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

 作為壹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麽妳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比較輕重大班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認識天平,學習使用天平,用科學的方法測量物體的輕重。

 2.學習按物體的輕重給三個或四個物體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間的關系。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比較的物品若幹對

  活動過程:

 壹、請幼兒選擇3種(或4種)瓜果,運用已有經驗比較輕重。

 1.這些瓜果壹樣重嗎?怎麽辨別輕重?

 2.引導幼兒用手分別去掂各個瓜果的份量,然後再記錄表用手掂壹欄中,按物體的輕重用數字進行排列。(引導幼兒知道物品的輕重是相對的,學習嘗試按物體的輕重給三個物體排序)

 二、教師設疑:有的瓜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來,怎麽辦?(出示兩個重量相近的瓜)

 提問:用什麽方法可以知道這兩個瓜哪個重,哪個輕呢?

 三、認識並使用測量工具——天平。

 1.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準星必須居中,物品應輕拿輕放)和利用天平判斷物體輕重的方法(哪邊翹起哪邊物品就輕,哪邊下沈哪邊物品就重)。

 2.猜想:這兩個瓜哪個輕?哪個重?

 3.用天平測量驗證這兩個瓜誰輕誰重,初步學習使用天平的方法。

 4.用天平測量驗證前壹環節中用手掂排序三個物體重量的準確性。

 四、遊戲猜猜誰輕誰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後用天平驗證。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瓜的實物引出,請幼兒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較的方法,通過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經驗腦子想等方式進行,教師在引導中要多用擴展性的話題引到,到後面有些幼兒又想出了用紙沈下去的程度來進行比較,方式多變,但有時教師在活動還欠缺,喜歡重復幼兒的話語,需要不斷反思。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2

  教學目的 :能夠感知和區分物體的輕重,會適當運用輕重來描述物體的特點。

  教學準備 :1、大小不同的沙包,天平。

 2、臉盆幾個,同樣大小的木塊幾個,不同重量的小物品幾個。

 3、鉛筆和彩筆。

  教學過程

 1、分組活動

 1)掂沙包。請幼兒任取壹個沙包,然後互相掂量、比較、說說誰的沙包重,誰的沙包輕。

 2)請幼兒互相抱壹抱,說出誰重誰輕。

 2、遊戲:“猜輕重”。

 1)教師選擇教室內的任何兩件小物品,讓幼兒用目測和用手掂量的方法判斷輕重。

 2)教室可用天平確定每次幼兒的判斷是否正確。

 3、分組活動,讓幼兒用天平比較教室內壹些小物品的輕重。

 4、集體談話:還有那些方法可以區分物體的輕重?

 5、小實驗:那個木塊上的東西重?

 1)讓幼兒往浮在同壹個臉盆中的兩個木塊上分別放不同的小物品,並根據木塊的沈浮情況判斷哪個木塊上的東西重,並想想為什麽。2)教師講解利用船體的沈浮判斷物體輕重的簡單方法:船體深,船上的東西越重。還可以給幼兒講“曹沖稱象”的故事。

 6、指導幼兒完成書上的練習:請幼兒給輕重不同的物體畫上標記。

 7、戶外遊戲:蹺蹺板

 1)幼兒自由玩蹺蹺板,引導幼兒發現蹺蹺板的原理。

 2)請2—3個體重相差比較大的幼兒,讓他們通過蹺蹺板兩兩比較,找出最重的和最輕的,使幼兒明白輕重是相對的。

 3)讓幼兒想想怎樣玩蹺蹺板才好玩?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比較兩樣或三樣物體的輕重並學習作好記錄。

 2、初步感知物體大小、數量、材料與輕重之間的關系。

 3、對數學操作活動感興趣,通過操作提高分析、比較、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簡易天平稱人手壹個、每人壹份操作材料(壹顆彈珠、壹只塑料小熊、大小紙團各壹個、五片雪花片)、每人兩張記錄用紙、水彩筆壹支。教師記錄用紙兩張。

  活動過程:

