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各地的喝茶愛好和習慣

各地的喝茶愛好和習慣

千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我國是壹個多民族的國家,***有56個兄弟民族,由於所處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風俗的各異,使每個民族的飲茶風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壹民族,在不同地域,飲茶習俗也各有千秋。不過把飲茶看作是健身的飲料、純潔的化身、友誼的橋梁、團結的紐帶,在這壹點上又是***同的。下面,將壹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飲茶習俗,介紹如下。

壹 昆明九道茶

九道茶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雲南昆明壹帶最為時尚。

二 藏族酥油茶

藏族酥油茶是壹種在茶湯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經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湯。

三 維吾爾族的香茶

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維吾爾族,他們主要從事農業勞動,主食面粉,最常見的是用小麥面烤制的饢,色黃,又香又脆,形若圓餅,進食時,總喜與香茶伴食,平日也愛喝香茶。他們認為,香茶有養胃提神的作用,是壹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飲料。

四 回族的刮碗子茶

回族飲茶,方式多樣,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喝刮碗子茶。

回族同胞認為,喝刮碗子茶次次有味,且次次不同,又能去膩生津,滋補強身,是壹種甜美的養生茶。

五 蒙古族的鹹奶茶

蒙古族喝的鹹奶茶,用的多為青磚茶或黑磚茶,煮茶的器具是鐵鍋。制作時,應先把磚茶打碎,並將洗凈的鐵鍋置於火上,盛水2-3公斤,燒水至剛沸騰時,加入打碎的磚茶25克左右。當水再次沸騰5分鐘後,摻入奶,用量為水的五分之壹左右。稍加攪動,再加入適量鹽巴。等到整鍋鹹奶茶開始沸騰時,才算煮好了,即可盛在碗中待飲。煮鹹奶茶的技術性很強,茶湯滋味的好壞,營養成分的多少,與用茶、加水、摻奶,以及加料次序的先後都有很大的關系。如茶葉放遲了,或者加茶和奶的次序顛倒了,茶味就會出不來。而煮茶時間過長,又會喪失茶香味。蒙古族同胞認為,只有器、茶、奶、鹽、溫五者互相協調,才能制成鹹香可宜、美味可口的鹹奶茶來。為此,蒙古族婦女都練就了壹手煮鹹奶茶的好手藝。大凡姑娘從懂事起,做母親的就會悉心向女兒傳授煮茶技藝。當姑娘出嫁時,在新婚燕爾之際,也得當著親朋好友的面,顯露壹下煮茶的本領。要不,就會有缺少家教之嫌。

六 侗族、瑤族的打油茶

居住在雲南、貴州、湖南、廣西毗鄰地區的侗族、瑤族和這壹地區的其他兄弟民族,他們世代相處,十分好客,相互之間雖習俗有別,但卻都喜歡喝油茶。因此,凡在喜慶佳節,或親朋貴客進門,總喜歡用做法講究,佐料精選的油茶款待客人。

七 土家族的擂茶

在湘、鄂、川、黔的武陵山區壹帶,居住著許多土家族同胞,千百年來,他們世代相傳,至今還保留著壹種古老的吃茶法,這就是喝擂茶。

擂茶,又名三生湯,是用生葉(指從茶樹采下的新鮮茶葉)、生姜和生米仁等三種生原料經混和研碎加水後烹煮而成的湯,故而得名。相傳三國時,張飛帶兵進攻武陵壺頭山(今湖南省常德境內),正值炎夏酷暑,當地正好瘟疫蔓延,張飛部下數百將士病倒,連張飛本人也不能幸免。正在危難之際,村中壹位草醫郎中有感於張飛部屬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便獻出祖傳除瘟秘方擂茶,結果茶(藥)到病除。其實,茶能提神祛邪,清火明目;姜能理脾解表,去濕發汗;米仁能健脾潤肺,和胃止火,所以,說擂茶是壹帖治病良藥,是有科學道理的。

八 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散居在我國西南地區,主要分布在風光秀麗的雲南大理,這是壹個好客的民族,大凡在逢年過節、生辰壽誕、男婚女嫁、拜師學藝等喜慶日子裏,或是在親朋賓客來訪之際,都會以"壹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

