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央視名嘴方靜深陷“間諜門”被抓。為什麽寧願死也不說出真相呢?

央視名嘴方靜深陷“間諜門”被抓。為什麽寧願死也不說出真相呢?

方靜比竇娥還冤,她被北大教授用莫須有的事造謠,導致自己不得不退隱。標題裏問為什麽寧願死也不說出真相?這就好比《讓子彈飛》中的小六,被人汙蔑多吃壹碗粉。根本就是莫須有的事情哪來的真相,而且方靜是由於胃癌轉肝癌病逝,寧願二字對於病逝的方靜而言並不合適。

造謠壹張嘴,辟謠跑斷腿

網絡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無形的壓力,在世紀初大家對於網絡招搖並不了解,再加上我國對於網絡言論的約束力度遠不如當下,所以那些年網絡上言論非常隨意,造謠攻擊汙蔑他人的現象也很多見,張靜的間諜門就是被造謠典型案例

張靜在香港回歸報道和人類進入新紀元全球直播報道中,分別擔任總主持人和中國區總主持人,在主持方面獲得過國際華語主持人金獎,而且張靜還熱衷於公益事業,曾經作為青年誌願者形象大使,義務主持近百場公益晚會和活動,並身體力行遠赴貧困地區,看望並幫助困難群眾,還幫助上百上不了學的孩子重返校園,張靜做的壹切的壹切都值得人欽佩。

可能張靜也沒有想到,她會在事業蒸蒸日上時遭遇到人生中的最大危機。有人借助輿論,給張靜扣上了間諜的帽子,利用民眾對於間諜的反感,來給予張靜重重壹擊

網絡造謠不需要證據,只需要造謠者擁有壹定社會地位有壹定可信度就可以讓部分人信服,這位造謠者就是北大教授,曾在央視擔任過主持人的阿憶,阿憶作為壹名公眾人物,自身的頭銜和榮譽很多,他爆料的消息讓許多人深信不疑。其爆料央視主持人方靜是間諜已被捕。

爆料的主要內容為:方靜曾經在美國留學期間,認識了壹位臺灣男子,兩人很快陷入愛河。但這位臺灣男子是壹名間諜,和方靜在壹起後就開始脅迫方靜通過某種方法竊取國家機密。

在輿論發酵後,方靜在網上發布了壹則消息,表示將會采用法律手段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阿憶在得知自己的話語造成了如此大的影響之後,也是後怕不已,所以阿憶立馬更新動態,澄清自己並非說過方靜是“間諜”,並且對方靜帶來的不良影響表示抱歉,希望她早日重返熒幕。相關部門對方靜進行調查後,也證明針對方靜的謠言是子虛烏有

謠言毀了方靜的未來

但覆水難收,他給方靜帶來的傷害是足夠致命的,謠言最可怕之處就是在於,只要謠言產生哪怕造謠者進行澄清,也無法阻止謠言的影響。所以面對鋪天蓋地的流言蜚語,方靜無奈,只好被迫退隱

慢慢地,方靜淡出了大眾的視野,很長壹段時間裏沒有出現在央視的節目上,直到2015年俄羅斯的勝利大閱兵,消失已久的方靜才再次回到大眾視野裏。不幸的是同年方靜因胃癌轉肝癌病逝

回顧方靜的壹生,她從小到大壹直光芒萬丈,不但職業能力強,富有愛心,還熱衷於公益事業。她主持的大型節目,獲得的榮譽數不勝數,但方靜在事業最頂峰時陷入了謠言風波,方靜被卷入輿論的漩渦中心,以至於被迫退隱,這個結果實在令人為之惋惜,方靜被謠言所裹挾,毀掉了註定平步青雲的壹生

公***人物的謠言危害

公眾人物亦稱公***人物,是指壹定範圍內具有重要影響,為人們所廣泛知曉和關註,並與社會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人物。其以社會知名度和社會公***利益相關性為構成要件,二者缺壹不可,***同體現了公眾人物的特性, 如知名人士、明星等。

筆者以為,作為公眾人物對於自己的言語肯定是需要承擔責任的。但具體應承擔的是法律責任還是道德責任,需要通過公眾人物的行為進行區分。畢竟網民越來越多,信息素養也參差不齊,無法判斷查證信息的真偽。怎能要求他們都理解呢。所以要有高質量的信息作推理論證作為引導

公眾人物的言論是受到關註的,也就是說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比如說大V隨意發壹條微博,可能就會產生數十萬數百萬的轉發量。在這種情況下,說公眾人物不承擔什麽責任,是不合理的。

網絡謠言問題都已經不能算是新聞了。常常能看到有人編造新聞換取關註然後被拘留的消息。無論是當年的板藍根,還是前幾年的搶鹽,都體現出謠言的可怕。而當謠言乘上公眾人物的大船,它就更能乘風破浪,布威四方。

況且如今謠言入罪,作為公眾人物,不傳謠是應當承擔的壹個重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