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旅遊 西安市最新旅遊
右圖“西安市旅遊景點分布示意圖”,讀圖分析西安市發展旅遊業的優勢條件。
西安市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旅遊資源的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狀況好;靠近消費市場,市場距離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接待能力強。(每點2分,***l0分)
西安市區有哪些值得去的景點?
西安值得去的景點有:大明宮、興教寺塔、小雁塔、大雁塔、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1、大明宮:
大明宮是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征,位於今西安北側的龍首原。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中規模最大的壹座,稱為東內。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余年。
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規模宏大、格局完整,被稱為中國宮殿建築的巔峰之作。由大明宮開創的宮殿建築布置方式,奠定了東亞中古及其後的古代宮殿制度,是唐以後中國宮殿建築之範本,對中國明清故宮及日本和韓國等東亞宮殿建築產生了重要影響。
2、興教寺塔:
興教寺塔,位於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少陵原畔興教寺內,是佛教傳播史上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及其弟子窺基和新羅弟子圓測的舍利墓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樓閣式塔,展現了佛教沿絲綢之路傳至長安後的發展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影響。
興教寺為佛教法相宗祖庭之壹,興教寺塔即唯識宗的三位祖師墓塔,在佛教傳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小雁塔:
小雁塔位於唐長安城安仁坊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
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
4、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
5、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是中國第壹個封建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園中壹處大型從葬坑,陵園面積218萬平方米。博物館以秦始皇兵馬俑為基礎,在兵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遺址類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有壹、二、三號3個兵馬俑坑。壹號坑是壹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總面積14260平方米,約有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
二號坑是秦俑坑中的精華,面積6000平方米,由四個單元組成四個方陣由戰車、騎兵、弩兵混合編組,嚴整有序,無懈可擊。三號坑是軍陣的指揮系統,面積524平方米。
秦兵馬俑坑發現於1974-1976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1979年向國內外公開開放。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
西安旅遊地圖景點分布圖
分布圖如下:
1、秦始皇陵
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著帝都鹹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余米。
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跡”中的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壹。
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2、大雁塔
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
3、小雁塔
位於唐長安城安仁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郊)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小雁塔和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合稱為“關中八景”之壹的“雁塔晨鐘”,是西安博物院的組成部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
4、唐華清宮
是唐代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後也稱“華清池”,位於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華清宮背山面渭,倚驪峰山勢而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樓臺館殿,遍布驪山上下。初名“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
唐玄宗更華清宮,因在驪山,又叫驪山宮,亦稱驪宮、繡嶺宮。華清宮始建於唐初,鼎盛於唐玄宗執政以後。唐玄宗悉心經營建起如此宏大的離宮,他幾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遊幸。歲盡始還長安。安史之亂後,政局突變,華清宮的遊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後各代皇帝已很少出遊華清宮。
後歷代皇家有維修,到解放前已是湯池寥落,宮殿蕭疏。華清池,解放後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
5、陜西歷史博物館
中國第壹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位於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其中,壹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陜西歷史博物館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長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陜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