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張家川作文
張家川,總的印象是故鄉地處關隴要沖,東向關中,西漸隴上,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秦非子立馬蕃息、秦襄公開啟疆土、漢光武帝劉秀親征略陽、魏蜀“街亭大戰”、唐太宗李世民視察牧馬、北宋渭州瓦亭監押劉滬擊破黨項羌族據城占寨、徐達翻越關山途徑張家川急奔蘭州、回漢人民反清起義等。張家川成了多民族政治、軍事表演的大舞臺。 JKz張家川在線網
在神州的版圖上,張家川地理環境十分獨特,像是安放在地圖上的壹塊肥大的羊腿。它的東部邊界,是雄峻的關山山脈,逶迤連綿,成為甘肅與陜西的分界線。秦腔、花兒、信天遊,伴著關山的森林濤聲,激揚兩地。源於關山的六條山梁,宛若手指,自東北而西南逶迤伸展;發源於關山西側的河流象壹條條黃色的彩帶,蜿蜒曲折奔向太陽和月亮落下的地方,是渭河的發源地;壹條條古驛道像紅線串珠壹般,橫貫東西,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其間,自古以來即有良馬、皮毛之利,是壹條重要的農牧業經濟帶。JKz張家川在線網
張家川是壹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地方,自漢唐以來,歷代統治者都在此設關尉,屯重兵,嚴加防範,不敢懈怠。遺存著張棉驛、張良、閆家、馬鹿、劉堡漢唐烽燧。歷代的戰火,邊疆的騷亂,古老的歷史在這裏凝聚。自古以來,張家川相繼集居著羌、戎、氐、吐蕃等剽悍的少數民族,在這裏遊牧、爭雄、融合。他們虎視眈眈地凱覦著關山東面的周、秦、漢、晉、隋、唐的中央皇權。因此,眾多的部落、民族,為了生存和發展,歷代戰爭不絕於史,叠相攘奪,金戈鐵馬,狼煙不絕。JKz張家川在線網
張家川,有歡樂,也有痛苦,有光榮,也有恥辱,壹頁壹頁地在我眼前打開。 二
在古代,馬是戰爭的利器。帝王及其統帥們不僅戰時乘馬,平時出巡、檢閱也喜歡端坐在裝飾得莊嚴華貴的戰車中,指點江山,發號施令,前呼後擁,煞是威風。張家川由於特殊的歷史地理位置,成為歷朝歷代壹個重要的戰馬供給地。
我驚奇地發現,張家川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夏季綠草如茵,冬季壹片金黃,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早在三千多年前,這裏就已養馬,自周以來,雜交培育出的馬馳名天下,成為歷代皇家軍馬養殖基地和戰馬的供應基地,經久不衰。馬體形勻稱,粗壯結實,雄健驃悍,耐粗飼,適應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優,是馱、乘、挽兼用的良驥。
張家川是古代民族戰爭的主戰場。周文王滅商南遷後,居住在張家川的秦人興起。秦人的祖先本是嬴姓部落,和戎羌雜居。張家川壹帶有山有水,土地沃野,綠草如茵,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非子形成了壹套飼養良馬的好辦法。秦人是戰馬的飼養者,又是騎馬術的發明者,他們習慣於馬上生活與戰鬥。所養馬匹,膘肥體壯,深得犬丘人稱贊。犬丘首領借朝貢之機,將非子“好馬及畜,善養息之”的事告訴周孝王。周孝王十分高興,召集非子在“汧渭之間”,汧水發源於張家川縣東北,東南流,在陜西寶雞壹帶匯入渭河。汧,位於關山東側,是關中通往“西垂”的第壹重地;秦邑,在關山西面,是由“西垂”通往關中的第壹重地,兩地以關山為險,壹東壹西。
周孝王讓非子專門飼養戰馬,充實周王朝的軍事力量。此後,孝王念及“昔伯益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之功,便將非子牧馬之地作為附庸封在張家川壹帶,並在張家川縣瓦泉村築城建邑,復續贏氏,號秦贏。馬與防範西戎都是周孝王的重要大事,非子以張家川為根據地,為周飼養戰馬,代周防守邊疆,擴展勢力。如今秦家塬、白石嘴、石廟梁牧場,正是非子當年牧馬的地方,壹個個馬群始終活著,壹代又壹代,繁衍至今。這些牧場面積80多平方公裏,地勢開闊,土地肥沃,水草茂盛,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牧場,向後人展示了那些馬背上的先民粗獷尚武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