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香港四大天王的排名順序嗎?
事實上,早在“四大天王”時代到來之前,張國榮和譚詠麟就制造過兩大天王火並的時代,再往前則是許冠傑和羅文。香港音樂界資深人士向本報回憶到,大概在1990到1991年年間,譚詠麟和張國榮均宣布退出四大音樂頒獎禮,習慣制造“爭鬥”的香港媒體都在作出各種預側,接班人是誰?1990年劉德華、張學友、李克勤在角逐中占得先機,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紅使他與張學友、劉德華壹起在年終的頒獎典禮上風光無限,三人被稱為“三劍客”。但這個稱號產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搶到歌壇最前列的位置,此時香港發行量最大的《東方日報》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冊封4人,風行15年之久.
時間撥轉到1995年,四大天王正是紅透半邊天之時,那壹年羅誌祥在臺灣“四大天王”模仿大賽中獲得第壹名,第2年他和歐漢聲、陳顯政、陳中威組成了“四大天王”,即使這支團體僅以模仿為目標,也借著“四大天王”的威風紅火了4年出版了4張專輯。但就在1998年小豬羅誌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香港原版“四大天王”隨著各自水平差異變大,四人獨立性也越來越強,下坡路不可避免走了起來。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娛樂工業迅速滑落,粵語歌壇更是壹蹶不振,四大天王同臺的機會越來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壹切音樂頒獎禮,接著張學友也宣布退出,這似乎也宣告著“四大天王”開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張國榮自殺後4天舉行,會上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壹席黑衣合唱《當年情》,不僅是對張國榮的哀悼,似乎更是對香港娛樂圈當年輝煌的懷念。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團結的壹種象征,1994年“搖滾新勢力”在香港紅館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說“四大天王”中張學友還行,其他3個都是小醜。
這話壹說出來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媒體和藝人都嚴詞批判他,梅艷芳當時就出來說不能這樣講這些藝人,“中國火”演出的很多海報、地鐵廣告都被石頭砸碎,後來何勇在香港發布會上只好解釋,香港這個繁華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將事情平息。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壟斷的壹種標誌,無數個明星被封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這些小天王無壹例外被“四大天王”給湮沒,“四大天王”是壹個時代的產物,是香港娛樂圈壟斷時代的產物,它的壟斷也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征,空前絕後,遺憾的是“四大天王”的沒落剛好映照著粵語歌壇的衰落。
15年,驀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是成名最早的壹位,1981年畢業於無線藝人第10屆藝人訓練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壹部電影《彩雲曲》,同年因演出許鞍華的《投奔怒海》開始嶄露頭角。1983年在“永恒唱片”他有了自己第壹首歌———電視劇《神雕大俠》主題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開始被香港樂壇熟知。嚴格來說,劉德華的聲線並不是很占優勢,但是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唱的歌,無論是粵語還是國語。從《我和我追逐的夢》到《來生緣》,從《謝謝妳的愛》到《真情難收》,壹首壹首劉式情歌已經成為了當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詞。因此在談到“四大天王”這個話題時,他曾對媒體說“其實我出道都比他們幾個早,嚴格說來我們不是壹個時代的人。”出道早,並不是劉德華區別於其他3人最大不同,關鍵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劉德華是成功藝人的完美典範,他勞動模範壹般的工作狂精神,讓同行和媒體都贊嘆不已。2000年劉德華投資拍了自己從藝以來的第100部電影《阿虎》,堪稱老而彌堅。除此之外,他多能多專的均衡發展也是4個人中人氣保持最好的,即使從2000年獲得第壹個金像獎影帝後,他在電影方面開始投入較多的精力,但音樂方面依舊保持高產,雖然陳耀川為他打造的大路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廣闊的市場,但仍然有不少追隨者。
