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所在?
濰坊是壹個農業大市,是山東省農副產品集中產區之壹。全市已形成糧食、棉花、油料、煙草、蠶繭、果品、水產品、蔬菜、食用菌、花卉、肉雞等 16個具有壹定商品優勢和市場潛力的技術產業重點產品,建成各類龍頭企業1200多家,建成了壽光蔬菜、諸城肉雞、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樂西瓜和肉雞等壹大批名優農產品生產基地。6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小康縣標準。
濰坊工業發展較快。濰坊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明清時代曾以“二百支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以來。現已初步形成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農用運輸車、服裝及裝飾面料、電子通訊及信息處理、化學纖維、新型建築材料、醫藥及保健品、食品飲料、造紙包裝等十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主要有原鹽、純堿、柴油機、空用車、程控交換機、氯化聚烯等108多類,5000多個品種。
濰坊通過建設“半島商貿城”,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對外開放成績顯著,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關系。鐵路、公路、機場、通信及城市供水、供氣和商貿設施建設已取得重大進展。公路通車裏程達到14萬公裏。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和國內外直撥電話,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01萬。市區供水普及率達100%,居民生活燃料氣化率達90.03%。
濰坊市是舉世聞名的世界風箏都。1984年4月1日,濰坊市人民政府根據美國友人大衛.切克列的建議,舉辦了第壹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從此,壹年壹度的濰坊國際風箏會在濰坊舉行,至2000年,濰坊已經連續舉辦了17屆。1987年4月,濰坊被推舉為世界風箏都。國際風箏聯合會還作出決定,將國際風箏聯合會的總部設在濰坊。濰坊國際風箏會的舉行,大大提高了濰坊的知名度,打開了濰坊對外開放的大門,使濰坊走向了世界。濰坊市委、市政府采用“風箏牽線、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方針,把風箏會辦成了萬商雲集的經貿洽談會,大大促進了濰坊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濰坊經濟的騰飛。
濰坊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豐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氏族部落生活。夏代、商代境內分別建有封國,春秋、戰國時期,分屬劉、魯等國。青州還是我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久遠的歷史給濰坊境內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群帶,有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和遺像等不可移動文物18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27處,縣級400多處。
濰坊作為歷史古州名郡,人才薈萃,英傑輩出,文化各人燦若星辰,生於濰坊市域或曾活動於此的高層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對濰坊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據說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壹、精通鳥語的公冶長就生長的安丘市的書院村,至今該村還有碑文為記。春秋末期,齊國政治家晏嬰,善於辭令,輔佐齊靈公、莊公、景公,政績卓著。他出使楚國的故事為後人廣為流傳。東漢末年徐幹,是壹名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壹。另壹“建安七子”之壹的孔融曾在壽光壹帶任過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在郡六年,政績赫然”,世稱“孔北海”。北魏農學家賈思勰,著有廣泛的農事經典,對研究農業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北宋畫家張擇端,擅長畫車馬、舟船、橋梁、城郭和街道,現存<<清明上河圖>>,描繪了當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畫面形象生動,是壹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風俗畫。北宋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與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們的詩詞創作,以及有名的<<金石錄>>著作,名冠壹時。宋代濰坊還湧現了李成等壹代著名文學家和科學家。元代二欽所著地方誌<<齊乘>>,以元朝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邑、古跡、亭館、風土、人物等。是研究山東地方誌的壹部珍貴資料。明代散曲家馮惟敏,著有<<海浮山堂詞稿>>和<<山堂輯稿>>,所寫散曲,風格爽朗,題材廣泛,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疾苦,諷刺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橫暴。清代內閣大學士、書法家劉庸也是濰坊人。清道光年間濰坊陳官俊,任過戶部、兵部、吏部三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有多種著述留於後世。其子陳介祺,我國著名金石學家,著<<十鐘山房印舉>>等專著30多俊K?暈?壞那兌?⒎鹿磐?⒅? ⑼仄?讓竇涔ひ掌返姆⒄蠱鵒說旎?饔謾G宄?┠輳?灰惶蹕鎰映雋瞬芎柩?⑼跏倥砹矯?叢?皇貝?鴉啊? 原籍他鄉,曾在濰坊做事的歷史名人也有許多,如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準、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等等。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在密州,寫下了<<超然臺記>>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00多首膾灸人口的佳作。清乾隆年間,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曾在濰縣做過七年的縣令,他為官清廉,詩書畫並稱“三絕”,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詩文和書畫,至今流傳於世,為世人稱頌。
現代和當代著名人物有中***“壹大”代表王盡美,無產階級革命家陳少敏,著名文學家王統照、崔嵬、臧克家、王願堅、王大化等壹大批名人誌士。他們所表現出得的傑出成就,讓世人矚目,讓濰坊人引以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