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賽義夫

賽義夫

提到利比亞這個國家,我們不得不說壹說卡紮菲這個人物,卡紮菲出生於利比亞沙漠中部,年少的他就被埃及總統納賽爾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想所吸引,這壹思想也影響他終生。

1969年8月31日,卡紮菲組建的“自由軍官組織”進軍黎波裏,攻下當地的廣播臺和電視臺。

第二天早上,卡紮菲宣布革命成功,推翻利比亞王國,成為利比亞最高領導人,還親自設計了利比亞國旗。

卡紮菲上臺後,采取親蘇政策,與美國交惡。

1979年,在卡紮菲的默許下,利尼亞數千名穆斯林示威遊行洗劫利比亞的美國大使館,兩國關系進壹步惡化。卡紮菲積極幫助撒哈拉以南的落後地區。

2008年,200多為非洲國王、酋長齊聚壹堂,授予卡紮菲“萬王之王”的稱號,這是卡紮菲政治生涯的頂峰。

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卷利比亞,卡紮菲的統治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

2011年10月20日,卡紮菲在廢棄下水管道中被捕,隨後槍殺。結束了他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

卡紮菲離世後,他的家人也受到了不少牽連,兩個兒子戰死沙場,壹個兒子遭遇空襲身亡,三個兒子被囚禁,唯壹的女兒流亡海外。

卡紮菲的次子賽義夫·伊斯蘭·卡紮菲不幸被捕入獄,但賽義夫是幸運的,在他身處囹圄的時候,他的前女友韋納曼不顧壹切的為他發聲,利用輿論將他解救出來。

賽義夫是卡紮菲與第二任妻子的兒子,曾經到西方留學,是卡紮菲眾多孩子裏最有實力的繼承人。

賽義夫畢業於奧地利依馬德大學、倫敦經濟學院,主修國際貿易與行政管理,取得倫敦經濟學院行政管理博士學位。

因賽義夫在西方留學多年,受到了西方的文化環境的影響,還投入大量時間和經歷來研究英美等國家情報機關運用對蘇聯等 社會 主義國家和平演變的經驗。

久而久之,賽義夫被西方國家的價值觀成功洗腦,回國後他的政治立場就變成了“親西派”,甚至還遊說父親,企圖讓父親認同自己的觀點,與父親鬧出了不少矛盾。

而卡紮菲的第五子穆塔西姆,他與賽義夫的政治立場完全不同,是卡紮菲統治集團中的“保守派”代表。穆塔西姆擁有軍隊基礎,在國內政界也比“親西派”的賽義夫更受歡迎。

賽義夫與弟弟穆塔西姆曾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發生或嚴重的沖突,甚至為此曾大動幹戈。

由此可見卡紮菲的孩子們之間的矛盾很大,在卡紮菲被槍殺後,孩子們沒有團結起來壹同想辦法度過難關,反而作鳥獸散。

當賽義夫得知父親已經去世,反對派正在捉拿自己的消息後再想逃跑已經為時已晚,卡紮菲政權的落寞,讓賽義夫原來在政界的朋友們也因局勢動蕩而不敢出頭來幫助他。

2011年11月9日,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在利比亞南部地區抓捕賽義夫,賽義夫被捕時並沒有激烈反抗,反而冷靜地提出要求: 以20億美元的酬金作為交換他自由的籌碼。

由於賽義夫回國後發表的種種親西言論,已經讓人民積怨已久,這次卡紮菲政權倒臺,使得民怨爆發,對於賽義夫民眾自然是除之而後快,賽義夫的要求被拒絕。

賽義夫被捕後,反政府武裝領導者公開說明: “賽義夫的落網對於所有利比亞人來說是壹個 歷史 性的時刻。”

賽義夫被關押在津坦部落,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取證,利比亞司法機構得到了賽義夫走私毒品、濫用職權、在革命期間大肆屠殺遊行示威的平民等多條罪證。

2015年7月28日,利比亞首都黎波裏法院判處賽義夫死刑。

賽義夫的死刑並沒有立刻執行,因為在2014年利比亞爆發暴動之後,壹支名為“利比亞黎明”的武裝起義軍占領利比亞政府,原政府被迫遷移,利比亞出現了兩個政府並存的情況。

