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李鴻章傳》:中堂何曾負天下,萬千史書盡負他

《李鴻章傳》:中堂何曾負天下,萬千史書盡負他

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中堂何曾負天下,萬千史書盡負他。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是淮軍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壹,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

李鴻章的壹生,是傳奇的壹生。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他和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晴中興四大名臣。 日本首相伊滕博文說他是晚清帝國唯壹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壹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後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梁啟超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可以說李鴻章是壹個憂國憂民的人,如果單單的評價李鴻章這個人那麽可以說這個人壹生並沒有太大的汙點和過錯,就算是有汙點和過錯也是統治者強加給他的,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所造成的。

李鴻章在年輕的時候就是壹個胸懷大誌的熱血青年,而且對外來的西方先進科技興趣濃厚,在後來的洋務運動中李鴻章甚至可以詳細的向慈禧介紹蒸汽機的原理和結構,這在當時的大清國李鴻章可是獨壹份。

早年李鴻章跟隨曾國藩南征北討,鎮壓太平天國,李鴻章率領的淮軍和曾國藩率領的湘軍相互配合將太平天國滅亡,之後曾國藩解散了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又對山東和安徽的撚軍發動進攻,經過兩年的苦戰終將撚軍暴亂平息。

這兩次戰爭李鴻章都為國家的太平和領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重要的壹點就是為洋務運動的發展贏得了壹個和平穩定的內部環境。

晚晴時期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很多權貴階層並沒有認識到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依舊把洋人的先進科技視為奇技淫巧不屑壹顧。

作為洋務運動的主演領導人,可以想見李鴻章的改革遇到了多麽大的阻力,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而是沖破重重阻礙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數十個第壹次,比如第壹條鐵路,第壹條電纜線,第壹家煤礦公司,第壹家招商局公司,第壹家西式醫院,第壹支近代化海軍,第壹家西式軍事學校等,這壹切可以說是李鴻章最直接的愛國體現。

李鴻章壹生最大的汙點和過錯就是替代晚晴政府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在李鴻章第壹次和日本簽訂條約後就暗地裏說過: “這是壹個不知羞恥的條約” ,這個條約是《天津條約》,當時慈禧要過四十大壽,命令李鴻章盡快平息中日爭端,在掌握主動權的情況下選擇對日妥協,李鴻章才會說是不知羞恥的條約,可見他對清政府的軟弱看得是壹清二楚。

在以後的中日談判和八國聯軍的談判中,處在極度弱勢的李鴻章都是盡力把國家的利益最大,這是被歷史學家承認的。只可惜把國家帶到瀕臨滅亡邊緣的主要責任人在戰後依舊逍遙快活,李鴻章則被置於受萬人唾罵的境地。可以說歷史對李鴻章是極度不公平和充滿偏見的。

1896年,巴黎萬國運動會,開幕儀式上,各國國旗伴著國歌依次升起,輪到中國時,卻只有壹片寂靜之中緩慢升起,自始至終,沒有音樂聲,沒有掌聲,沒有國歌。過了壹陣子,在場的所有人都開始大笑,他們嘲笑偌大的中國,竟然連首國歌都沒有,在壹片嘲笑聲中,年過七旬的老人拄著拐杖站起來,邁著步子走到黃龍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態毅然,滿懷深情唱著家鄉小調《茉莉花》,壹曲唱完,雷鳴般的掌聲頓時而起,這壹位神態毅然捍衛國家的尊嚴的人叫做李鴻章。

甲午戰敗後,李鴻章赴日本馬關談判,第三輪談判後回去路上,混亂的人群中突然竄出個日本男子,朝他臉上就是壹槍,李鴻章左頰中槍,血染官服,倒在血泊之中,隨從慌了神,哭成壹片,可他醒來第壹句話卻是:“慌什麽,都不要哭,我死不了!此血可以報國矣”!他不準醫生給他動手術,只讓醫生將傷口簡單縫合起來。三天後,李鴻章頭裹白紗布,又坐在談判桌前,世界輿論嘩然,開始譴責日本,輿論壓力下,伊滕博文主動提出減少賠款壹億兩白銀。談判最後壹天,李鴻章已是疲憊不堪,在談判桌上,我們看不到那個壹人在上、萬人之下的晚晴權臣李鴻章,而是壹個在菜市場買菜,討價還價的孤獨老人。他與伊滕博文討價還價:“再減少5000萬,行不行”?被伊滕博文言辭拒絕,李鴻章又還價:“5000萬兩不行,再減少2000萬總行吧”?最後,無奈的李鴻章甚說:“無論如何再減少點兒就作為老夫回國的旅費吧”!等到的還是拒絕。國弱呀,國弱,李鴻章放下了全部的尊嚴,只是為中國省壹點銀子。大家只看到李鴻章的“賣國”,卻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艱難!

這壹年,李鴻章和慶王愛新覺羅·奕劻,出席《辛醜條約》簽字儀式,慶王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代表,按理說應該他來簽字,慶王正準備簽字,老人說了壹句: “天下最難寫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妳以後的路還長,還是讓老臣來簽吧”。 那年,李鴻章78歲,慶王63歲,李鴻章接過慶王手中的筆,顫抖將“李鴻章”三字簽成“肅”字的模樣,這三字擠在壹起看上去既虛弱無力,又辛酸悲苦。簽完條約,李鴻章壹陣劇烈咳嗽,吐血不止。

李鴻章扶大廈之將傾,耗盡心血為遲暮之帝國,小有中興卻難逃歷史洪流。如果第壹次簽字的人不是他,也許他不會背負那麽多的罵名。壹生中,他顫顫巍巍簽下30多個不平等條約,自己深知,從簽字開始的那天,他就會背負壹世罵名。但歷史就是這樣,如果不是李鴻章,還會毫不留情地選擇另外壹個“背鍋俠”,滿腔都是血淚史,可嘆無處著悲歌。對於時代來說,李鴻章很小,但這個時代巨浪裏渺小的人物,最終,讓歷史吐出了重要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