2005年底,劉德華受邀出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紀念中國電影百年大會”,會後接受本報采訪時他說自己最在乎的還是電影,他想成為“中國演員”而不僅僅是香港演員。他的這種熱愛有時也會惹來爭議,2005年10月劉德華發出號召,要聯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電影的頹勢,結果招致壹場激烈的口水戰。
從劉德華的角度來看,“五影帝拍片”只不過是他為了拯救香港電影業的單純思路,無論“華仔”能不能拯救電影市場,劉德華都是最有權利挺身而出的那個人,只因為他多年來壹直堅守香港電影的陣腳。香港導演陳可辛評價說:“在將來,誰提到香港的電影史,都會提到劉德華。”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壹位,創建的演藝公司叫“天中”,成立的電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響日漸下落時,劉德華接受采訪時,仍稱“四大天王”沒有過時,年輕壹代和老壹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輕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東西,比如說新音樂,值得我們學習。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為漫長。1984年19歲的郭富城考入無線電視臺的舞蹈訓練班,1987年轉入無線藝訓班,期間演過數部電視劇,但大多為龍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臺灣的郭富城拍了壹支電單車的廣告,沒想到這則廣告竟改變了郭富城的壹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濕漉漉的頭發、帶電的眼神開始讓臺灣少女著迷,隨後灌錄了三張國語大碟,其中壹曲《對妳愛不完》紅遍兩岸三地。
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殺”回香江,隨即推出粵語大碟,1992年冊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時已28歲,後來,郭富城開始嘗試多方面發展,拍了王晶的電影《街頭霸王》,演了電視劇《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經紀人、填詞人小美。
雖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澀的就是音樂,舞曲風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開的拐杖,“以舞會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悅歌迷的套路。成為百事可樂代言人後,郭富城逐漸往扮相新奇大膽、歌曲風格多樣的前衛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並不是壹個前衛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動腦筋,幸好他每壹次形象的改變似乎都能影響潮流,從最開始的“四六分頭”、到接拍百事可樂後的“火箭頭”,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來幹預時尚。可以說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廣告是分不開的。從他出道至今,每時每刻都有廣告圍繞著他,先不說讓他壹夜成名的電單車廣告,1998年初當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從藝生涯的轉折點.2005年郭富城終獲臺灣金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個獲得此殊榮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電影"父子"蟬聯臺灣金馬影帝.
