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300架最後的殲7全部退役,

300架最後的殲7全部退役,

300架最後的殲7全部退役

殲7的前身是蘇聯研發的米格21超音速戰鬥機。首飛不久就向長耳朵家提供了早期型號以及部分圖紙,也算是雙方關系蜜月期合作的最後絕唱。這也是可以獲得的第壹種可以飛到2倍音速的戰鬥機。

最終自產版被正式命名為殲7,排在更早量產的殲5與殲6之後。殲7於1966年完成定型首飛,到2006年正式停產,整整生產了40年。不過蘇聯方面提供的圖紙與實體樣機,都是米格21的早期版本,實際上設計與飛行試驗都不完善。正版的米格21應該是後來才完成試飛的米格21比斯。

不過在殲7首飛時雙方已經徹底鬧翻。真正接觸到米格21比斯並且認識到差距已經是1970年代以後的事情了。於是殲7雖然首飛很早,但是壹開始不完善的地方很多;產品性能也談不上穩定。雖然持續生產了40年,但是殲7的總產量卻只有1577架;平均每年還不到40架。

這與總產量高達5205架的殲6對比差距很大。這也導致殲7真正批量成軍幾乎是1980年代以後的事情了。雖然殲7的早期產量因為技術薄弱不是很理想。

但是架不住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仍然是壹種“先進”的超音速戰鬥機;導致殲7的出口量相當不錯。近半個世紀居然壹***銷售出去了550多架,銷售對象幾乎超過10個國家;總***創匯超過20億刀。

這20億可是上個世紀的價值;相當於今天的100億恐怕都不止。當年的航空產業能夠發出工資並且繼續發展,殲7出口換來的這批外匯的作用是相當可觀的。

550架的外銷數量到目前仍然沒有哪種有人機甚至無人戰機可以打破。甚至在2006年全面停產後,因為有外國客戶的新訂單,最後壹架出口型殲7。

其實是2013年才下線的。可見殲7出口版的受歡迎程度。殲7以現代標準衡量,絕對是壹架輕盈的單發戰鬥機。其空重只有不到5.3噸,原版的最大起飛重量8.6噸級;後期改雙三角翼後才有9.1噸級。

但是最大速度高達2.05馬赫,最高升限1.87萬米。最大速度與最高升限這兩個指標,就是F22A要實現起來也不容易。看看不久前1架F22A在用導彈打位於1.9萬米的氣球時,差點壹個倒栽蔥全面失速的狀態,就可以知道壹架如此小的飛機能實現接近雙2的指標堪稱神奇。

除了飛行足夠高足夠快之外,殲7還有壹個優點,是飛行訓練成本也很低。平均飛行壹個小時總耗費不到1萬美刀。而其他同代戰機是這個數字的幾倍到十幾倍。

長耳朵家壹直保留接近300架殲7到今年,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確保有超音速,飛機經驗的年輕飛行員的總數。就是要以較低成本保編制。而隨著三代半戰鬥機的產量越來越大。終於可以讓所有殲7部隊全部退役換裝。

這樣壹來,所有現役戰鬥機都可發射中距彈,而且總量將超過2200架;穩居全球第二。畢竟美軍4大軍種合計當前的這個數字也不過2700架。

另外還有260架的JH7需要升級後才可以發射中距彈。美軍中也有現役300架左右的A10攻擊機同樣沒有發射中距彈的能力。退役後的這300架殲7機齡都很新,全部能夠發射霹靂8型導彈;也不會缺乏接盤者!問題是以後拿什麽機型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