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運動的事件分析
雲南以邊僻壹隅來對抗袁世凱,在形勢上來說,強弱之勢人人皆知是很懸殊的。癸醜(民國2年)第二次革命,國民黨幾乎奄有半壁山河,和袁壹開火,就迅告失敗,所以袁在稱帝前後,確是沒有把雲南看在眼中。然而,雲南有它有利的條件,在地理因素上,雲南居高屋建瓴之勢,易守而難攻,滇軍驍勇善戰,並且極能吃苦耐勞,這是雲南用兵的有利之點。
唐繼堯在蔡鍔抵達雲南後召集軍事會議時,曾分析整個戰略形勢,他說:“雲南東北與川黔桂毗連,出師形勢關系甚鉅。茲就三省地勢言之,貴陽為滇南門戶,辰沅為湖南西門,以雲南為根本 ,奮師東征,以壹支上辰沅經新化取長沙;以壹支由辰沅下沅水取常德,長沙取,北向嶽州逾洞庭之險以有武昌;常德取,北扼虎渡規荊州以指襄陽。有武昌則長江之消息通,有襄陽則中原之消息通,不出旬月,東南大勢俱屬雲南矣。此上策也!要之雲南之險,不在雲南而在西蜀,以雲南為根本,大舉東上,以壹支出敘、滬進渝、夔下宜昌、武漢,以壹支出寧遠過成都上泯洮趕秦、隴,如是則以西南而忽據西北,天下視聽必且壹新,以為亞夫之兵從天降也。此亦上策也!若夫南寧者,廣西心膂,梧州者,西江上遊,由雲南展膂而東,駐師梧州,以壹支東下廣州,封城綿遠,田壤沃饒,大海南環,五嶺北阻,北出則可以震動江左,東出則可以進據閩浙,以壹支由梧州向桂休逾衡、永、浮湘直下,長嶽既得,武漢震驚,此中策也,故據以上所論,我可發展之時機可分為三: 我軍勢力完全達到黔、桂、蜀三省。 我軍由黔、桂、蜀以達武漢,閩、浙、秦、隴。 向閩、浙之兵以取守勢,進秦隴之兵相機威迫袁軍右側,然後以武漢主力大舉北向。 今擬兩策並用,三路出師。” 蔡鍔出了帝都壹路西行,經過九九八十壹難,終於達到雲南,這邊壹票老兄弟們早就準備好了,只等他回來斬雞頭燒黃紙,大家壹起打丫的袁大頭,搶了金銀好過年。
這時候的護國軍,錢袋子裏是真沒幾個銅子了。以前雲南就是個吃中央救濟糧的窮地方,從晚清到民國,每年要靠中央每年補助八十萬元。現在蔡鍔回來可好,袁大總統臉壹翻斷了奶,手裏就剩下幾個大佬賣房子賣地弄來的四十萬元,不趕忙忙誓師北上,到四川搶丫的,過兩天連房子都沒得賣,難道要兩萬多滇軍弟兄喝西北風麽?