去年年底,歌壇常青樹張學友忙碌異常。除了自己已經巡演壹年的音樂劇《雪狼湖》在北京作收尾演出之外,他參演的電影《如果·愛》也作為賀歲影片加入年底票房大戰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面對“四大天王再次發力”的局面,張學友無奈地笑著說:“怎麽還在叫我‘四大天王’,沒有辦法,他們始終愛叫這個。‘四大天王’的說法早就覺得過時了,這種說法已經被大家叫了十幾年,現在四個人各自的發展都很精彩,連碰面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四大天王’的說法已經應該‘廢掉’了。這個稱號只是代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它,並不代表現在。雖然我對現在這個稱號,已沒什麽感覺了,但是我並不唾棄它,因為它曾經給我帶來很多東西。”談起這個稱號所代表的意義,張學友說:“我覺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上世紀90年代,現在的樂壇已經很不壹樣了,有了新的狀況。‘四大天王’只代表那個年代。現在的樂壇新人輩出,相對而言,給予歌手的壓力也會更大。這種事情很正常,以前也會有。他們(歌迷)越喜歡妳,對於妳的要求就會越高,還會把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加到妳的身上來。不過,我覺得作為歌手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的音樂。如果市場不喜歡妳,那麽妳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沒有辦法。
我很希望自己能作壹個見證:作為壹名真正喜愛音樂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壹生的。每個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妳喜歡唱歌的話,能唱到哪裏,會有什麽樣的發展,現在誰也說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藝生涯見證壹次歌手從進入演藝圈到結束舞臺生涯的過程,所以對於(四大天王)這種稱號,我現在已經無所謂了,只要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足夠。”
只有懷念,沒有留戀
1999年,張學友、黎明先後宣布退出“四大天王”的稱號。同時也不再參與香港樂壇的獎項角逐。兩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時代”的正式結束。
對於那段“天王時光”,張學友並不留戀:“有人可能覺得我們四個人那個時候非常風光,現在我壹定會在某種程度上懷念那段時光,可事實上我壹點都不留戀。但不留戀並不代表我排斥那個階段。我很高興我經過那個時間,常有壹句掛在嘴邊的話是,我是既得利益者。在香港樂壇,我剛剛經歷了它從起步到頂峰再到現在的沒落的整個過程,我是這樣走過來的。這十幾年,我剛好在裏面,而且我走在最前面,現在整個市場改變了,我還是覺得要是我可以的話,找到壹些新的出路也好,或是,壹些新的環境也好,讓它可以有壹個重生的機會。
現在的香港樂壇大家都看得到,除了娛樂方式的增多,網絡下載和盜版的沖擊之外,音樂的周邊其他環境也不是原來那麽好了。比如原來媒體大家其實是合作的,壹起把壹些有前途的新人推出來,但現在變成了競爭,大家都搞頒獎禮,妳捧這個人,那我就挺那個。缺少了壹個集體的力量。所以在這樣的環境裏,自然很難再現當年我們的那樣壹種情況。
所以我很不喜歡香港的頒獎的方式,最後決定退出。
其實現在的頒獎禮裏面,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裏面。比如說要平衡唱片公司的利益等等,變得沒有那麽單純。”
時代不同,競爭不在
到了今天,四人各自的發展越來越不同,“四大天王”的稱號似乎確實越來越遙遠了。“當時我說退出頒獎禮和(四大天王)這個稱號,我並不是說我要不做‘四大天王’,做不做也不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我本來就沒有說我是(“天王”),然後也不知道它什麽時候來的,它什麽時候走我也沒辦法決定,它繼續下去也好,結束也好,我覺得這個都不由我決定。那個時候大概是有人問我,我是覺得‘四大天王’這個名字其實現在好像已經不存在了,是因為大家發展都不壹樣了,大家同時間出現的機會也很少,跟當時不壹樣。當時大家都很激烈地在同壹個場合裏競爭,哦,大家在講(“四大天王”),我覺得我了解。那現在大家拍戲的拍戲,唱歌的唱歌,不唱歌的不唱歌,所以就都不壹樣了,那個競爭也沒有了,所以那個名字也不存在了。”
近些年,黎明工作量銳減,轉型開始做了娛樂公司老板。因此近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接。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裏面最排斥這個稱號的。在接受采訪時,他基本上對關於“四大天王”的問題不作太多回應。“四大天王作為壹個名稱,會永遠存在。但我覺得它是用來開玩笑,用來挖苦人,用來玩耍的。
