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保護膜——臭氧層
臭氧分子由3個氧原子組成。
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就是臭氧層。臭氧層能吸收99%以上的太陽紫外線,可以保護地球表面的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是地球上人類和其他生物實實在在的“保護傘”。但是,近些年我們卻驚訝地發現,這個地球“保護傘”出現了破洞。
這是怎麽回事呢?
參加南極考察的科學家們發現:在南極上空,臭氧層出現了壹個大大的破洞。
經過氣象衛星探測,這個大洞位於南極點附近,呈橢圓形,破洞的面積相當於美國的總面積,破洞的深度接近萬米。接著,科研工作者又在北極發現了壹個小臭氧洞。
那麽,臭氧層是誰破壞的?破洞又是誰“戳”出來的呢?
有人認為,臭氧層可能隨著太陽黑子活動的自然周期而變化。還有壹些學者認為,臭氧洞出現在兩極是低溫造成的。因為在極地的極夜中,熱量輸送效能很低,極地上空溫度異常低,當極夜結束,太陽重新躍出地平線時,被加熱的大氣層出現上升運動,這樣整層的臭氧總量就會明顯減少。
但是很多科學家不贊同上面的觀點。因為他們認為極地上空的臭氧層是人類自己“戳”出來的。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冷凍廠和家用電冰箱的不斷增多,使用的制冷劑氟利昂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氟氯烴。與其他化學物質不同的是,氟氯烴不能在低空分解,而是會飄浮升至平流層,並與紫外線作用產生遊移的氯原子。氯原子奪去臭氧的壹個氧原子,使臭氧變成純氧,於是空中就出現了臭氧洞。
地球失去了臭氧層這個“保護傘”,“無形殺手”紫外線就會長驅直入,嚴重危及地球上的人類和其他生物。
紫外線從多方面影響人類 健康 。長時間受紫外線照射,人體會發生很多病變,如眼病、免疫系統疾病、皮膚病(包括皮膚癌)等。
澳大利亞人喜歡日光浴,他們會特意把皮膚曬得黑黑的。盡管科學家們反復強調過度曬太陽會誘發皮膚癌,但他們對黑膚色還是樂此不疲。其結果是,澳大利亞人患皮膚癌的概率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高1倍。
全世界患皮膚癌的人已占癌癥患者總人數的1/3。
1989年3月,全球壹百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和政府官員雲集倫敦,召開了“保護大氣臭氧層”的專題國際會議,呼籲全世界人民立即警覺、行動起來,停止使用氟利昂制冷劑,保護大氣臭氧層,盡快補上極地上空的臭氧洞,拯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本文摘自“妳的全世界來了”科普閱讀書系《地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