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璽印有什麽篆刻特征?
楚國是戰國時期南方強國,它吞五湖而含三江,主要在今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壹帶。先後以郢(即今湖北江陵)、陳(即今河南淮陽)、巨陽(即今安徽太和)、壽春(即今安徽壽縣)為都。強盛的國力,浪漫的民風,孕育了發達的楚文化。其璽印也同其漆器、帛書、銅器等物質文化壹樣,古奧、雍容、多樣、奇偉。
楚系璽印的橫線、豎線、斜線多為直線,弧形線運用較多,往往順勢壹揮而就,動靜結合,圓中有逸,勁中帶秀,非常活潑優美。由於楚文化受巫文化影響,具浪漫氣息,形成楚金文詭異多變、流美飄逸的風格。結體扁方,用筆流利,變化豐富。楚璽大者結字雄肆,用刀酣暢淋漓;小者空靈散逸,秀而不媚。
比如楚系璽印“安昌裏璽”,筆畫較粗,以圓曲線為主。“璽”字左邊“金”字的寫法為楚系文字特有的寫法。“昌”字上面的“日”字連在壹起,形成了印面中最大的壹個白點,讓人感到了明顯的輕重對比。“昌”字下的“日”刻成壹個“U”字,整個字稍微向右傾斜。“裏”字的上部刻的比較圓轉,下面兩橫,壹長壹短,則托起上面的部件。印中4個字離上、下、左邊框都很緊密,空出了右邊的壹塊紅,使整個印面留有透氣之處,可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深得漢字書法之要領。
再如楚系璽印“敬”,只有11毫米見方,印面中只有壹個字,但作者讓“敬”字的四邊均有筆畫沖出印面,顯得氣勢磅礴。這方印有3條貫穿印面的橫畫,但都不是平直的,第壹橫略向右下傾斜,第二、三橫向右下傾斜得更多,但左下用壹個三角形來支撐著整個字,字的重心則不會顯得向右偏離。用幾條長線把空間分割開來,印面中有很多不同的三角形,“口”字的圓弧則打破了這個字的呆板,是這個字中的點睛之處。
又如“長平君相室璽”,這是壹方玉質楚璽。6個字分為左右兩排,壹邊3個字。右邊3個字上大下小,左邊3個字上小下大,右上的“長”和左下的“鉨”字左右結構拉開,添補了中間的空白。第壹個字“長”,在左邊加了壹個偏旁“立”,這個“立”部所處的位置是連接左右兩排的樞紐。“平”字在下面加了壹個“土”部,用了比較平直的線條。“君”字則圓曲線較多,上部形成壹個倒三角形,下部又好似壹個正三角形,這種圓曲線剛好和“平”字、“相”字下面的兩橫有所區別,又與“室”字、“鉨”字相壹致,形成了疏朗清秀、錯落有致的格局。
“平陰都司徒”也是壹方楚系璽印。筆畫較粗,以圓曲線為主。“璽”字左邊“金”字的寫法為楚系文字特有的寫法。“昌”字上面的“日”字連在壹起,形成了印面中最大的壹個白點,讓人感到了明顯的輕重對比。“昌”字下的“日”刻成壹個“U”字,整個字稍微向右傾斜。“裏”字的上部刻的比較圓轉,下面兩橫,壹長壹短,則托起上面的部件。印中4個字離上、下、左邊框都很近,空出了右邊的壹塊紅,使整個印面留有透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