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利弊
FDA規定,手術必須由醫生來操作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屬於半自動機器人,用部分自動控制加上醫生手動操作來實現手術,與第壹代簡單的機械臂相比實現了去抖、遠程控制等功能。達芬奇機器人研發的初衷就是想為太空的宇航員服務,通過遠程操控機器臂來為宇航員服務。但是要想讓機器人像自動駕駛車壹樣,不需要醫生,實現自動的切割和縫合暫時是實現不了,這裏面除了有技術方面的原因,更大的因素的是安全因素,倫理問題以及各國政府的政策規定。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利:手術精準、創口小。達芬奇機器人主要是起到輔助醫生的支持作用,幫助微創外科醫生以更高的精度和更少的誤差進行手術操作。比如壹名外科醫生,本身醫術很高超,但碰到壹些疑難病例,在操作過程中就會導致壹些傳統的醫療器械使用受限制,這個時候達芬奇機器人的作用就凸顯了。除了應對手術過程中“醫生之手”無法觸及的地方,由於達芬奇機器人的器械很精細,尺寸以厘米級計算,所以手術非常精準,而且創口小,出血少,患者恢復時間也大大加快。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利二:不會疲累,縫合、打結技術高超自從手術機器人問世,可以說醫療界已經進入壹個新的微創時代。傳統的手術,醫生必須自己拿著器械,在病人身邊做手術,並且時刻處於緊張狀態,很容易疲累。如今有了達芬奇機器人的加入,操作的醫生可以離開手術臺,只需在壹個控制臺上面去控制機器臂就可以完成整個手術流程。達芬奇機器人並不止於解放醫生的雙手,遇到某些特殊的病況,達芬奇機器人甚至可以比人更進壹步,比如傳統腹腔鏡手術最困難的是縫合、打結,達芬奇機器人能夠比人做的更好,就連之前不會做腹腔鏡手術的醫生都可以操作。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弊端:價格高於傳統手術目前,達芬奇機器人的技術和市場被國外制造廠商壟斷,價格稱得上是暴利。在國外,壹臺達芬奇機器人只需花費100—150萬美元,然而賣到國內價格則高達2000萬人民幣,每年還需要花費高昂的機器維護費用。除此之外,機器人的機械臂是壹種高值耗材,使用時是臨時安裝到機器人上面,每條機械臂使用10次後便不能繼續使用,機械臂的價格大概每條10萬人民幣。
因此,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的價格,壹般需要在傳統手術的基礎上加3萬元,這其中包括開機費以及手術過程中的實際耗材費,構成了達芬奇手術的基本價格體系。作為壹項新興的醫療技術,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有其不可忽視的過人之處,因此如果有能力承擔手術價格,選擇達芬奇機器人做減重該手術,也不失為壹個安全又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