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少華山的簡介

少華山的簡介

少華山不僅是中國道教名山,而且是西嶽華山的姊妹山,自古並稱“二華”。

歷代文人墨客寫過許多吟頌少華山的詩詞和文章,隋末綠林好漢王伯當在此聚義,名著《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的不少故事就發生在少華山,當年的山門、石寨等遺址現依然可見。 少華山,自古以來就是關中名山,具有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澱。

據神話傳說,少華山與太華山(即西嶽華山)是天宮玉皇大帝禦花園的壹對使女華蓉仙子和華芙仙子下凡顯形而成,因華山高五千仞被玉帝封為太華之主,盟冠五嶽,少華山高四仟仞,被封為太華之輔,賜號少華。

少華山以其險絕高峻,為古代眾多文人所為之贊嘆不己。

少華山在古代地理書《山海經》、《水經註》、《元和郡縣誌》中均有記載。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曰:小華之山,其木多荊杞,其獸多如牛,其陰多磬石,其陽多珷枎之玉。

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在《西京賦》中有“綴以二華”之名,將少華山與太華山並提。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白居易、王昌齡、劉禹錫、杜牧、李端、張喬、鄭谷以及北宋抗遼名相寇準等,都曾來少華山或遊賞、或隱居,留下了大量吟誦少華山的詩詞文章和軼聞趣事。

張喬吟道:“少華中峰寺,高秋眾景歸。此連秦塞起,河隔晉山微,晚景蟬相應,涼天雁並行,毆殷勤記巖石,抵恐再來稀。”

杜牧有《望少華》詩三首。在明代“少華晴嵐”被認為是華州八景之壹,鄭谷亦有《少華甘露寺》曰:“日色才臨泰華東,嵐光如畫靄溶溶。輕凝遠障濃還淡,倏忽淩崖翠且重。”

遍布景區內的石墻、寨門、石井、石炕、暗門等景物,古拙堅固,與隋末瓦崗農民起義軍頭領王伯當、《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九紋龍史進、漢光武帝劉秀避難等民間傳說息息相關,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天下名山僧道多”,少華峰玉皇廟道教遺址、陳摶老祖的“少華石室”、華陽真人及張三豐的“華陽樓仙人洞”,至今尚在,仍能折射出道教往昔的興盛和輝煌。

少華山內外的潛龍寺、寧山寺是陜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寺內建築宏大,環境清幽,香火旺盛。

特別是潛龍寺,據傳是漢明帝劉莊為感念其父劉秀曾在此躲避王莽追殺而建,並親自命名為“潛龍寺”,距今已1900余年,是中國佛教史上影響較大的佛教聖地。 古代的少華山包括三個巍峨雄險的山峰。

少華山主峰由三個並立緊連的山頭組成,當地人稱東峰、中峰、西峰。

東峰除與中峰壹狹窄的連接處外,幾乎都是筆直的巖石,仿佛壹巨柱拔地而起,東峰側有娘娘廟遺址,西南側矽石下,有石床、石井。

中峰為少華山絕頂,上有玉皇廟遺址。玉皇廟始建於明代,清康熙十壹年(1672年)重修,現僅存廢墟。廟南石壁上有壹南北縱向西凹進的石槽,槽中有石炕兩個。石槽巖壁上有清道光六年(1826年)、光緒十九年(1893年)的遊人題詩。

壹首為:“踏遍盤螺徑,峰登少華巔。山根通百二,世界俯三千。石井穿層障,松濤卷暮煙。珷枎何處覓,搔首問青天。”另壹首為:“少華蒼蒼,渭水泱泱,君子之風,與之久長”。

西峰即五龍山,又名馬嶺山。西峰略低於中峰,峰上有壹石洞,系人工開鑿,長七、八米,其內黑暗,呼之若風。相傳曾藏虎,故名老虎洞。

少華山東峰、中峰、西峰緊緊相連,其長二千多米,最寬處只有十幾米。

南邊是深不見底的絕壁,北邊是攀登艱難的陡坡,山勢異常險峻。

峰頂灌木叢生,松柏摩天,白雲繚繞,怪石矗立。站在山巔上環顧,北有渭水如帶,蜿蜒東去,東看太華山聳立雲端,魏峨挺拔,南見萬山起伏,直達天地,西望風煙萬裏,迷茫無涯。

從中峰沿東山梁北行,如履魚脊,即到北峰。

壹塊石坪方圓十幾米,號稱王伯當的跑馬崗,旁有壹圓形石槽匯集雨水,人稱飲馬池,石坪上立壹巨石,隔斷通行,其西側只有容壹人通過的石砌的洞。

中峰稱少華山峰,又名獨秀峰或玉女峰,即少華山。

東峰又名阜頭峰,在今柳枝鎮張橋村南。北宋寧西五年(公元1072年)阜頭峰崩裂,其崩山遺址今稱半截山,又稱復成山,東峰崩下的土石東西五裏,南北長十裏,壓伏民居數百戶,由此還產生了壹個“山塌金鬥玉”的民間傳說。

三座峰中,以中峰的山勢最為險峻,風景最為壯觀。

所以,明清以後人們所說的少華山,就專指中峰而言。 少華山的山勢呈“簸箕”形,其口向北,“簸箕”內稱為主峰,余脈相連形成“簸箕”的邊沿。

邊沿外側幾乎全是懸崖峭壁,內側也只有石眼溝中的壹條羊腸小道。

進山不遠處,有古代留下的壹道石墻,兩頭與東西峭壁相連,中有壹門洞可過行人,形成“壹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古代的綠林好漢所築,當地有隋末王伯當嘯聚少華山的傳說。

通過石墻,即見滿山密布蔥郁梢林,從中穿行而上,可達少華山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