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良的性格特征
朱興良是典型的蘇商代表,平時沈默寡言,為人低調。
這家成立於1993年的公司,起初只有20多名員工,辦公條件也頗為簡陋,歷經掙紮得以生存。
當年,金螳螂的全年產值僅0.26億元。和這個行業的其他對手相比,他們起跑就晚了壹步。
金螳螂的壹名員工對記者透露,朱興良是壹個頗有戰略眼光的人,在當時算是十分有戰略視野。
在第二年,金螳螂就在江蘇省會城市南京開了第二家分公司,到1996年,金螳螂又在毗鄰蘇州的上海市開了分公司,這才逐漸走向了全國。
此後金螳螂發展的重要節點出現在1999年,這壹年金螳螂不僅獲得了蘇州市有史以來的第壹個中國建築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魯班獎,同時它還實施了壹項對公司長遠發展具有革命性意義的舉措——管理層持股。
這給朱興良的放權打下了壹定的基礎。2003年10月,朱興良從公司董事長任上離職,倪林接任。
“實際上,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金螳螂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就基本到位。”上述員工對記者透露,朱興良更大的魄力體現在敢於放權。
截至去年年底,蘇州金螳螂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螳螂集團”)是金螳螂的第壹大股東,持股27.98%。蘇州金螳螂控股有限公司是金螳螂集團的控股股東,持股71.04%,朱興良即為金螳螂控股的董事長,通過金螳螂集團間接持有金螳螂19.88%的股權。而金螳螂第二大股東(下稱“金羽公司”)的全資控股人亦為朱興良,金羽公司持股金螳螂25.77%。
從2003年開始,朱興良就不再幹涉公司的具體事務,和大部分家族企業的管理者相比,朱興良在這壹點上顯得尤為灑脫。
壹些和朱興良有過接觸的人士認為,朱興良本人生活中十分低調,並且懂得退讓,所以有許多關系匪淺的朋友。
記者同時了解到,壹些供貨商昨天到金螳螂總部,表示願意支持企業撐過這壹“難關”。
由於朱興良較為豪爽,他和部分供貨商保持了良好關系,這也是他們在支付貨款上存有爭議的地方,熟人催款總是難三分,在2013年6月份,金螳螂還在供貨商大會上特意溝通了這壹問題。
“支付難”壹直都是裝飾行業的普遍問題,身處上下遊之間的金螳螂,這幾年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金額也基本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