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的生存思維
碎片化源於工作生活的快節奏和我們註意力的瞬時切換。沒有強大的定力和自主的意識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在碎片化的世界,反而更突出整合的優勢,強調協作的價值,彰顯專註的寶貴。 與其在碎片中茫然無措、隨波逐流,不如盡快用碎片整合的思維構建自己的生存必殺技。
碎片整合思維主要有三個方面:
簡言之,就是先建立框架體系,對體系各個內容利用碎片化時間完善、細化和豐富。
壹項復雜龐大的工作往往意味著長時間的投入和持續不斷的付出,不可能短時間、壹口氣完成。這就需要按照化整為零的思維,先制定核心規劃——完成總體框架,然後再按照細化分解工作步驟,在零碎化的時間逐壹完成各部分。
比如要寫壹篇新產品的營銷計劃書:
首先應集中時間搭建營銷計劃的總框架,包括項目概要、市場分析、SWOT分析、營銷戰略、4P營銷策略、財務收支分析、執行控制措施等結構體系。然後再根據日常靈活的時間安排,分階段根據框架體系,逐壹去深挖市場特征、需求、趨勢,分析目標市場和競爭對手情況,確定市場定位,制定具體營銷計劃。
同樣,學習壹門復雜而有價值的知識,知識本身往往具有嚴格的推理過程和思考邏輯,蘊含豐富的背景常識和跨學科延伸。如果僅靠看微信公眾號、博客、網文等東拼西湊的知識,是難以真正掌握知識體系的,也不能真正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要想真正學懂學透,首先需要搭建起對這門知識綜合體系的認知,建立宏觀框架。再根據知識的難點和疑問,將宏觀體系分解成壹個個細化的問題,列成問題清單,邊思考邊提高邊應用,化整為零地實施逐個問題的單點突破,不斷加深理解和領悟。
做學霸、成精英不僅需要聰慧的頭腦,更應是化整為零的高手,善於構建結構體系,再逐步推演、分析、研究、深入,進而強化基本思維模型,走上制霸道路。
就是圍繞壹個目標,培養壹種良好習慣,用零碎時間的持續投入,不斷接近並實現目標。
采銅在《精進》壹書中講道“保持壹項愛好,讓它在時間的深度和長度中慢慢生長,可能會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他也提倡可以多做那些哪怕價值低但具有長半衰期的事情,經過天長日久的積累,也會彰顯價值。
投資領域的復利模型也充分體現了零存整取的思維。起初不顯眼的舉動,產生了不顯眼的效果,經過不斷復利積累,最終會產生巨大的力量。
我們自身的成長也是如此。當下斜杠青年很流行,很多人在專業領域之外開辟第二戰場。專業工作本身是我們的核心優勢,必須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而斜杠能力的提升只能通過工作之外的碎片化時間投入來實現。
比如,妳樹立了三年成為壹個知識管理IP的目標,除了正常每天8小時工作之外,妳就需要利用其它零碎時間加強對知識管理領域的學習。
可以早起1小時進行廣泛閱讀,上下班路上參加知識管理訓練營,午飯期間刻意多與知識管理做得好的同事交流,傍晚鍛煉時聽音頻了解個人品牌塑造方法,晚飯後進行社群運營。通過這些每天持續不斷地投入,根本不需要1萬小時的刻意練習,妳就可能已經成為這壹領域的專家。
同樣,零存整取的思維可以應用在健身、學習、工作等各個領域,關鍵是培養良好習慣,堅持不懈地去執行。
就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和精力,不貪多求全,不急於求成,做到平均用力,珍視每壹次前進的收獲,從小處慶祝進步,取得在重要領域的每個微小而平實的成就。
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質變也是量變長期積累的結果。
比如,妳想成為自媒體者,想得到良好的平臺和傳播。大概只有兩個渠道:壹是傍大款,找平臺、搭高手、混臉熟;二是潛下心,專註內容,持續進步,做爆款。
無疑,做爆款是艱難的,因為妳寫了壹篇又壹篇的文章,發布出去沒有多少人閱讀和轉發。但因為妳的專註和努力,持續不斷地發出聲音,終於有壹天壹篇文章躥紅,開始有人關註妳,欣賞妳不斷高質量的輸出,隨著粉絲的不斷累積和傳播,從而妳也開始成了壹個知名IP。
這條路是這個時代很多自媒體人小勝致遠的縮影。這也告訴我們,在碎片時代,我們好高騖遠、華而不實往往不切實際,而小步前進,堅持不懈,實現最低可行性進步,用零碎的進步和積累創下壹個又壹個勝利,才能取得重大突破。
化整為零、零存整取、小勝致遠,這是碎片化時代基本的生存邏輯。
以後,在人潮湧動的地鐵裏、排隊等待的車站旁、匆匆行進的人流裏、長途旅行的路上,妳會看到他們戴著耳機、手拿書本、敲擊鍵盤、筆下生花、記錄靈感…….
這是碎片時代特有的時間管理踐行者,挖掘碎片時間,完成細小任務,勾勒宏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