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利瑪竇怎樣在中國傳教的?

利瑪竇怎樣在中國傳教的?

利瑪竇在中國傳教了近三十年,不僅受到了萬歷皇帝的信任,還結識了不少士大夫,其中更有壹些後來改信了天主教,這可以說是他傳教的成果。

他在中國的傳教並不是壹蹴而就的。利瑪竇花了大量時間用來學習漢語和研究中國古代經典,這是他了解中國的基礎。而當他最開始在中國傳教時,為了不遭到驅逐只能低調行事,不僅對外假稱自己來自天竺,還身穿佛教僧侶的衣服。之後,他認識到士大夫是中國的掌權階層,而佛家是學習儒家的他們所排斥的。於是利瑪竇改變策略,向他們模仿,開始蓄發開始留須,還穿上了他們的儒士服。這就是他傳教方式不斷優化和進步的體現。

通過不斷結交士大夫,利瑪竇在傳播天主教和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從他們那裏學習到了更深層次的中國文化。因此,他走出了壹條新型的傳教之路,結交士大夫也是其中壹個環節,更重要的是在對天主教教義進行解釋和翻譯時把它與儒家相結合。

天主教信仰上帝,而中國人崇拜上天,利瑪竇將兩者結合甚至畫上了等號,認為中國的上天不是指自然界的天空,也是在指神靈,因此和上帝從本質上是壹致的。另外,利瑪竇把天主教的教義闡釋為“愛”,愛上帝同時也愛世人,又把它與儒家提倡的“仁”相比較,認為兩有許多類似和重合的地方。如此,中國士大夫便慢慢接受了他的傳教。

利瑪竇是意大利的傳教士,徐光啟是明朝的官員。兩人原本毫無關系,卻因為利瑪竇來華傳教而產生聯系,更應該說是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而結識。

據說,徐光啟第壹次聽說利瑪竇是萬歷二十壹年(1593年),當時他在韶州,從另外壹位傳教士那裏第壹次初步地了解到這個世界,見到了世界地圖,也是從他那裏知道了利瑪竇精通西方自然科學。可惜,在他求知若渴地找人引見利瑪竇時,他已經離開。之後,徐光啟在南京追上了利瑪竇並進行了第壹次會面,不過這次見面時間很短,直到利瑪竇被萬歷皇帝允許在北京長住,兩人才得以真正結識,從此交往甚密。

在北京時,徐光啟不斷向利瑪竇學習討教,尤其利瑪竇早先就憑借自己過人的中文水平翻譯了壹些西方書籍,書中的宗教、數學、天文等知識都值得他學習。天主教的教義讓他覺得中國的儒家可以用它來彌補和完善,而自然科學更是讓他認識到中國人在此方面的不足。於是,兩人開始合作翻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幾何原本》。另壹方面,利瑪竇也同樣是被中國文化所折服,而這也是他在此傳教必須的要求,因此他學習中國文化的途徑除了看書就是結識知識分子,徐光啟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壹個。

除了相互學習,徐光啟也可以說是對利瑪竇在中國傳教幫助最大的人,他和李之藻和楊廷筠並稱為“聖教三柱石”。徐光啟不僅自己加入了天主教,聖名叫保祿,他還勸說自己的家人和認識到朋友入教,此外給傳教士們提供經費,從政府層面保護他們。

利瑪竇出生於1552年,經營藥店的父母算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利瑪竇從小在耶穌會開辦的學校讀書,先是在家鄉當地的壹家中學後又急速在另壹家學校學習。雖然如此,利瑪竇的父親並不喜歡兒子與教會接觸,所以在利瑪竇16歲的時候,他父親把他送去比較遠的學校學習法律。然而利瑪竇是真心喜愛神學,因此僅僅三年,他就未被父親希望,中斷了對法律的學習,不僅進入耶穌會實習,而且之後還加入了耶穌會。

之後,利瑪竇刻苦學習,內容不僅包括哲學和神學,還有天算、拉丁文、希臘語、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等。1577年,利瑪竇因受命要前往東方傳教而來到葡萄牙裏斯本,第二年與另外14名傳教士壹同乘船前往印度。

雖然在海上遭遇了暴風雨,6個月後利瑪竇最終安全地踏上了印度的土地,之後他壹邊傳教壹邊繼續學習神學,期間他還晉升為了司鐸。到了2年後的1580年,利瑪竇成為了壹名真正的神父,同時他派往中國傳教,於1982年抵達中國澳門。雖然居住地有所改變,但利瑪竇之後就基本壹直生活在中國直到他在北京病逝。

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不僅向中國傳播了天主教、自然科學等西方的知識,他還主動學習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寫下許多著作,是中西文化交流最早的傳播者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