天王的名稱對我黎明來講是沒有作用的,妳可以查我的記錄,從第壹天有四大天王這個名稱,我從來沒有用過。到任何壹個地方做宣傳,別人叫黎明我最開心,叫天王最難受!
這只是媒體為了炒作而起的壹個名稱,與我有什麽關系?現在又是什麽小天王、小天後,這是沒什麽用的。”但作為當年“四大天王”這個稱號的受益者,黎明無論如何也無法擺脫公眾對他的“天王”印象。
談起這些,黎明覺得頗為無奈。“或許從包裝和宣傳上講,這樣的稱號不單單對於我們四個人,也對於整個香港樂壇有壹定的積極作用。但長達10年的時間我們四個人包攬了大部分的獎項,也造成了壹些不太好的後果。比如那個時代壹些其他的優秀男歌手會因此感到壓力很大。香港的樂壇也因此失去了壹些可能性。現在過去了這麽久,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來,我覺得我們其實已經獲得了很多的利益,沒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謂的頒獎禮上分豬肉。不如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所以後來我決定退出頒獎禮。
因為四大天王留給香港歌壇的印記過於深刻,不少年輕歌手出道之後都比較刻意的避免被人稱作所謂天王接班人,陳奕迅還曾公開說不買黎明的唱片。對於後輩歌手對於自己的看法,黎明的表現很大度:“尊重分兩種:壹種是內心真正尊重,壹種是表面尊重。同壹個人,某些人可能認為很需要尊重,而另外壹些人可能認為完全沒必要。生活在現在這種自由的社會,人們都只會尊重實力。”也正因此,黎明這些年的工作重心已經從個人發展轉移到了公司運作方面。“我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知名度,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亂接工作勉強自己來做。我多拍幾部影片、錢賺多賺少都不是問題,但用壓榨自己的方式去拍,只會讓自己死得更快些。
人生要走很長的路,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工作既令我有滿足感又令我失落,但男人必須把精力放在事業中。像周潤發和成龍大哥,他們都是我的前輩,每天面對不同的環境在拼搏,我也應該向他們那樣努力。 華仔
愛保齡球的華仔:劉德華自出道以來,收入頗豐。盡管如此,華仔的生活並不奢侈。除了在穿著方面追求輕便、樸素外,最愛的是平民化的保齡球運動。劉德華曾在壹次公開賽中打過195分的不俗成績,現在華仔大約每星期進行兩次保齡球訓練,對打保齡球他有壹番深刻的見解。華仔認為投球之前,必須先選擇自己所要使用的球,球是否合適,對投球的影響很大,應慎重選球。壹般情況下,合適的球以選手本身體重的十分之壹為好,但也根據自己的體質、腕力以及投球的熟練程度有所不同。另外,劉德華還說:“選擇保齡球洞的大小也很重要。”保齡球有三個洞孔,大洞放拇指,另兩個小洞放中指和無名指,正確選擇球洞,必須完全吻合手指的大小。怎麽才能吻合呢?也就是要將拇指充分插入洞中,中指的第二關節扣在洞內側角上......
在張學友推出他的首張專輯的同時,劉德華也以當紅電視明星身份推出他在歌壇的處女作《只知道此刻愛妳》,但反應平淡.隨後的幾年裏,劉德華壹直也在歌壇努力奮鬥,推出過如《情感的禁區》,《回到妳身邊》,《我恨我癡心》,《***妳傷心過》等很不錯的歌,但壹直沒有得到公眾的承認.直到張國榮等引退後的1990年,正在影壇紅得發紫的華仔憑當年兩張專輯《可不可以》,《再會了》的出色表現火速竄紅,壹舉摘走當年最受歡迎男歌手大獎.在九十年代上半期,劉德華在香港歌壇的地位不可撼動,期間如《壹起走過的日子》,《愛不完》,《長夜多浪漫》,《真我的風采》,《謝謝妳的愛》,《誰人知》等都是香港樂壇非常經典的名曲.九十年代後期華仔的粵語歌質量有所下降,主要作品有《情未鳥》,《妳是我的女人》.劉德華是香港歌手成功打入國語歌市場的第壹人,他的國語歌代表作《如果妳是我的傳說》,《我和我追逐的夢》,《忘情水》,《真永遠》,《相思成災》,《中國人》,《孤星淚》,《笨小孩》等名曲在華人的地方隨處都可以聽到.從1990年起他十年來壹直壟斷著臺灣十大最受歡迎歌手第壹名的獎項,在臺灣,在中國大陸,在東南亞,他地位之祟高甚至超過其大本營香港.之前香港的壹流歌星如譚詠麟,張國榮,張學友,梅艷芳等都推出過國語唱片,不過基本上都反應平平.香港歌手唱國語歌且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功是從劉德華開始的,此後幾乎所有的香港歌手都在國語歌方面取得壹定的成功.劉德華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在香港藝壇有口皆碑,這是他持續20年壹直是香港藝壇最耀眼人物之壹的最主要原因,是後晉藝員的瞻仰的榜樣.
