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收官之作起風了,裏面的即便起風了,也要試著好好活下去,為什麽能成為影評,求解讀?
文/夢裏詩書
宮崎駿,不論怎樣的故事,他的作品總能予人壹種洞徹心靈的魔力,72歲的他作品從不曾涉及真實的過往,但《起風了》這部被其自已稱為“收山”之作的動畫,雖然以日本最敏感的二戰話題為背景,戰鬥機設計員堀越二郎為主人公,卻依舊講述著壹個如雲般純凈無暇如夢如幻的故事。
電影《起風了》並不是壹部如同《龍貓》那樣為孩子準備的電影,而是壹部以堀越二郎為切入點展現宮崎駿直面二戰日本對夢的探索,電影雖然以堀越二郎的個人經歷為主線,但思想卻是宮崎駿賦予的,因為就目前現有的資料中絲毫找不到真實的堀越二郎“反戰”的例證,在宮崎駿的《起風了》中,堀越二郎是壹個深愛飛機,壹生追求設計最美的飛機的飛機設計員,他的夢想無關於戰爭,只是因為身處壹個戰亂的年代,作為飛機設計員的他並沒有著太多的選擇,電影通過堀越二郎“夢”的表述,年少時渴望飛行的他夢中與意大利飛機設計大師卡博洛尼的相遇,而之後夢中的堀越二郎與卡博洛尼多次的相遇貫穿了整個電影,夢中的他們討論著飛機,卡博洛尼對於將飛機用於戰爭的無奈,以及堀越二郎設計的那架潔白無瑕象征著和平與夢想的白色飛機,如果說在電影中的真實是堀越二郎的本尊,那麽夢中的堀越二郎則是宮崎駿自已,電影以這樣的手法刻畫出了壹個渴望追求夢想卻又無意戰爭極具張力的人物,電影中的堀越二郎更如同其真實人物與宮崎駿的合體,這樣構思獨特的作品,展現了堀越二郎夢想的執著和壹種無關於戰爭及其他的純粹。
作為電影的片名《起風了》“風”成了貫穿整部電影最為重要的元素,他壹面成為二郎夢的載體,而另壹面則成為了電影中二郎與女主菜穗子愛的宿命,電影中是“風”讓二郎與菜穗子在火車上相遇,又是風讓兩人在旅館中相知,而最後菜穗子的故去化作的也是風,這部作品在詮釋著戰爭年代對夢執著的同時,更展現著壹種宮崎駿電影中愛溫柔的魅力,這種魅力並非很多電影中“無愛不電影”的俗媚,而是對堀越二郎夢的釋放,電影中顯有戰爭場面的描繪,二戰日本戰敗是個眾所周知的結局,在零式飛機成功後,《起風了》直接跳過了戰爭,直面最後堀越二郎憶夢亦幻走過無數自已親手設計的飛機殘骸,走出烏雲,“起風了,我們還要努力活下去”這是菜穗子隨風而逝的告別,更象征著戰後的日本,雖然承受著戰爭自種的苦果,但依舊為了夢想努力拼搏勇敢的向前活下去。
有人說《起風了》隱瞞日軍罪行,同樣其作品在日本國內也飽受右翼詬病,宮崎駿創作這部作品時不可能想不到面臨的壓力,但他還是壹如堀越二郎設計零式戰機創作了這部可能是其收山之作,當我們卸下有色的眼睛拋開偏見,《起風了》對於戰爭的反思不是壹種說教,是壹種超現實的批判,而在此之上對夢想的追尋,有夢就當乘風而活,這或許就是宮崎駿所最後留給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