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源果汁隕落:被申請破產重整
匯源果汁隕落:被申請破產重整
匯源果汁隕落:被申請破產重整,7月19日消息,天眼查App顯示,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新增破產重整信息,此前,據天眼查App顯示,7月2日,匯源集團控股的另壹家公司,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新增壹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超15.9億元
匯源果汁隕落:被申請破產重整17月19日消息,天眼查App顯示,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新增破產重整信息,案號為(2021)京01破129號,申請人為山東德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經辦法院為北京市第壹中級人民法院。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12月,法定代表人朱燕彤,註冊資本約3.2億元。經營範圍含生產果蔬汁飲料系列食品;售自產產品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河北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值得註意的是,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已有數十則終本案件、限制消費令等。
其實,曾創下行業銷售量第二,占據國內果汁市場45%的占有率的果汁大王的落幕早有預示。當年,匯源在2007年赴港上市時,創下了當年港交所的IPO最大金額,可2009年被可口可樂收購壹事失敗後,匯源股價腰斬,營業額不斷下滑,其創始人更是被列為失信人名單中。
而此前,據天眼查App顯示,7月2日,匯源集團控股的另壹家公司,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新增壹條被執行人信息,案號(2021)京04執314號,執行標的超15.9億元,執行法院為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於1992年創立。近12年來,累計研發、生產、銷售了水果原漿、濃縮汁、果汁、嬰幼兒食品等十幾類400多個品種的產品。該公司由河北威陵集團股份公司持有51%的股權,匯源集團總公司持有49%的股權。
匯源果汁隕落:被申請破產重整2作為“國民果汁”,匯源果汁承載著壹代人的回憶。
然而除去公司退市,匯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也從2018年的胡潤百富榜上淪為現在的“老賴”,不禁令人唏噓。
壹代果汁大王,家喻戶曉“民族品牌”為何會淪落至此?
時代拐點:可口可樂收購失敗
匯源果汁由盛轉衰,始於12年前可口可樂的收購,確切的說是壹次夭折的收購。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如同眾多中國傳奇商業故事的主人公壹樣,他果斷辭職下海,想方設法讓縣城壹個瀕臨倒閉的罐頭廠起死回生,並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品牌。
2008年,可口可樂收購被匯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看作是解決匯源產品單壹問題的絕好契機,並且可以壹石二鳥地幫助匯源果汁走上國際舞臺。可口可樂方面,對此次收購也是誌在必得,開出179.2億港元的高溢價價碼。
經營了16年的匯源果汁,與百年企業可口可樂,看起來似乎是天作之合。可惜天不遂人願。匯源的“賣身”,激起輿情波瀾,反對之聲不絕。這場跨國婚姻最終因涉嫌壟斷而夭折,也成為匯源果汁由盛至衰的轉折點。
在收購談判期間,可口可樂認為雙方銷售渠道存在嚴重重合,為了配合可口可樂的收購,匯源果汁砍掉了16年建立起的銷售體系,裁撤商超渠道、省級經理以及大量基層銷售。
收購案流產後,匯源果汁不得不倉促招人,但想要從頭再來卻沒有這麽容易。匯源果汁的銷售體系在收購中已經元氣大傷,多年也沒恢復過來。
在銷售渠道上“自斷雙臂”之外,匯源果汁產品單壹問題也隨著時間日益凸顯。朱新禮開始進行融資貸款,擴充工廠產能。這壹做法不但沒有推陳出新,解決產品的更新換代問題,還讓匯源果汁背上盲目擴張的資金負擔。
接下來,匯源果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電視廣告營銷,不但沒有改善業績,反而加重了經濟負擔。
至2017年,匯源果汁的負債已經高達114億元。
“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們已是千億級公司了。當然這些事就叫命中註定,我壹點都不埋怨。”即使多年後談起,朱新禮仍舊心有不甘,這個67歲兩鬢斑白的老人,還在為匯源的生存與發展四處奔波。
舉債瘋狂投資,匯源果汁陷入深淵
眾所周知,匯源果汁熱衷於電視廣告的狂轟濫炸。正因為如此,匯源果汁的營銷費始終居高不下。
以2008年和2009年為例。匯源果汁這兩年的凈利潤分別為0.89億元和2.33億元,但是營銷費用的支出分別高達6.04億元和8.46億元。
隨著公司業績的惡化,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變得越來越緊張。不得已,匯源果汁走上了發債融資的道路。2013年,匯源果汁增發4.47億新股和6.55億可轉換優先股;2014年,匯源果汁再次發行1.5億美元的可轉化債券。除此之外,匯源果汁還不斷通過質押和出售資產維持現金流。
但同時,匯源果汁在投資上卻頻頻犯錯!比如,突擊並購了深陷虧損的三得利,購買了其在中國的飲品業務;比如,投資5億元用於葡萄深加工項目,先後並購了十幾個歐洲葡萄酒莊;再比如,出資30億元參與中石化銷售公司的股權改革,但後者並沒能如期登陸資本市場。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未經審批且未簽協議的42.75億元短期關聯貸款,導致匯源果汁的資金鏈進壹步惡化。
還必須提到的`是,在公司主業遭受嚴重困難的背景下,匯源果汁依舊在營銷費用上豪擲千金。
試想,這樣的操作豈能不榨幹了匯源果汁?
公司治理危機:無人能救匯源
匯源果汁算壹家好公司嗎?至少在2010年後,這個問題需要打上問號。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政府補貼的金額為1.08億元,占當年凈利潤54%;2011年政府補貼為2.01億元,占凈利潤的64%。也就是說,匯源果汁嚴重靠著地方政府的輸血。
換言之,如果剔除掉政府的補貼和變賣資產的收益,那麽匯源果汁早就深陷虧損的泥潭!
另外,在公司的治理上,匯源果汁也是壹塌糊塗。
除了前面提到的42.75億元違規關聯貸款,暴露了朱新禮壹言堂的“家長制”作風之外,還先後爆出朱新禮的兒子不願意接班、女婿醜聞、職業經理人換了壹撥又壹撥的笑話。
根據相關報道,從2013年至今,匯源果汁光行政總裁就先後更換了5人。今年1月,更是爆出1名執行董事和2名非執行董事集體請辭的尷尬景象。
由此可以得出這樣壹個結論:
在匯源果汁因收購案陷入困境後,公司創始人朱新禮舉債投資的戰略進壹步加劇了公司危機。再後來,由於公司治理結構上存在缺陷,頻繁的人事更叠讓匯源果汁翻盤的可能性變得更加渺茫。
說到底,都是自己作的。
匯源果汁發展到今天,值得很多中國企業家去思考——當公司到達壹定高度後,如何讓公司走向現代化治理,保持基業長青,同時,又有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