 1、比較兩只熊的輕重引出課題。

 2、幼兒操作比較兩樣物體的輕重並作好記錄。

 3、 總結發現。

 ⑴同樣是紙團,在什麽情況下會重壹些?(體積大)

 ⑵同樣是雪花片,在什麽情況下會重壹些?(數量多)

 ⑶為什麽紙團大彈珠小,比起來還是彈珠重?(材料不同)

 ⑷為什麽雪花片數量多,彈珠只有壹顆,比起來還是彈珠重?(材料不同)

 4、教師操作記錄比較大中小三只熊的輕重。

 5、幼兒操作記錄比較三種不同材料的物體的輕重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輕重,讓幼兒感知、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

 2、讓幼兒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並根據物體的輕重排序。

 3、提高幼兒的感知覺能力。

  活動準備:

 1、衣架壹個

 2、三個相同的礦泉水瓶(壹個裝滿水,壹個裝半瓶水,壹個空瓶)三個相同的易拉罐(壹個裝滿水,壹個裝半瓶水,壹個空瓶)

 3、壹大壹小積木若幹,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若幹(按3、6、10數量紮壹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幹、籃球、鐵球、蘋果、梨、桔子

 5、在生活活動、區域活動中學習如何使用天平

  活動過程:

 壹、出示平衡的衣架,讓幼兒觀察並提問:

 師:小朋友,妳們知道這是什麽嗎?(衣架)它有什麽作用?(掛衣服用的)現在我掛在前面,它處於什麽位置?(水平)。請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壹側掛上壹袋橡皮,妳們觀察衣架有什麽變化?(掛橡皮的壹側下垂)為什麽會有這種現象?(掛橡皮壹側重,另壹側沒掛物品的輕),妳們在看,我在衣架另壹側掛壹把尺子,妳會發現什麽變化?(掛尺子的壹端下垂,掛橡皮的壹端翹起來)為什麽會有這種現象?或這說明了什麽?(掛尺子的壹端比掛橡皮壹端重)

 師:小朋友非常聰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掛物品,重的壹端下垂,輕的壹端上翹,衣服架可以幫助我們區分哪個物體重,哪個物體輕。

 二、出示礦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來比較輕重

 (壹)

 1、教師:我這裏有三個礦泉水瓶(壹個裝滿水、壹個裝半瓶水、壹個空瓶子)妳們知道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妳是怎麽知道的?

 幼兒:裝滿水的重;裝半瓶水的輕;空瓶子的最輕(利用目測)

 教師:請幼兒驗證,用手掂壹掂,感知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

 2、按由輕到重、由重到輕排序

 教師:現在,小朋友知道哪個重、哪個輕,請妳按由輕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輕排序。請個別幼兒操作

 (二)

 1、教師:礦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輕,我這裏還有三個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妳們怎麽分辨哪個罐重?哪個罐輕?(壹個裝滿水;壹個空的;壹個裝半罐)並按由輕到重順序排起來。

 2、壹大壹小的積木

 3、大小、形狀相同、塊數不同的積木(3塊紮壹起;6塊紮壹起;10塊紮壹起)

 4、幼兒自由看、玩、掂,比較輕重並排序。

 5、師幼壹起驗證幼兒操作,總結: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輕,裝半瓶水的較輕,裝滿水的最重;相同的積木,大的重,小的輕;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塊數多的重,塊數少的輕。

 三、比較不同物品的輕重

 (壹)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師:請小朋友猜壹猜,哪個沙包重,哪個輕?

 2、籃球、鐵球

 師:這兩個球,哪個最重,哪個最輕?

 3、大小幾乎相同的蘋果、桔子、梨

 師:這三個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難比較,我們用什麽方法來比較這三個水果的輕重呢?來小朋友動手玩壹玩。

 (二)幼兒玩

 1、集體討論:為什麽大的棉花沙包輕,小的豆子沙包重?為什麽大的皮球輕,小的鐵球重?

