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如何識別和防止被忽悠
忽悠並不總是出於惡意的,而是每個人都可能做出的事情。忽悠的本質並不壹定是欺詐,而是內心的欲望超出了自身對事情的把控能力,因此便采用某種方式進行掩飾和包裝。
趙錫永是個騙子麽?也許是,但他不是直接為了騙錢,因此我更願意稱之為大忽悠。
這裏所說的忽悠是壹個寬泛的中性詞。其實在法律之外,在完全的欺騙和單純的誠實之間,存在著壹個巨大的模糊地帶。我們幾乎所有人都會落入到這個模糊區域裏,左右搖擺,這是忽悠產生的沃土。
而職場如江湖,在機遇的四周充滿著各種誘惑和陷阱,妳的領導、同事、客戶、創業夥伴都可能成為忽悠妳的人。各種忽悠往往會不知不覺將我們鎖定,等我們意識到的時候可能寶貴的職業生涯已經走了很多彎路,後悔不已。
那有什麽方法能夠識別忽悠?
首先妳得知道,忽悠並不總是出於惡意的,而是每個人都可能做出的事情。忽悠的本質並不壹定是欺詐,而是內心的欲望超出了自身對事情的把控能力,因此便采用某種方式進行掩飾和包裝。這有時是壹種下意識的行為。
而這種行為容易發生在投機性強的人身上。下面我總結幾個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以饗大家。
第壹類:?北京侃爺型?忽悠
這類人的壹個最大特點是口才奇好,滔滔不絕,以北京人和東北人比較多(註:本人無地域偏見)。閉上眼睛想象壹下,北京的出租車侃爺如果變成壹個商人或者文化人的樣子。這類人成為客戶或者合作夥伴,非常討厭。
他們會用各種語言上的技巧以及濤濤江水讓妳很快失去判斷能力和思維邏輯,處於劣勢。妳通常會感到像聽相聲壹樣很爽,很痛快,但是事後會瞬間反應過來自己被繞了進去。但是當妳重新想好了要如何去講的時候,壹旦面對他們又立刻被帶了進去。
這類人我遇到最多的是小商販,也有少數的?高端人士?。對待前者的辦法就是堵上耳朵,任其胡侃,不要搭理,該怎麽做怎麽說妳自己心裏把握好,如果很難把控局面就立刻走人。後者比較難辦,對方往往會通過大量的信息將妳包圍,使妳很難快速做出判斷。但如果妳遇到這種人的話,只要堅信壹點:不要看他說什麽,要看他拿出來什麽。
第二類:?IT屌絲型?忽悠
妳們知道IT行業這些年的發展不但創造了大量的新貴,也造就了壹大批日日渴望瞬間暴富的屌絲。後者的數量要遠遠多於前者。
IT屌絲型忽悠的特點是他們幾乎可以對任何新的商業模式和行業發展做出獨立的、深刻的、自信的分析,尤其是對IT大佬、熱門公司的?內幕?如數家珍。當他們恣情的給妳講解最新的商業模式與行業趨勢時,妳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比爾蓋茨和喬布斯。
他們也會熱衷於告訴妳最新的創業想法和未來的創業計劃。但是請註意,他們只會停留在?計劃?的階段。這也就是此類人被稱之為忽悠的原因。
妳會看到這些人已經決心創業很多年了,但是卻壹天比壹天更加油頭滿面,噸位壹天比壹天更大,離新貴的距離越來越遠。跟此類人談創業只要當成壹種娛樂八卦即可,妳可以聊聊最新的手機之類,大可不必太過認真。
第三類:?技術創新型?忽悠
每過壹段時間,妳的朋友圈子或者QQ群裏便會有人問:?我壹個朋友/公司發明了壹種革命性產品,可以替代Y,成本低,效果好,有沒有願意投資合作或者收購的?這類月經貼有兩個特征:壹是號稱取得了某項革命性技術突破,獲得了什麽證書認證,獎勵或者得到某人的大力推薦;二是人家不能輕易告訴妳其中的具體信息,說是為了保密。
這兩年隨著國家對環保新能源產業的重視,這些領域的忽悠多了起來。我去年碰到過壹個河北的企業家,號稱發明了壹種革命性的潤滑油產品正在尋找合作。但是到底什麽樣的產品,人家就是不說,那是機密,反正就是告訴妳:這事情要是成了將制造壹大批富翁。言外之意就是,妳別問那麽多,跟哥幹將來必然是吃香的喝辣的。
還有壹個河南企業家,也是號稱發明了什麽新技術,然後把商業模式說的讓妳無法挑剔,恨不得立刻投奔大哥。
但是有時候這類忽悠很難識別,因為他們中的有些人確實會有自己的事業基礎,所以讓妳對他們很信任。並且他們也會表現的比較大方甚至很誠懇,該花錢的時候花錢,讓妳覺得挺靠譜。但是本質上他們還是在忽悠。他們壓根就沒有真正的產品,即使有也是天花爛墜。這些人的目的或者是忽悠國家的支持,或者是擴大影響力,總之都是別有目的。
千萬不要指望這些人可以帶妳玩,他們只會利用妳,絕不會帶妳玩的。
妳只要相信壹點便可免疫:技術創新是有客觀規律的,絕不會短時期內出現革命性的突破,即使有也不會在中國發生,即使在中國發生了也不可能輪到妳去攪和。
第四類:?資源整合型?忽悠
此類人在京城為多。如果妳看到壹個人的名片上印有大量機構名稱和頭銜,那麽八成就是這類人了。
這種人的主要目的是所謂整合資源,或者叫商務開發,更白壹點就是拉皮條的。他們講話時會時不時提到自己跟某某重要人物很熟,或者動不動搞了幾千萬、上億的項目,壹會扯東北、壹會扯新疆、壹會扯非洲拉美,無非是證明自己人脈很廣,路子很野,什麽事情都能辦成。
我曾經參加過壹些高端飯局,坐了壹圈大小拉皮條的。他們之間的關系類似於傳銷,大佬掌控頂層資源,然後發展下線,尋找客戶或者項目。
前些年所謂倒賣柴油或者煤炭指標就是屬於這類裏面比較低端的忽悠。比如,誰手裏有些多余的指標,可以低價出售,讓妳尋找客戶之類。其中不乏騙局,因為最頂層的信息永遠以保密為由不讓妳知道。很多普通老百姓會因為貪欲陷入到這種迷局當中。
其實這類忽悠並沒有多少幹貨,他讓妳誤以為擁有壹切必要的資源,實際上可能是壹無所有。他們會動輒談幾千萬上億的項目,卻可能連請妳吃頓飯都不願意掏錢。
識別這類人的標準是,看他在關鍵時候是否能掏真金白銀出來。壹般他們不會的,他們總想空手套白狼,真要掏錢承擔風險的時候就會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