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是全國唯壹專門從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研究的國家公益性科研機構,是全國水文地質調查和地下水資源評價的科技支撐單位和技術發展核心,是全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專業編圖中心。

重點研究和解決國民經濟建設中帶普遍性、關鍵性、戰略性、公益性和區域性的水工環基礎理論和技術問題,在區域水循環、水文地球化學、同位素水文地質、黃土與全球變化、農業地質、城市地質、地下水微生態學等分支學科和專業編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為國土資源開發、整治、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現有在職職工263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兼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6人、高級技術職稱84人。

2008年,經濟實力進壹步增強,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億元,達到10320.59萬元,比上年增長8%;全年各類項目經費達到4160萬元,比上年增長12%;總資產達到12436.11萬元,比上年增長11.38%。

2008年,全所科研人員在各種科技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7篇,ISTP檢索論文4篇,核心期刊論文84篇,出版專著2部。參與獲得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壹等獎1項,獲河北省自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

副所長張發旺研究員

所長、黨委副書記石建省研究員

2008年重要科技成果

采煤塌陷區土壤養分循環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張發旺研究員。以神府—東勝礦區為例,深入研究采煤塌陷區土壤養分循環變化規律以及土壤養分循環變化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為定量分析采煤塌陷對土壤養分流失的影響程度,準確評價及合理開發礦區土地資源,實現礦區復墾和生態環境再建等提供基礎理論依據。

貴州烏江流域巖溶地下水系統與生態水文地質研究:屬面上基金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研究員。從雨季及旱季的地表與地下常規水質、有機物成分對比,以及土壤中成分與有機質的對比上,分析研究水—土,水—巖作用的化學與機械作用,研究水系統的生態特征;另壹方面通過溫控溶蝕試驗,探索庫水、地下水對可溶巖的不同溫度溶蝕作用與有關庫水—地下水的生態特征。揭示了人類蓄水對生態水文地質的顯著影響,以及人工化肥與汙染對石漠化與生態特性的影響。

盧耀如院士(右壹)在畢節鴨池鎮取土壤水樣

大柳塔雙溝塌陷區150cm以上深度土壤含水量動態變化圖

壓力溶蝕實驗裝置

碳酸—硫酸鹽巖建造中復合巖溶發育的微生物作用機理研究:屬面上基金項目,負責人張鳳娥研究員。以微生物作用下的硫循環為線索,采用室內模擬試驗、地球化學模型和質量平衡反應模型等手段,研究了硫酸鹽還原菌對硫酸鹽巖巖溶發育的影響機制、硫酸鹽還原產物氧化形成的硫酸對碳酸鹽巖的侵蝕性、如何識別微生物引起的與硫有關的氧化—還原作用,以穩定硫同位素的分餾程度,以及硫酸溶蝕碳酸鹽巖後的蝕變礦物來識別硫酸鹽還原菌和硫氧化菌在復合巖溶發育中的作用。

硫酸鹽巖中分離的硫酸鹽還原菌的掃描電鏡照片

(a培養溫度35℃;b、c、d培養溫度均為50℃。均放大18000倍)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8

川西坳陷上三疊統深層水形成演化和聚氣成藏的古水文地質論證:屬面上基金項目,負責人汪珊研究員。以川西坳陷為研究靶區,上三疊統深層水滲流場、化學場形成演化研究為主線,論證了含水系統、水文地質期的劃分和定位;依據深層水現代化學與初始化學的平衡差異,論證了上三疊統深層水在地史過程中壹直向濃縮鹽化、正向變質的地球化學方向演化,概括了深層水形成演化規律性和成因類型的演化模式。從地質構造、水文地質、生氣儲氣能力,以及油氣生成期、運聚期和圈閉期在時空上的匹配關系,提出了評價預測聚氣成藏的有利地段。

全國主要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屬中國地質調查計劃項目,負責人劉長禮研究員。該項目取得重大進展,科技成果入選中國地質學會2008年度十大地質科技成果。項目完成了15省(區)177個地級以上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為146個城市建立了地質環境數據庫,為177個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及汶川災區災後重建提供了地質依據。這些成果被許多城市用於城市規劃、後備水源地論證、垃圾場地選擇、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中國地圖出版社,1992年)

(中國地圖出版社,2004年)

川西坳陷T3X2泥巖壓實水水頭形成演化系列圖

華北平原東部淺層地下水開發利用示範:屬中國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劉少玉研究員。項目系統總結了國內外淺層地下水開發利用情況與經驗,研究了工作區淺層地下水分布規律,建立了聯通示範井,使弱含水層井出水量成倍增加;在大面積淺層鹹水區,解決了抽鹹換淡水土改良的疑難問題;使傍河區實現了淺層水和洪水以及河水的循環巧用,項目成果對淺層地下水開發利用方面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

全國地熱資源現狀評價與區劃:屬中國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王貴玲研究員。項目完成了《全國地熱資源現狀評價與區劃》技術要求和《淺層地熱能勘查開發技術規範》的編制;根據平均布井法評價沈積盆地傳導型地熱資源可開采資源的評價體系;開展了全國地熱資源現狀評價與區劃編圖技術要求的編制;完善了地熱資源現狀評價和區劃信息系統;分析了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提出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建議。

專家組檢查項目的天津示範井建設情況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8

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調查評價:屬中國地質調查計劃項目,負責人張兆吉研究員。通過野外調查對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有了初步認識,研制和制定了地下水采樣方法,編制了《地下水汙染調查采樣技術要求》和《地下水汙染調查綜合研究技術要求》,進行了華北平原地下水水源地評價,初步建立了地下水汙染數據庫系統,建立和實施了有機分析實驗室質量監控,進行了汙灌區水土汙染自然衰減研究以及石油類汙染場地調查與評價。

亞洲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編圖:屬中國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張發旺研究員。通過對世界的地下水資源圖和歐洲、澳大利亞、美國等相關圖件成果分析研究,完成亞洲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數據庫框架,研發亞洲地下水資源與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和空間數據瀏覽系統。對湄公河流域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編圖進行了專題研究,完成樣板區編圖。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8

野外采樣試驗研究

工作人員現場取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