 2、請個別幼兒驗證怎樣比較蘋果、梨、桔子的輕重(用天平秤,稱壹稱)

 四、比賽

 兩組比賽:不同輕重的物體混放,每壹種兩個,每組幼兒協商每人排壹種,比較同類物體的輕重,分別擺放在兩個寫有輕重的箱子裏,快、對的那壹組為優勝組。

 另換兩組比賽:不同輕重、不同類物體混放,請幼兒用掂、稱等方法,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排序,正確的壹組為優勝組。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5

  目標

 1、能知道物品具有輕重不同的特征。

 2、運用感官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準備

 書包兩只(壹只空的,壹只裝書),筆,玻璃瓶,鐵塊,石頭,積木,盤子等實物,作業單若幹。

  過程

 1、運用感官比較輕重。

 l出事裝書的'書包與空書包,請幼兒背壹背。

 提問:兩個書包有什麽不同?

 結論:空書包輕,裝書的書包重。

 l幼兒分組操作,感知各種材料的輕重。

 從盤中去兩個物品,比比是否壹樣重,什麽輕,什麽重。

 2、幼兒操作練習:該放幾個蘋果?

 l在作業單上畫上所缺的蘋果。

  建議

 將操作材料擺放在數學角,鞏固幼兒對物體輕重的概念。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幼兒越來越喜歡動手操作,進行簡單的對比、分類、估量、判斷等活動,對周圍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輕重、大小感興趣,喜歡嘗試比較,。針對這個特點,因此,我設計了數學活動:比輕重,讓幼兒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並通過目測、手握等方法判斷物體的輕重,發展感知與判斷能力。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掂壹掂、試壹試、比壹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能正確判斷並用通順、完整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3.體驗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與成功感。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能正確判斷並用通順、完整語言表達物體的輕重。

  活動準備

 1.小熊、小兔、小鴨子毛絨玩具各壹件;蹺蹺板;電腦課件。

 2.每人壹個學具筐,裝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積木兩塊,大小相同的玻璃球兩個,棉花球壹個,小磁鐵壹塊,兩個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適量的水。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利用蹺蹺板和毛絨玩具創設動物樂園的情境,並進行演示。啟發幼兒用目測判斷的方法比較小動物的重量,說出幾個小動物中誰最重、誰最輕、誰不重也不輕。通過目測的方法判斷輕重,生動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導人了活動,又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2.多種材料的探索。

 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學具進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

 (1)任意選擇兩件物品,感知並發現有的物品輕,有的物品重。放在手裏掂壹掂,說壹說有什麽感覺。(有的東西重,有的東西輕。)

 (2)比較大小不同的木制積木,了解大的積木重、小的積木輕。

 (3)比較同樣大小的玻璃球的輕重。

 (4)發現同樣大小的棉花球與玻璃球,棉花球輕,玻球重。

 (5)比較大棉花球與小磁鐵,幼兒比較後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輕,小磁鐵重。

 3.生活中的運用。

 為幼兒提供兩個完全壹樣的水杯,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1)先比較、判斷兩個水杯的重量。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體驗通過多種思維方式改變物體輕重。

 教師引導幼兒比較生活中兩個壹樣的水杯的輕重,將活動引入生活,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比較時,通過幼兒探索如何將兩個壹樣重的杯子變成不壹樣重、不壹樣重的杯子變成壹樣重,調動了幼兒思維的創造性,而對於思維品質的培養是大班數學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標。

 通過前面的活動,幼兒對輕重有了感性的認識,為了進壹步提升幼兒經驗,挑戰幼兒思維,通過對天平中不同的西瓜與梨,同等重量點燃著的蠟燭,皮球與融化冰塊的比較,為幼兒探索比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得幼兒在爭辯中,思維進壹步激活並得到拓展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體現了尊重幼兒的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壹教育思想。活動壹開始,教師以遊戲的方式引入活動,選用壓蹺蹺板這壹生活場景,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對比較輕重產生了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對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較,進行多角度順向與逆向的提問,激發了幼兒積極思考,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整節活動設計緊湊,環環緊扣,幼兒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過程中,比較了物體的輕重,體驗了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

 小百科:輕重,指重量的大小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語出《左傳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並初步學會記錄。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兩個蛋殼小娃娃、壹籃玩具、壹桶水、壹個布娃娃,蘋果、梨、柑橘各壹個。