學友
愛網球的張學友:在“四大天王”中,張學友可算是愛情、事業雙雙飛,所以閑暇之余,學友便會攜嬌妻壹起去打網球。論網球技巧,張學友同樣所向披靡,在娛樂圈中罕有對手。那麽,他打網球的取勝“武器”是什麽呢?張學友打網球的高水準技術主要在於底線抽擊,但他並不光靠勇猛和爆發力制服對手。他的威力,是建立在穩健和良好控球能力的基礎上。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他會利用安全的打法,把球擊到對方後場,並耐心等待機會。當機會來臨時,他便毫不遲疑地給對手重重壹擊。這各打法聽來容易,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辦到。有些人擅於大力擊球卻穩健不足。相反,搓球穩健的人,又往往缺乏攻擊能力。張學友則是剛柔並重,既能防守,亦可進攻。張學友的網球打得這麽好,許多網球愛好者壹定很想討教幾招吧?學友強調,如果要像他那樣擊球穩健,就必須要加強力量、增加耐力和速度。
在四大天王中,張學友是第壹個在歌壇站穩腳跟的.早於1985年譚,張爭奪最為火熱之時,張學友甫出道便憑首張大碟《SMILE》青雲直上,成為萬眾矚目的新星,主打歌《情已逝》打入當年十大.早年多首深情款款的情歌如《遙遠的她》,《SMILE AGAIN瑪利亞》,《輕撫妳的臉》,《AMOUR》,《月半彎》,《藍雨》,《LINDA》,《夕陽醉了》等使他成為名揚壹時的"情歌王子",其中87年的《太陽星辰》更是壹舉奪得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第壹名.1991年他的《每天愛妳多壹些》盤踞十來周排行榜冠軍,1992年的大碟《真情流露》狂賣八白金,牢牢地確立了他在香港歌壇的地位.張學友唱歌非常投入,這使他的作品總能感人,他的唱功在四大天王中也是首屈壹指的.與三位著名的"靚仔"齊名,外表略遜壹籌的張學友用實力說話.與其他三位天王擁有的數以萬計的忠心歌迷相比,張學友雖然專壹地癡迷於他的歌迷不多,但他擁有更為廣泛的聽眾.九十年代學友的歌路沒有太大的變化,代表作如《分手總要在雨天》,《還是覺得妳最好》,《只想壹生跟妳走》,《我等到花兒也謝了》,《離開以後》,《不老的傳說》等都是悱惻纏綿的情歌.在劉德華成功之後,張學友重新進軍國語歌,結果也大獲成功,《吻別》,《祝福》等是其代表作.張學友在電影方面也成績不俗,獲取過兩次最佳男配角和影帝提名.1999年學友繼成龍之後也獲得世界傑出青年榮譽,這是對他十多年在歌壇,影壇的驚人成績最好的褒獎.同年,張學友經過兩年的淡出"緩沖期"之後,作出了與黎明壹樣的決定∷退出樂壇頒獎典禮!顯然這時去享受小兩口的甜蜜生活是令人羨慕,學友也該休息休息了.
城城
愛臺球和高爾夫求的城城:郭富城非常喜愛能鍛煉肌肉的臺球和高爾夫球,對於臺球,城仔偶爾會露兩手,而高爾夫球,則是壹有空閑就去打。高爾夫球是壹項貴族化的運動,壹張會員證能炒賣到幾十萬,這對於平常人而言相當昂貴,但對他而言可算是小菜壹碟。他說:“高爾夫是壹項健身運動,又是壹項娛樂和休閑,它那清靜和諧的環境,可以消除工作中的疲勞,放松我的神經。” 除了在高爾夫球場上壹展風姿外,城仔還在家裏備有高爾夫球和球棍。如果休息時沒時間到高爾夫球場打的話,他就會握著球比比劃劃,練習擊球,用壹根細繩綁住高爾夫球擊打之後再彈回來。當身穿白色休閑運動服,手拿高爾夫球棒的城仔,打出壹計漂亮的球時,他那瀟灑的風度不知道羨煞多少人。