九 哈薩克族的奶茶

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北的哈薩克族,還有居住在這裏的維吾爾族、回族等兄弟民族,茶在他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把它看成與吃飯壹樣重要。他們的體會是"壹日三餐有茶,提神清心,勞動有勁;三天無茶落肚,渾身乏力,懶得起床"。

十 苗族的八寶油茶湯

居住在鄂西、湘西、黔東北壹帶的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人們,有喝油茶湯的習慣。他們說:"壹日不喝油茶湯,滿桌酒菜都不香"。倘有賓客進門,他們更為用香脆可口,滋味無窮的八寶油茶湯款待。八寶油茶湯的制作比較復雜,先得將玉米(煮後晾幹)、黃豆、花生米、團散壹種米面薄餅)、豆腐幹丁、粉條等分別用茶油炸好,分裝入碗待用。

接著是炸茶,特別要把握好火候,這是制作的關鍵技術。具體做法是放適量茶油在鍋中,待鍋內的油冒出青煙時,放入適量茶葉和花椒翻炒,待茶葉色轉黃發出焦糖香時,即可傾水入鍋,再放上姜絲。壹旦鍋中水煮沸,再徐徐摻入少許冷水,等水再次煮沸時,加入適量食鹽和少許大蒜、胡椒之類,用勺稍加拌動,隨即將鍋中茶湯連同佐料,壹壹傾入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這樣就算把八寶油茶湯制好了。

待客敬油茶湯時,大凡有主婦用雙手托盤,盤中放上幾碗八寶油茶湯,每碗放上壹只調匙,彬彬有禮地敬奉客人。這種油茶湯,由於用料講究,制作精細,壹碗到手,清香撲鼻,泌人肺腑。喝在口中,鮮美無比,滿嘴生香。它既解渴,又飽肚,還有特異風味,是我國飲茶技藝中的壹朵奇葩。

十壹 回族苗族的罐罐茶

住在我國西北,特別是甘肅壹帶的壹些回族、苗族、彜族同胞有喝罐罐茶的嗜好。每當走進農家,只見堂屋地上挖有壹口大塘(坑),燒著木柴,或點燃炭火,上置壹把水壺。清早起來,主婦就會趕緊熬起罐罐茶來。這種情況,尤以六盤山區壹帶的兄弟民族中最為常見。

喝罐罐茶,以喝清茶為主,少數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食鹽之類的。

十二 瑤族、壯族鹹油茶

瑤族、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毗鄰的湖南、廣東、貴州、雲南等山區也有部分分布。瑤族的飲茶風習很奇特,都喜歡喝壹種類似菜肴的鹹油茶,認為喝油茶可以充饑健身、祛邪去濕、開胃生津,還能預防感冒,對壹個多居住在山區的民族而言,鹹油茶實在是壹種健身飲料。

十三 基諾族的涼拌茶和煮茶

基諾族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尤以景洪為最多。他們的飲茶方法較為罕見,常見的有兩種,即涼拌茶和煮茶。

十四 佤族的燒茶

佤族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的滄源、西盟等地,在瀾滄、孟連、耿馬、鎮康等地也有部分居住。他們自稱 "阿佤"、"布饒",至今仍保留著壹些古老的生活習慣,喝燒茶就是壹種流傳久遠的飲茶風俗。

十五 傣族的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們別具風味的壹種茶飲料。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國雲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區,以西雙版納最為集中,這是壹個能歌善舞而又熱情好客的民族。

十六 拉祜族的烤茶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瀾滄、孟連、滄源、耿馬、猛海壹帶。在拉祜語中,稱虎為"拉",將肉烤香稱之為"祜",因此,拉祜族被稱之為"獵虎"的民族。飲烤茶是拉祜族古老、傳統的飲茶方法,至今仍在普遍飲用。

十七 景頗族的腌茶

居住在雲南省德宏地區的景頗族、德昂族等兄弟民族,至今仍保持著壹種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

腌茶壹般在雨季進行,所用的茶葉是不經加工的鮮葉。制作時,姑娘們首先將從茶樹上采回的鮮葉,用清水洗凈,瀝去鮮葉表面的附著水後待用。

腌茶時,先用竹篇將鮮葉攤晾,失去少許水分,而後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食鹽適量拌勻,放入罐或竹筒內,層層用木棒舂緊,將罐(筒)口蓋緊,或用竹葉塞緊。靜置二、三個月,至茶葉色澤開始轉黃,就算將茶腌好。