血酒喝過,蔡鍔帶著他的主力部隊匆匆忙忙向北,開進了四川境內。這是壹支怎樣的部隊呢?《後辛亥時代的西南軍閥》裏有壹段頗為煽情的記載:“此路雖然聲勢浩大,但人馬卻少得可憐(李烈鈞那路就更是說不得了--他手裏的人馬還是這路挑剩下的),對外號稱是壹路軍,實際不過五千來人,更要命的是,該路所攜彈藥不敷壹月之用,軍餉亦不足兩月……”
就是這不足兩月的軍餉,裏面還充了大量的“滇土”,也就是鴉片,這玩意的價值等同於大洋黃魚,比什麽滇元好用多了,走到哪裏都能消費。
即使這樣,在這場三個星期的微型戰鬥中,蔡老大的第壹軍還曾因為缺餉而發生嘩變,鬧事的小弟們險些將蔡老大所在的堂口沖散:
“3月5日軍事嚴重受挫,蔡鍔致電其它將領:'劉部彈乏餉竭,戰鬥意誌尤為腐窳,不堪用之戰線,前夕八時,即由陣地搶先潰退,勢如潮水,途經司令部,經弟嚇以短槍,復反奔,聞其出東門後,仍鳥獸散……餉宜多方為謀,或希密商滇省,能否海外協款,酌籌若幹,惠濟本軍。'(註:《蔡鍔為劉存厚等部餉彈兩缺戰鬥意誌不振應設法解決致李梓暢董幹臣電》,載《護國運動》,第212頁。)”
這樣的經濟狀況,這樣的壹支部隊拉出去作戰,也難怪歷史上護國軍與北洋軍僅僅在瀘州等幾個地方彼此拉鋸鏖戰,不是蔡鍔不想大打,實在是真沒錢,仗打到這個時候如果還能撐下去,那蔡鍔就不是蔡鍔,而是比爾蓋茨了。 滇軍
有人或許說,前面都列舉了,蔡鍔的護國軍窮到快要當褲子地步,怎麽會奢侈到這種地步,拿大炮與北洋軍對轟?實話實說,若論護國軍家底,還真有這個實力:“光緒末年,雲貴總督錫良就向德國訂購了管退山炮五十四門,每門附彈壹千發;馬克沁機槍四十九挺;新式五子步槍壹萬多支,每支附彈壹千發;十響手槍壹千多支。”(《後辛亥時代的西南軍閥》)。
加上清末雲南長官壹向註意儲備武器,此時滇軍賬面上的槍彈倒是足以支應壹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問題是,第壹,這些數字是賬面的,至於庫房裏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準,第二,以雲南和四川的道路狀況,要運送足夠兩萬人打壹場中等規模戰爭的軍械彈藥,需要征發多少民夫來運送?
距離瀘州如此之近的滇軍尚且如此,從外省千裏迢迢進入四川作戰的北洋軍又能好到哪裏?大家過來四川壹趟不容易,身上還背了槍彈,要爺爺多背?做夢吧。
再有,此時的北洋軍的諸位大爺作戰風格,那是槍口朝天,放完子彈就撒丫子開撤,有時候子彈沒打完也跑,如果不能跑,就用排槍把敵人嚇唬走,然後大家隔著幾百米大眼瞪小眼,美其名曰:對峙。
就這樣的打法,別說美國戰爭大片,怕是連美國西部大片的水準都沒有,更不要指望什麽炮彈橫飛機槍噴吐火舌的場面了。
北洋軍
按說北洋軍戰鬥力何止如此,但誰讓此時的北洋玩擴招,人數好像吹氣似的增加,戰鬥力麽,也就吹氣似的下降。可是,這壹次在四川,北洋軍上下玩的更過分。
比如伍祥楨的第四混成旅,開戰前就推三阻四,與蔡鍔那幫叫花子兵稍微壹碰,就來個卷簾大散,跑的那叫壹個幹凈。跑下來的這些兵大半被壹個叫做馮玉祥的給收容了,其中就包括了壹個叫做鹿鐘麟的營副,幾年以後,就是這個家夥把小皇帝溥儀從紫禁城攆了出來。
別以為馮玉祥肯收容敗兵就能打,這位馮旅長玩的只比伍祥楨更大:
“他壹上陣,便尋機會與蔡鍔私通文書,此後該旅官兵在戰場上壹概敷衍了事:挖戰壕不足壹尺深,開槍朝天放,還把寶貴的炮彈整箱地往山溝裏倒。撤退時該旅炮兵營長宋子揚(士官七期炮科)更露骨,居然托詞道路泥濘,明令部下扔掉大炮……”(《後辛亥時代的西南軍閥》)