1992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加入上年"三劍客"的行列,與上三人合稱四大天王.與劉德華壹樣也是藝員訓練班出身的郭富城早年曾是無線電視臺力捧的"十小龍"之壹,但電視劇走紅的年代早已過去,電視臺的重頭戲都給梁朝偉,黃日華,萬梓良等占據,十人沒有表現的機會,壹直默默無聞.1990年郭富城偶然赴臺灣拍攝壹個電單車廣告,不料歪打正著,贏得壹片采聲.華星唱片公司見機與其簽約,推出了三張國語專輯,《對妳愛不完》,《我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我想偷偷對妳說我愛妳》,《TELL ME WHY》等歌在臺灣紅極壹時.於是1992年初郭富城回港推出壹張精選大碟《請把我的情感帶回家》,結果這張唱片形成搶購熱潮,郭富城人氣急升,擠進"天王"行列.郭富城與黎明壹樣給釘死在"偶像派"的板子上,尤其早期由於半路出家,唱功不太成熟,被嘲為"鴨母聲".但成名後他在唱歌方面的進步壹年壹個臺階,實力大為增強.在90年度上半期,城城壹直是名附其實的"第四天王",排名壹直在其他三位後面.但在95,96年其他三位天王顯示出壹些疲態之時,郭富城奮起直追,直至97年從黎明手中搶得最受歡迎男歌手之位,四大天王第壹次真正平起平坐.伴舞出身的郭富城的舞技明顯高於其他三位天王,這使他的代表歌曲以快歌為主.《第四晚心情》,《狂野之城》,《鐵幕誘惑》,《純真傳說》,《最激帝國》,《唱這歌》等造型各異的勁歌熱舞是城城得到今日地位最大本錢,而他的壹些出色的慢歌也別具韻味,其中佼佼者有《我為何讓妳走》,《沒有妳的愛》,《望鄉》,《風裏密碼》,《愛的呼喚》等.在學友,黎明退出的今天,郭富城應該有很大的機會來奠定其香港歌壇第壹人的地位,讓我們拭目以待.
黎明
愛乒乓球的黎明:黎明說:“我很喜歡打乒乓球,而且壹定要自由、盡興地發揮。”問及黎明怎樣打才算盡興?他笑笑說:“我每次盡興就是到最後大汗淋漓,連背心也濕透。”
做藝人總是很辛苦,所以打乒乓球也可以讓黎明放松放松。可黎明卻說:“不要以為打乒乓球輕松,好像不太用勁,其實運動量好大,我每逢壹連開幾場甚至二十幾場演唱會時,就會抽空打乒乓球,因為打乒乓球可使我順道練呼氣呀!
歌唱大賽出身的黎明在藝壇的第壹步卻是從拍電視劇開始的.幾年的沈寂後,1990和1991年他擔綱的兩部重頭戲《人在邊緣》和《今生無悔》反響強烈,黎明以帶點叛逆的酷哥形象迅速成為萬千少女醉心的偶像.同期他正式步入歌壇,《相逢在雨中》,《如果這是情》,《人在邊緣》,《對不起我愛妳》,《今夜妳會不會來》等歌很快走紅.尤其1991年他的第三張專輯《是愛是緣》獲全年最佳銷量,使黎明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藝人之壹.黎明是偶像派歌星的代表人物,這類歌星的特征是唱功雖然不是十分突出,但外表過人,擁有大量非常忠心的歌迷.因此黎明遭到的喝采聲與噓聲壹樣的多,1991年他壹次演唱代表作《對不起我愛妳》時不慎走音更是給扣上"走慢音"的帽子.不可否認黎明的唱功比之張學友是頗有不足,但他成名十年來他的進步卻是非常驚人的.黎明的歌壇生涯以《那有壹天不想妳》為界可劃為明顯不同的兩段.早期他基本以純情少男形象出現,代表作還有《夏日傾情》,《我的親愛》,《我愛ICHI BAN》,《深秋的黎明》等;而後期的歌路大為開闊,形象開始多變起來.1994年他與和記新幹線合作的廣告歌《那有壹天不想妳》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功,於是直到現在黎明每推出的新歌幾乎都是廣告歌,帶動了歌星拍廣告的狂潮.從1994年到1999年他最後壹次出席樂壇頒獎禮,除95年的《壹生最愛就是妳》外,和記新幹線的廣告歌《那有壹天不想妳》,《情深說話未曾講》,《只要為我愛壹天》,《我這樣愛妳》包辦了當年度各頒獎典禮大部分的年度最佳歌曲獎,即使最弱的《壹生最愛就是妳》也入選了年度十大金曲.99年正當黎明表現極其出色,明顯超出其他歌手之時,他突然宣布退出壹切歌壇頒獎典禮,希望以此避開壓力和惡性的競爭.但在黎明的身邊新聞又怎麼可能間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