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甌江
溫州甌江是中國東海獨流入海河流,浙江第二大江,位於浙江南部。
壹、幹流走向:
1、甌江,古名慎江,曾以地取名為永寧江、永嘉江、溫江。發源於慶元、龍泉兩縣交界的百山祖鍋帽尖,流經龍泉、雲和、麗水、青田、永嘉、甌海、鹿城、龍灣等8個縣(市、區),出溫州灣入東海。地跨麗水、金華、溫州、臺州4個地市18個縣(市)。
2、幹流長384公裏,流域面積18100平方公裏,是浙江省第二大河。甌江幹支流呈樹枝狀分布,大多與山脈走向平行,河谷兩岸地形陡峻,降水匯流快,灘多彎多,洪水暴漲暴落。溫溪以下為感潮河段,平時通航10~200噸船,候潮可通500噸海船。溫州至頭14.9公裏,候潮可進出3000噸海輪。
3、甌江幹流,自源頭至入海口為三段,分別是龍泉溪、大溪、甌江。
4、龍泉溪,發源於慶元鎮鍋帽尖西北麓,上遊幹流源流為梅溪,梅溪、青溪在黃南村頭匯合後始稱龍泉溪,向東流經龍泉市查田、蘭巨、龍淵鎮等鄉鎮,經道太鄉至武溪村入雲和縣境(由梧桐口至武溪壹段為緊水灘水庫庫區)。
5、出緊水灘,浮雲溪自右岸註入,折東北流至石塘;出石塘水庫,至大港頭,松陰溪從左岸註入。流程197.5公裏,流域面積3566平方公裏。自然落差約1106.5米,平均坡降5.6‰。
二、歷史典故:
1、古“九州”之壹。尚書·禹貢:“淮、海惟揚州。”周禮·職方,“東南曰揚州。”爾雅·釋地,“江南曰揚州。”“淮”指淮河,“海”指東海,“江”指長江。
2、西漢武帝置,為十三刺史部之壹。轄境相當今安徽淮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