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維倫紐夫賽道

維倫紐夫賽道

維倫紐夫賽道長度4.421公裏,賽道流暢,給予車手多處超車的機會,是壹條由街道和跑道組合而成的賽道。

維倫紐夫賽道的名詞解釋

維倫紐夫賽道長度4.421公裏,賽道流暢,給予車手多處超車的機會,是壹條由街道和跑道組合而成的賽道。

●地址:Circuit G. Villeneuve Casier postal 248 Succursale Place

●官方網站:www.grandprix.com.au

●總圈數:70圈

●總長度:305.270km

●單圈長度:4.361km

●單圈最快:1'13.622 巴裏切羅(法拉利) 2004年

●首次承辦F1:1978年

維倫紐夫賽道的簡介

從維倫紐夫賽道的平面圖就可以看出這條賽道的難度,賽道舒暢,沒有特別的直道,但是有壹個死亡彎角:塞納(Virage Senna),第壹個彎道就足以使最好的車手陷入麻煩,因為出彎後馬上就進入壹個扭曲的S形彎道,車手幾乎都是擦者護墻駛過,但是壹旦剎車過晚或 輪胎 抓地力不足,那往往就車身橫撞在護墻上或到草地中去除草。因為賽道很通暢,所以它有多處超車的機會。但對於引擎及剎車的要求也很高,因為有幾處必須急減速的地方,而在Pit入口前的大直線對於引擎更是壹大考驗。車手需要考慮的地方除了賽道有很快的直路之余也有很多種類的彎道之外,還要考慮倫紐夫賽道因為不常用而導致賽道上存在著很多汙垢。維倫紐夫賽道對於觀眾來說,除了能觀看到精彩的比賽,賽道旁的五大湖風光也很迷人。

維倫紐夫賽道的歷史

加拿大大獎賽在1978年移到蒙特利爾舉行,因為原來的莫斯波特公園賽道不僅過時,而且危險性也太高。但是蒙特利爾的吉爾斯-維倫紐夫賽道並不經常舉辦比賽,它是由街道和跑道組合而成,長度4.421公裏。

這個賽道擁有壹個戲劇性的故事,賽道啟用後的首位冠軍是本土作戰的吉爾斯-維倫紐吉爾斯-維倫紐夫(Gilles Villeneuve),他就是1997年世界冠軍亞克-維倫紐夫(Jacques Villeneuve)的父親,吉爾斯-維倫紐夫在1982年在比利時的練習賽中意外身亡,為紀念吉爾斯-維倫紐夫,因此賽道改名為吉爾斯-維倫紐夫。由於這個賽道壹年只用壹次,所以賽道路面很臟,賽車必須等到練習賽之後路面的抓地力才會慢慢增加。邁克爾-舒馬赫在這條賽道六次稱雄,可以這是他的“福地”,在過去的8次比賽中,邁克爾-舒馬赫在這裏五次奪冠,他的弟弟拉爾夫-舒馬赫也在2001年獲得分站冠軍。

維倫紐夫賽道舉辦的頻率

舉辦頻率:從1978年開始壹年壹度

維倫紐夫賽道歷屆的冠軍榜

1978 吉爾-維倫紐夫 法拉利車隊

1979 阿蘭-瓊斯 威廉姆斯車隊

1980 阿蘭-瓊斯 威廉姆斯車隊

1981 雅克-拉菲特 利吉爾車隊

1982 尼爾森-皮奎特 布拉漢姆車隊

1983 奧瑞克斯 法拉利車隊

1984 尼爾森-皮奎特 布拉漢姆車隊

1985 阿爾伯瑞托 法拉利車隊

1986 曼塞爾 威廉姆斯車隊

1988 塞納 邁凱輪車隊

1989 波特森 威廉姆斯車隊

1990 塞納 邁凱輪車隊

1991 尼爾森-皮奎特 貝納通車隊

1992 吉哈德-伯格 邁凱輪車隊

1993 阿蘭-普羅斯特 威廉姆斯車隊

1994 邁克爾-舒馬赫 貝納通車隊

1995 阿萊西 法拉利車隊

1996 達蒙-希爾 威廉姆斯車隊

1997 邁克爾-舒馬赫 法拉利車隊

1998 邁克爾-舒馬赫 法拉利車隊

1999 哈基寧 邁凱輪車隊

2000 邁克爾-舒馬赫 法拉利車隊

2001 拉爾夫-舒馬赫 威廉姆斯車隊

2002 邁克爾-舒馬赫 法拉利車隊

2003 邁克爾-舒馬赫 法拉利車隊

2004 邁克爾-舒馬赫 法拉利車隊

2005 萊科寧 邁凱輪車隊

2006 阿隆索 雷諾車隊

2007 漢密爾頓 邁凱輪車隊

2008 庫比卡 寶馬車隊

2010 漢密爾頓 邁凱輪車隊

維倫紐夫賽道的名詞解釋 維倫紐夫賽道的簡介 維倫紐夫賽道的歷史 維倫紐夫賽道舉辦的頻率 維倫紐夫賽道歷屆的冠軍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