楡林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穿越古今
據史料載,榆林商時為鬼方,西周為獫狁所據。戰國初屬魏地,置上郡,歸秦後,設上郡制所膚施縣於榆林城南米家園子沙灘山。漢因秦制,仍置上郡,並設龜茲屬國城於榆林城北古城灘。明洪武二年建榆林寨,成化七年升為榆林衛,築衛城。成化九年,延綏鎮由綏德遷於榆林,成為九邊重鎮之壹,至清代。先後有商武丁、秦始皇、漢武帝、明武宗正德皇帝、清聖祖康熙皇帝等親臨榆林征戰巡邊,其中明武宗正德皇帝在榆居住達3個月之久。榆林古城悠久的歷史,留下了壹處處文明的遺跡,也積澱了邑境深厚的民族爭戰文化、軍事戍邊文化和蒙漢民族相融互通的邊商文化等。
建築藝術巧奪天工
“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這是對榆林城區傳統建築布局的形象描述。其街道兩側明清四合院是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能代表榆林民俗文化和反映塞上古老文化生活的歷史產物。榆林之所以被譽為“小北京”,與這些星羅棋布、鱗次櫛比的四合院密不可分,它們是“主角”,是這座古城的“魂”。當妳走在長街短巷、高墻低檐的四合院中,看著寬闊的庭院、逼真的石鼓石獅、雕花的抱柱和典雅的屋檐,內心會深深地陶醉。另外,這裏還散落著大量獨具特色的古代建築,如保存完好的古城、戴興寺、香爐寺等,它們古色古香,讓人久久不能忘返。
黃土文化質樸厚實
面對古老的黃河和厚實久遠的黃土高坡,伴隨著黃河水敲打出來的陣陣鼓聲,這裏的後生們紮起白羊肚手巾,在黃土高坡這個大舞臺上盡情地舞動。他們用清峻、剛毅、滄桑的聲音唱著對生命的感悟,經過千溝萬壑、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坡的激蕩,就變成了沈郁頓挫的陜北民歌。在榆林,好多人都會唱出高亢動人的信天遊,踩出多彩多姿的陜北秧歌。這裏的剪紙和繪畫也表現出濃厚的黃土氣息,線條粗獷,造型純樸,就仿佛那些樸素、生命力澎湃的榆林人,用謙卑的姿態面向黃土。
紅色文化寥若星河
榆林是革命老區,大革命時期建立了陜西第壹個中***黨組織;1927年10月,清澗起義打響了西北武裝革命第壹槍;1928年4月,陜北第壹次黨代會在子洲南豐寨召開;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轉戰陜北曾歷時1年零6天在8縣34個村戰鬥生活過……榆林作為陜北革命的發源地、紅軍長征的落腳地、八路軍抗戰的根據地和解放戰爭的轉折地,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革命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在這裏,看著先輩浴血奮鬥的足跡,那段可歌可泣的歲月就牽連而出,妳感受到的是熱血澎湃的生命激情和壹種為理想積極拼搏的奮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