馮玉祥如此,那麽同為旅長,還是曹錕心腹的吳佩孚也幹得很出格:
“袁稱帝期間,入川鎮壓護國軍,再獲嘉獎,被擢為師長。他因‘深知袁氏躬行非義,必無善果’,勸曹錕壹面與袁虛與委蛇,壹面與反袁勢力暗通款曲,以待時局之變。”(《中國男》,作者余世存)
北洋中下層軍官通敵至此,護國軍就是爬也爬到了瀘州,然後雙方在前線的“鏖戰”,護國軍沒有力量吃掉北洋軍,北洋軍壓根不想打垮護國軍,於是雙方妳來我往,基本屬於演戲的範疇,唯壹壹個肯真打的就只有北洋第七師的張敬堯,可惜,這位爺讓身邊的同僚們賣的壹幹二凈,被攆進了瀘州城,沒能改變這場戰爭。
護國軍本就沒太強實力,以戰爭強弱而論,實力強他們太多的北洋軍才應該成為這場戰爭的主角。可是,北洋軍確實成了主角,很好的控制著護國戰爭的節奏,只可惜,這種主角負面感覺更多些,戰場的種種行徑讓人捧腹,說他們是主角,實在玷汙了主角這個詞匯。 護國戰爭從剛壹開打,袁世凱就拿出了全獅搏兔的架勢,僅僅為了對付四川戰場的蔡鍔萬余人,就壓上四萬大軍,其他各個方向更是大兵雲集。按照老袁的盤算,能幹凈利落的將蔡鍔等人幹掉,打個樣給全國人民看看,更是給別的社團老大們看看:蔡鍔這個有槍有兵的老大都被我帶人滅了,妳們都給老子閉嘴吧,老老實實聽中央的。
只可惜,從戰爭壹開始,本來手下哼哈二將段祺瑞和馮國璋就因反對他稱帝被晾起來,現在前線這些大大小小的倒戈將軍又給他添堵。
手最黑的是廣西陸榮廷,連自己兒女親家都給下黑手,白得了老袁壹萬人槍,然後立刻宣布廣西獨立。
而最可氣的是張勛,不僅拒絕了出兵的命令,更提出“四個不忍”,話裏話外的意思:中國要皇帝的有現成的,老子何必效忠妳這個後冒出來的。
試想,被手下這群二五仔包圍著,再牛的老大也好過不了,更何況,時間到了1916年4月,廣東和浙江宣布獨立,加上以前的貴州、廣西獨立,嶺南各堂口已經不聽老大招呼。
最要命的,四川前線本來半死不活的戰鬥終於出現改變,5月四川湖南兩個堂口看著好像南風壓倒了北風,立馬宣布獨立,這下可好了,還說討伐呢,等著護國軍打上門吧。
接著,張勛馮國璋這些坐鎮外藩的大哥們壹個個湊到了南京,私下裏開會反對袁老大,這些人可不是那些每天只能噴噴唾沫星子的政客,都是實打實握著槍把子,他們要反水,老袁已經感覺脖子被勒上繩子。
眼見著要出現清末全國十幾個省獨立的狀況,恐怕下壹步就是身邊那個誰出來逼宮,老袁又氣又恨,也不得不宣布退位。
綜上所述,搞掉老大的,只能也必須是社團內部的諸位大佬,至於起事的蔡鍔,不過是在四川境內打了幾個月仗,然後將大把的煙土沿途販賣過去,導致“滇省大宗鴉片充斥各地”。 在軍事會議中,有三個重要的課題引起爭論,第壹:起義討袁後應該成立壹個什麽型式的機構?當時有的主張成立元帥府,有的主張設立軍政府,可是蔡鍔也好,唐繼堯也好,都主張不要包辦討袁,應該示天下以公,於是決定把袁世凱所派的地方官制“將軍”和“巡按使”合並,恢復都督府,召集省議會。第二:起義討袁後,義軍應如何稱呼?當時有的主張稱討賊軍,有的主張稱定亂軍,最後決定用李梓暢所建議的護國軍。護國的含義是維護中華民國國體。第三:護國軍政府的都督應由誰擔任?唐繼堯推蔡鍔,蔡鍔推唐繼堯。在唐來說,蔡是他的學長(蔡是日本士官三期,唐是日本士官六期),又比他長壹歲,蔡且壹直是唐的長官,唐回任滇督也出於蔡的推薦,蔡在國內外都有大名足資號召,所以誠心誠意地推薦蔡出任都督;可是蔡推唐也有理由,護國興師舉義全賴雲南,唐是雲南人,蔡自己是湖南人,主客之勢已成,自己不能喧賓奪主,何況唐督滇已有三年,在雲南已有基礎,所以也是誠記誠意地推讓唐為都督。