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內畫是什麽
衡水內畫是壹種鼻煙壺內壁繪畫技藝,是漢族獨有的民間工藝。
主要分布在河北衡水市及其周邊地區。其工藝精妙異常,“寸幅之地具千裏之勢”,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認為不可思議。“冀派”內畫發源於衡水,由於衡水內畫藝術獨樹壹幟,被文化命名為“中國內畫藝術之鄉”。
冀派內畫的藝術特點是風格多樣、布局巧妙、立意深遠、造型準確、精皴細染、色彩典雅,不僅有以國畫色為主的國畫類型畫種,而且還有國畫色和油畫色結合的表現手法,摹擬多類型多畫種的各種畫面效果。
冀派內畫選題以人物肖像見長,特別是嬰戲圖和百子圖最能反映冀派內畫鼻煙壺的藝術特點。冀派內畫的風格可概括為:立意深邃、構圖嚴謹、線描技法豐富、設色協調精潤、書畫並茂、雅俗***賞。2006年5月20日,衡水內畫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下:
內畫壺創始於清道光年間,後經藝人總結探索,其工藝水平大大提高。它的用料,已不僅僅限於玻璃、瓷器、象牙、琺瑯,而且銅、水、玉、皮等均可制作。常見內畫壺多繪以書法國畫等,反畫技法是內畫壺的藝術特征。作品玲瓏剔透,精致華美,是極其高雅的藝術欣賞品。
冀派內畫壺所用的材料有玻璃、水晶、瑪瑙三大類,早期京派內畫壺藝人在光滑透明的水晶、玻璃上作畫,畫面簡單流暢。後用金剛砂等在壺的內壁磨砂,色白而不滑,如同在宣紙上作畫,使中國國畫的技法在內畫壺技藝上得到發揚光大。北京內畫壺制作題材廣泛,繪畫精細,別具風味,享譽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