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電手環正確的佩戴方法
靜電手環正確的佩戴方法。手環能在靜電損壞電子產品之前,驅散人體所帶靜電。因此,電子行業普遍使用防靜電手環,以充分保護靜電敏感裝置和印刷線路板。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靜電手環正確的佩戴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靜電手環正確的佩戴方法
1、手腕帶必須內面與皮膚緊密接觸,不得松馳,不得隔以衣物;
2、手腕帶內層的金屬部分接觸手腕內側;
3、手腕帶接地線必須使用香蕉頭插入接地裝置插孔;
4、手腕帶佩戴在活動量少、活動距離短的手腕上;
5、手腕帶領用後自行保管,每次進入EPA必須測試並記錄,失效立即更換,手腕帶保證有效狀態方可進入EPA工作。
防靜電手環如何進行測試呢?
首先,清潔雙手,並保持幹燥程度,佩戴好靜電手環,與皮膚緊密接觸;
其次,將靜電手環的金屬夾夾在測試儀的指定的位置上,並用佩戴防靜電手環的那只手按住測試開關(註意:壹定要是佩戴靜電手環的那只手);
然後,查看測試結果,紅燈亮了說明不合格,綠燈亮了說明是合格的;
最後,測試完成。
靜電手環
靜電手環,是由導電松緊帶、活動按扣、彈簧PU線、保護電阻及插頭或鱷魚夾組成的,是壹種用於釋放人體所存留的靜電以起到保護電子芯片作用的小型設備。種類分為有繩手腕帶、無繩手腕帶及智能防靜電手腕帶,按結構分為單回路手腕帶及雙回路手腕帶。
靜電手環工作原理
電暈放電
根據“電暈放電”效應和尖端放電原理,當聚積的.電荷超過壹定值時因電位差向空間放電,從而達到消除靜電的目的。特點:方便、可靠。靜電耗散電時間〈0.5s。
電暈放電也叫尖端放電,是指導體自身帶電後,通常需要電壓超過1500V,它的尖端部分會對空氣放電,以此來耗散靜電,但無繩腕帶的耗散靜電時所需靜電電壓太高,並不適合電子行業,因為有多少電子元件可以承受1500V以上的高壓呢。
電暈放電的形成機制因尖端電極的極性不同而有區別,這主要是由於電暈放電時空間電荷的積累和分布狀況不同所造成的。在直流電壓作用下,負極性電暈或正極性電暈均在尖端電極附近聚集起空間電荷。在負極性電暈中,當電子引起碰撞電離後,電子被驅往遠離尖端電極的空間,並形成負離子,在靠近電極表面則聚集起正離子。電場繼續加強時,正離子被吸進電極,此時出現壹脈沖電暈電流,負離子則擴散到間隙空間。此後又重復開始下壹個電離及帶電粒子運動過程。如此循環,以致出現許多脈沖形式的電暈電流。電暈電流這壹現象是G.W。特裏切爾於1938年發現的,稱為特裏切爾脈沖。若電壓繼續升高,電暈電流的脈沖頻率增加、幅值增大,轉變為負輝光放電。電壓再升高,出現負流註放電,因其形狀又稱羽狀放電或稱刷狀放電。當負流註放電得以繼續發展到對面電極時,即導致火花放電,使整個間隙擊穿。正極性電暈在尖端電極附近也分布著正離子,但不斷被推斥向間隙空間,而電子則被吸進電極,同樣形成重復脈沖式電暈電流。電壓繼續升高時,出現流註放電,並可導致間隙擊穿。
工頻交流電暈在正、負半周內其放電過程與直流正、負電暈基本相同。工頻電暈電流與電壓同相,反映出電暈功率損耗。工程應用中還常以外施電壓與電暈電荷量的關系表示電暈特性,稱為電暈的伏庫特性。實際上,導線表面狀況如損傷、雨滴、附著物等,都會使電暈放電易於發生。
電暈放電在工程技術領域中有多種影響。電力系統中的高壓及超高壓輸電線路導線上發生電暈,會引起電暈功率損失、無線電幹擾、電視幹擾以及噪聲幹擾。進行線路設計時,應選擇足夠的導線截面積,或采用分裂導線降低導線表面電場的方式,以避免發生電暈。對於高電壓電氣設備,發生電暈放電會逐漸破壞設備絕緣性能。電暈放電的空間電荷在壹定條件下又有提高間隙擊穿強度的作用。當線路出現雷電或操作過電壓時,因電暈損失而能削弱過電壓幅值。利用電暈放電可以進行靜電除塵、汙水處理、空氣凈化等。地面上的樹木等尖端物體在大地電場作用下的電暈放電是參與大氣電平衡的重要環節。海洋表面濺射水滴上出現的電暈放電可促進海洋中有機物的生成,還可能是地球遠古大氣中生物前合成氨基酸的有效放電形式之壹。針對不同應用目的研究,電暈放電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技術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