兩位賢者的謙讓,成為民國初年政治史上的佳話。最後,蔡以嚴肅的口吻說:“我們這次舉義,最要緊的是要贏得全國各方的同情,以求得多助。蓂賡(唐繼堯號)身為地方大吏,如果率軍出征,很容易引起鄰省認為是假名侵略之嫌,過去滇軍擾川已有猜疑,今若不避嫌,更容易被袁世凱挑撥,中其反間,所以統軍出征應由我和協和(李烈鈞號)。至於坐鎮後方,領導軍政府重責蓂賡萬萬不可謙讓。”蔡鍔的這番話非常感動人,他自己也淚隨言下。於是與會人士壹致鼓掌贊成。
這壹次會議,在壹張長條桌前,唐和蔡是並坐主席位子,唐為了尊禮蔡,他的位子壹直側壹半,以示不與蔡並肩。會議中決定唐繼堯為雲南護國軍政府都督,護國軍成立三個軍,蔡鍔為第壹軍總司令出四川;李烈鈞為第二軍總司令出廣西;唐繼堯兼第三軍總司令出武漢。
唐繼堯鄭重地向與會人士表示三點意見: 關於軍制軍令,凡涉總攬之事,只以雲南軍督府名義行之。 蔡、李兩將軍均聘任,來往文書用咨函。 對外文告,由唐、蔡、李三人***同署名。 因此,後來護國軍發出的通電檄文都是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同列名。三位元戎往來的文電均系平等語氣,軍總司令雖隸屬於軍政府,可是組織大綱上並無統屬之規定。 雲南護國都督府和護國將佐名單職別姓名籍貫黨籍備註軍都督唐繼堯雲南會澤同盟會 左參贊戴戡貴州進步黨轉任統兵官右參贊任可澄貴州進步黨 政務廳廳長 陳廷策貴州進步黨 財政廳廳長籍忠寅山東進步黨 參謀廳廳長張子貞雲南國民黨 軍務廳廳長庚恩旸雲南墨江國民黨 秘書廳廳長由龍雲雲南姚安國民黨 第壹軍總司令蔡鍔湖南邵陽進步黨 總參謀長羅佩金雲南澄江江同盟會 第壹梯團長劉雲峰山東國民黨 第壹支隊長鄧泰中雲南同盟會 第二支隊長楊蓁雲南國民黨 第二梯團長趙又新雲南順寧國民黨 第三支隊長董鴻勛雲南國民黨 第四支隊長何海清湖南無黨籍 第三梯團長顧品珍雲南昆明國民黨 第五支隊長祿國藩雲南同盟會 第六支隊長 朱德 四川 原國民黨,後***產黨 第四梯團長戴戡貴州進步黨後改為右翼總司令第七支隊長熊其勛貴州無黨籍 第八支隊長王文華貴州國民黨 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江西武寧同盟會 第壹梯團長張開儒雲南文山同盟會 第壹支隊長錢開甲雲南 第二支隊長盛榮超湖南 第二梯團長方聲濤福建同盟會 第三支隊長黃永社 同盟會 第四支隊長馬為麟山西 第三梯團長何國鈞雲南宜良同盟會 第五支隊長林開武 第六支隊長王錫吉 第三軍總司令唐繼堯雲南會澤同盟會總司令兼任第壹梯團長趙鐘奇雲南鳳儀同盟會 第壹支隊長華封歌雲南呈貢 第二支隊長李植生雲南同盟會 第二梯團長韓鳳樓河南 第三支隊長吳傳聲貴州 第四支隊長彭文治雲南 第三梯團長黃毓成雲南同盟會後改挺進軍司令第五支隊長楊傑雲南大理國民黨後改第壹縱隊司令第六支隊長葉成林雲南 後改第二縱隊司令第四梯團長劉祖武雲南文山同盟會 第七支隊長楊體震雲南 第八支隊長李友勛四川國民黨 第五梯團長庚恩旸雲南墨江同盟會 第九支隊長唐繼虞雲南會澤國民黨 第十支隊長趙世銘雲南 第六梯團長葉荃雲南同盟會 第十壹支隊長馬驄雲南 第十二支隊長鄧塤雲南無黨籍 洪憲帝制以前,雲南軍隊因袁世凱實行削弱南方兵力計劃,極力縮減雲南軍費。