壹個是位於首都的民族團結政府,該政府得到了聯合國的認可。

除了民族團結政府,利比亞東部地區還自成立壹個政府,關押賽義夫的津坦地區的民兵武裝反對民族團結政府,兩個政府在由誰來進行審判賽義夫產生了分歧,使得賽義夫在死刑的陰影下被關押了6年。

因為關於賽義夫審判的諸多事宜還有待考量,所以賽義夫壹直被關押在監獄中,從昔日光鮮亮麗的政界要員壹下子變成了階下囚。

在等待最終判決的期間賽義夫已經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

而他的前女友韋納曼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為他奔走6年,只為換取他的自由。

韋納曼在臉書上發表過壹段話: “我現在十分憂慮,因為現在不公正的事情正在世界上發生,我願意盡全力來拯救壹個犧牲在仇恨與偏見下的無辜者。”

韋納曼是壹位以色列知名女星,與賽義夫在英國相識,兩個人壹見鐘情,維持過幾年的戀愛關系。

但是兩個人的愛情並沒有壹個好的結果,兩個人來自的國家都有著嚴明的宗教信仰,兩人分屬猶太教與伊斯蘭教。

由於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對立關系,雙方的父母並不同意兩個人的結合,無法接受自己的家庭出現壹個異教徒。即便韋納曼表示出自己願意投身伊斯蘭教,也遭到了卡紮菲的強烈反對。

兩個人最後無奈之下,迫於壓力分了手。 雖然無法結為夫妻但情誼仍在,分手後還保持著日常聯絡。

在賽義夫被捕入獄後,利比亞當局將對卡紮菲的不滿全部發泄在賽義夫身上。在獄中的賽義夫過得十分淒慘,吃不上壹頓好飯,還要接受施暴者的憤怒。

在賽義夫覺得生活無望的時候,前女友韋納曼始終不離不棄,雖然力量渺小,但沒有放棄希望。

韋納曼自知自己個人力量渺小,在臉書上發表的那段話就是在描述賽義夫在監獄中的現狀,但是這在當時正處於憤怒之中的民眾眼中沒有激起壹點波瀾。

但是韋納曼仍然不願放棄,她想到了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布萊爾是賽義夫留學英國期間的好朋友。

後來由於政治利益的關系,布萊爾與卡紮菲壹家有過多次接觸,布萊爾與賽義夫的關系非比尋常。

韋納曼找到布萊爾希望他們可以壹起為賽義夫做點什麽,但是由於賽義夫的身份已經變得十分敏感,布萊爾也不敢冒風險,最終沒有給予韋納曼明確的答復。

這段時間裏群眾也冷靜下來,重新思考賽義夫的案件,認為不應該將卡紮菲的錯誤全部推卸到賽義夫身上,讓他來承擔。

於是在這場與死亡的爭奪戰中,憑借韋納曼的努力,賽義夫暫時解除了死亡的危機。

韋納曼幫助賽義夫發聲這件事還引起了以色列右翼的註意,他認為賽義夫與以色列的立場是完全對立的,而韋納曼不顧壹切地為他發聲,已經到了嚴重背叛國家的程度。

但是這只是小部分人的想法,壹些法學界人士卻認為,韋納曼的做法是站在正義的角度,追求公正的審判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力。

關押賽義夫的監獄正好處於民兵組織的管轄區內,關於賽義夫的審判各界眾說紛紜,民兵組織決定聽取民眾意願,贏得民心,尋找時機進行壹次大赦,而大赦的名單中就有賽義夫的名字。

賽義夫被釋放後與親人壹起待在東部城市貝達。

賽義夫重獲自由與他的前女友韋納曼有著密切的關系,當時賽義夫可以說是眾叛親離,只有韋納曼壹直在尋找能夠解救他的方法,不顧輿論的壓力,堅持為賽義夫發聲。

憑借壹人之力奔走相告,讓世人重新認識賽義夫的為人。是韋納曼用了6年的堅持,才換來賽義夫的自由。

2021年利比亞計劃進行新壹輪總統選舉,賽義夫高調現身表示即將參加選舉,不過利比亞最高選舉委員會拒絕了他的參選。

不過在宣布否決賽義夫選舉資格10天後,又裁定他為合格候選人,選舉能否為利比亞帶來和平仍是未知數。

《賽義夫20億美元“買命”被拒》 中國網

《卡紮菲次子賽義夫獲釋》 人民網

《中東狂人卡紮菲的傳奇壹生》 中國日報網

《國際刑事法院法官將在利比亞審判賽義夫》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