腌好的茶從罐內取出晾幹,然後裝入瓦罐,隨食隨取。講究壹點的,食用時還可拌些香油,也有加蒜泥或其他佐料的。

十八 哈尼族的土鍋茶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的紅河、西雙版納地區,以及江城、瀾滄、墨江、元江等地,其內有"和尼"、"布都"、"愛尼"、"卡多"等不同的自稱。喝土鍋茶是哈尼族的嗜好,這是壹種古老而簡便的飲茶方式。

哈尼族煮土鍋茶的方法比較簡單,壹般凡有客人進門,主婦先用土鍋(或瓦壺)將水燒開,隨即在沸水中加入適量茶葉,待鍋中茶水再次煮沸3分鐘後,將茶水傾入用竹制的茶盅內,壹壹敬奉給客人。平日,哈尼族同胞也總喜歡在勞動之余,壹家人喝茶敘家常,以享天倫之樂。

十九 傈僳族油鹽茶

傈僳族,唐代稱其為"傈蠻"或"栗粟",明清時稱其為"力"或"栗粟",主要聚居在雲南的怒江,散居於雲南的麗江、大理、迪慶、楚雄、德宏,以及四川的西昌等地,這是壹個質樸而又十分好客的民族,喝油鹽茶是傈僳人們廣為流傳的壹種古老飲茶方法。

傈僳族喝的油鹽茶,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將小陶罐在火塘(坑)上烘熱,然後在罐內放入適量茶葉在火塘上不斷翻滾,使茶葉烘烤均勻。待茶葉變黃,並發出焦糖香時,加上少量食油和鹽。稍時,再加水適量,煮沸2-3分鐘,就可將罐中茶湯傾入碗中待喝。

油鹽茶因在茶湯制作過程中,加入了食油和油鹽茶因在茶湯制作過程中,加入了食油和鹽,所以,喝起來"香噴噴,油滋滋,鹹兮兮,既有茶的濃醇,又有糖的回味"佤族同胞常用它來招待客人,也是家人團聚喝茶的壹種生活方式。

二十 布朗族的青竹茶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自治州,以及臨滄、瀾滄、雙江、景東、鎮康等地的部分山區,喝青竹茶是壹種方便而又實用的飲茶方法,壹般在離開村寨務農或進山狩獵時采用。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較為奇特,首先砍壹節碗口粗的鮮竹筒,壹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內加上泉水,當作煮茶器具。然後,找些幹枝落葉,當作燒料點燃於竹筒四周。當筒內水煮沸時,隨即加上適量茶葉,待3分鐘後,將煮好的茶湯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內,便可飲用。竹筒茶將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葉的濃醇融為壹體,所以,喝起來別有風味,久久難忘。

二十壹 納西族的"龍虎鬥"和鹽茶

納西族主要居住在風景秀麗的雲南省麗江地區,這是壹個喜愛喝茶的民族。他們平日愛喝壹種具有獨特風味的"龍虎鬥"。此外,還喜歡喝鹽茶。

納西族喝的龍虎鬥,制作方法也很奇特,首先用水壺將茶燒開。另選壹只小陶罐,放上適量茶,連罐帶茶烘烤。為免使茶葉烤焦,還要不斷轉動陶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茶葉發出焦香時,向罐內沖入開水,燒煮3-5分鐘。同時,準備茶盅,再放上半盅白酒,然後將煮好的茶水沖進盛有白酒的茶盅內。這時,茶盅內會發出"啪啪"的響聲,納西族同胞將此看作是吉祥的征兆。聲音愈響,在場者就愈高興。納西族認為龍虎鬥還是治感冒的良藥,因此,提倡趁熱喝下。如此喝茶,香高味釅,提神解渴,甚是過癮!

納西族喝的鹽茶,其沖泡方法與龍虎鬥相似,不同的是在預先準備好的茶盅內,放的不是白酒而是食鹽。此外,也有不放食鹽而改換食油或糖的,分別取名為油茶或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