早在民國3年的雲南軍費是32萬余元,民國4年就減為24萬余元,減少了四分之壹,由於軍費減少,自然不能多編部隊,所以當時現役兵只有陸軍兩師和壹個混成旅,壹隊憲兵和十余個獨立步兵連,壹個獨立步兵營,93個警衛隊而已。雲南舉義討袁,出師計劃中,第壹軍要編三個梯團出四川。第二軍編兩個梯團出廣西入廣東。第三軍編壹個梯團及先遣壹縱隊出貴州會師湖南,別壹支隊紮武定,遠圖成都,另編挺進壹軍由貴州直趨辰、沅、常德,出沒武漢、荊、襄。這壹來,雲南的精銳現役部隊大部分都已抽調。無論前方後方都需要大量補充,唐繼堯及委蒙自道尹兼護國軍第二軍參謀長何國鈞為義勇軍司令官,募集義勇4000余人,派馬文促為遊擊統領,黃文忠為遊擊隊統帶,並在昆明設立征兵事務所,增編新軍20團(原有八團),警衛團四團(原有二團),騎兵、炮兵各壹團。
新編各團團長是:祿國藩為第九團長、朱德為十團長、盛榮超為十壹團長、楊體震為十二團長、李修家兼十三團長、黃永社為十四團長、李植生為十五團長、劉法坤兼十六團長、馬為麟為十七團長、馬驄為十八團長、繆嘉壽為十九團長、馬軫為二十團長、馬梁為二十壹團長、鄧塤為二十二團長、林桂清為二十三團長、徐振海為二十四團長、方聲濤兼二十五團長、錢開甲為二十六團長、段廷佐為二十七團長、周宗濂為二十八團長、陳維庚為警衛第二團長、葉荃兼領警衛第四團長、廖鼎高為騎兵團長、李朝陽為炮團長。
各團先後成立,日夜勤加訓練,厲兵秣馬,準備出征,較起義前的兵力增多了二倍。 唐、蔡、李三位起義領袖並發出兩通電報給華僑,請求捐餉助義,兩電如下: 第壹電:”華僑公鑒:比年以來,國內盜賊滿地,萑符遍野,水旱災害,環起叠生,為之元首者,宜如何恐懼修省,奠定民生,而乃醉心帝位,汲汲不遑,揮霍金錢,濫施名器,牢籠要結,無所不為,而於國計民生曾未嘗畫壹長策,展壹良圖,此尚可謂有人心者耶?繼堯等因是義憤風雲,誌除國賊,但有進死,更無退生。現已簡料雲南常備各旅團,合黔省各團營,編制為護國第壹、二兩軍,次第出發,由鍔、烈鈞分將之。擬長驅西北,會師武漢,直搗幽燕。繼堯坐鎮滇南,可澄、戡贊助壹切,籌運餉需,以為後盾。惟是義師既起,需餉浩繁。滇、黔瘠區,庫儲無幾。民生困敝之秋,復不忍再加負擔,重累吾民。素仰我海外父老昆弟,眷懷祖國,高義薄雲,是以率同滇、黔全體士民,南面頂禮,電乞援助。子文之毀家紓難,詎讓昔人。蔔式之輸財助邊,定多來者。如蒙解囊相助,或隨時徑匯滇垣經收,或匯集滬、港,候派員領解。倘得源濟無缺,士飽馬騰,拯同胞於陷溺之中,復***和於危亡之際,則貴埠義聲,爍古今震中外矣。專此布懇,敬請矜鑒!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率雲南全省士民公叩。印。“ 第二電:”華僑同胞公鑒:前電計蒙鑒察。繼堯等既經宣布反抗帝制,擁護***和,袁氏頑強,空言無效,不能不以實力解決。現已編制護國第壹、二兩軍,次第出發,分道湘、蜀,直搗幽燕,破釜沈舟,誓達目的。惟是餉需浩繁,羅掘無計。夙仰我海外諸父老昆弟,眷懷祖國,高義薄雲,謹率滇黔全體士民南望頂禮,啟賜援助。或解囊以充軍實,或選械以濟急需。如蒙惠許,即乞隨時徑匯滇政府照收。或匯集港、滬知照,派員領取。異日***和重建,民國維新,則貴埠義聲,爍古今震中外矣。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同叩。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