用了液氧煤氣發動機, 但是他們的推力重量卻不同。
芯壹級采用兩臺120噸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芯二級采用壹臺推力18噸的液氧煤油發動機。 芯級捆綁了4臺2米直徑的助推器,每個助推器裝有壹臺120噸推力的固體發動機。
據火箭總指揮洪剛介紹 ,“通過助推器的調整,可形成單芯級、捆綁2臺固體助推器、捆綁4臺固體助推器、捆綁通用芯級等多種火箭構型,滿足衛星多樣化的發射需求”。
並且還稱到,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采用了固液結合的方式, 在這其中實現了我國首型固態捆綁運載火箭領域,固液“跨界合作”先河。
以往我國運載火箭大部分是液體的,而這壹次我國的助推器是固體的“混合動力”設計, 也讓我國的運載火箭有了壹個新的突破。
自從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2015年點火發射之後,它已為太空 探索 事業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 我們都知道很多運載火箭它使用的都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為主要的燃料。
但是, 它們是有劇毒的,不僅價格昂貴,也存在著危險性。 壹旦泄露,那麽就會造成環境汙染。
而“長征六號”使用的的燃料卻往往相反,沒有劇毒非常的環保。 它是使用了煤油和液氧,充分燃燒後也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長征六號自發射以來,它不僅創造了國內單次發射衛星數量之最,而且也改寫了2008年印度“壹箭10星”的亞洲記錄。
2008年4月28日,印度成功用壹枚PSLV-C9火箭運載10顆衛星上太空, 其中有壹顆印度遙感衛星、壹顆印度微型衛星,以及其他國家的八顆納米衛星。
它的出現展示了太空實力,並打破了用單壹火箭運送多顆衛星的世界紀錄。 但是在當時被我國長征六號“壹箭20星”改寫亞洲記錄。
不得不說我國在航天領域上的發展非常地迅速。甚至在這壹方面遙遙領先於其他的國家,最主要的壹點是,我們是後來的。
“後來的”就是說,我們剛開始的航天技術是遠遠不夠看的。比很多國家都要落後,如果說他們已經在這個領域發展很多年了,那麽我們卻還在起步階段。
但是呢?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就真的落後了。 我國航天事業起步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現如今,已經發射了很多不同類型的衛星,如科學實驗衛星、通訊衛星等等。
可以說,我們在航天事業方面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從我國的第壹顆人造衛星開始,到現在我們的速度,以及效率 堪稱奇跡。
憑借著我們中國航天人的智慧與努力,壹步步地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成績。而這壹次長六改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消息。
該新型發射工位 采用了多種自主可控的先進技術以及算法,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幅的提升。 智慧發射場系統就是該工位的“超級大腦”。
也是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投入使用,並且實現了從火箭加註到火箭過程的遠程操控和無人值守。 與傳統的發射相比,它實現了快速準備和壹鍵發射。就連上崗的人員,都比以往的要少壹半之多。
不得不說,在“超級大腦”的指揮下,長六改運載火箭發射的流程在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可見,非常的準確 。 在發射的全程各項工作中都會準時的報告以及聽從指令。
自它發射之後, 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相關負責人指出, “智慧發射場系統的研發為我國智慧發射場建設 探索 了壹條新路,為後續的發射場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就是國家的強大,而且我們也時刻明白著唯有自己強大,才不會被“打壓”。 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術,我們才能真正的富強! 國家才能更壯大、輝煌!期待下壹次,國家帶給我們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