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南橋介紹?
都江堰南橋位於都江堰市區南門外,橫跨內江,建橋以前,行人受其阻隔,往來十分不便。清光緒四年(1878年),四川總督丁寶楨大修都江堰,修繕完畢,丁寶楨打開錢庫和糧倉看了看,錢糧均有積余,大約還有壹萬多兩銀子。這筆錢該怎樣處置?丁寶楨陷入了沈思之中,他或許想過用來稿賞這次修繕有功的官兵,他或許也想過用來維修略顯破敗的官邸,但是他最後卻選擇了建橋,用壹萬兩銀子溝通了內江兩岸的文明。 壹年後,壹座木結構,瓦蓋房廊,飛檐翹角的“通濟橋”在內江上建成了。通濟橋“雁齒淩空,直指南道”,於是人們便稱她為“南橋”。從此,南來北往的行人腳下有了壹條平穩的道路,他們在過橋時總要在此深深的望壹眼奔湧的江水, 然後再輕輕地呼喚壹個人的名字。
1958年,眠江發生暴洪,漂木堵塞橋洞,撞毀橋身;隨後由森工局由民江水運處重建,改木橋樁為混凝土橋墩,正式更名為“南橋“。文革期間破四舊,橋身受到損壞,1979年重建,建成之後成了今天這種鋼筋混凝土骨架與木結構相結合的古廊橋式風景橋。今之南橋,5 孔、長 54 米、寬 12 米、 3 層重疊翹飛檐,上蓋琉璃瓦。橋頭重檐彩塑珍禽奇獸和各種民間傳說戲劇人物,情態各具,栩栩如生。兩端橋亭的圓柱上有書法植聯,左右兩廊內壁上還有精工繪制的山水風景和神話傳說壁畫,以及書法楹聯作品 34 幅。赤柱朱檻,畫棟雕梁,整座橋就是詩書畫合璧的藝術長廊,南橋的適用性與藝術性達到完美的統壹。 今天,都江堰的交通四通八達,南橋作為要道的作用已經淡化。每當夏日仍有很多人在南橋上小憩、納涼,他們更多的是為了懷念壹個父母官,將自己挺立的脊梁為我們彎成了壹座橋。
都江堰南橋
更多關於建築行業獨家信息,敬請實時關註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