 2、每個幼兒壹架自制天平稱、壹個小籃(內裝玻璃珠、木珠、積塑等)、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兩個蛋殼小娃娃:“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小娃娃,它們是用什麽做的?(蛋)這兩個小娃娃,壹個是用蛋做的,壹個是用蛋殼做的。請小朋友想辦法分辨出哪壹個是蛋?”請壹幼兒上前分辨,並說出方法。教師小結:“剛才這方法叫惦壹惦。”

 2、出示各種玩具、材料,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教師:“妳們用什麽方法分出它的輕重?”啟發幼兒說出:端壹端、提壹提、抱壹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3、教師出示自制的天平稱:“要想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稱壹稱的方法。”教師在天平稱壹頭放木珠,壹頭放玻璃珠,請幼兒觀察,哪邊重,哪邊輕。師小結:“玻璃珠重,木珠輕,重的壹頭垂下去,輕的壹頭翹起來。”(學習詞匯:垂、翹)

 4、幼兒第壹次分組操作活動—比較兩種物體輕重。

 (1)請幼兒從籃子裏拿兩樣東西比輕重。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操作結果。

 5、教師出示三種水果:“老師這兒有三個水果,蘋果、梨,柑橘它們誰重、誰輕?”請壹名幼兒用教師的天平稱,***同得出結論後,教師在黑板的記錄紙上示範記錄結果。(學習詞語:不輕不重)6、幼兒第二次分組操作活動—比較三種物體的輕重。

 (1)請幼兒從小籃子裏拿三樣東西比輕重。

 (2)請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體現了尊重幼兒的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壹教育思想。活動壹開始,教師以遊戲的方式引入活動,選用壓蹺蹺板這壹生活場景,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對比較輕重產生了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對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較,進行多角度順向與逆向的提問,激發了幼兒積極思考,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整節活動設計緊湊,環環緊扣,幼兒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過程中,比較了物體的輕重,體驗了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

比較輕重大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並初步學會記錄。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兩個蛋殼小娃娃、壹籃玩具、壹桶水、壹個布娃娃,蘋果、梨、柑橘各壹個。

 2、每個幼兒壹架自制天平稱、壹個小籃(內裝玻璃珠、木珠、積塑等)、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兩個蛋殼小娃娃:“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小娃娃,它們是用什麽做的?(蛋)這兩個小娃娃,壹個是用蛋做的,壹個是用蛋殼做的。請小朋友想辦法分辨出哪壹個是蛋?”

 請壹幼兒上前分辨,並說出方法。

 教師小結:“剛才這方法叫惦壹惦。”

 2、出示各種玩具、材料,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

 教師:“妳們用什麽方法分出它的輕重?”

 啟發幼兒說出:端壹端、提壹提、抱壹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3、教師出示自制的天平稱:“要想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稱壹稱的方法。”教師在天平稱壹頭放木珠,壹頭放玻璃珠,請幼兒觀察,哪邊重,哪邊輕。師小結:“玻璃珠重,木珠輕,重的壹頭垂下去,輕的壹頭翹起來。”(學習詞匯:垂、翹)

 4、分組操作活動—比較兩種物體輕重。

 (1)請幼兒從籃子裏拿兩樣東西比輕重。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操作結果。

 5、教師出示三種水果:“老師這兒有三個水果,蘋果、梨,柑橘它們誰重、誰輕?”請壹名幼兒用教師的天平稱,***同得出結論後,教師在黑板的記錄紙上示範記錄結果。(學習詞語:不輕不重)

 6、幼兒第二次分組操作活動—比較三種物體的輕重。

 (1)請幼兒從小籃子裏拿三樣東西比輕重。

 (2)請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體現了尊重幼兒的發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壹教育思想。活動壹開始,教師以遊戲的方式引入活動,選用壓蹺蹺板這壹生活場景,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對比較輕重產生了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對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較,進行多角度順向與逆向的提問,激發了幼兒積極思考,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整節活動設計緊湊,環環緊扣,幼兒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過程中,比較了物體的輕重,體驗了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