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壹日壹景壹食——鎮江

壹日壹景壹食——鎮江

作者:松果0523

說說這次旅行

鎮江古稱潤州,江蘇省下轄地級市,中國聞名的江南魚米之鄉,1928年至1949年2月,鎮江市還曾經做過江蘇省省會。周末去鎮江,遊覽了鎮江博物館,西津渡古街,夢溪園和賽珍珠故居。

第1天

大華面館

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是中國十大名面之壹,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壹面”,是江蘇省鎮江市的壹道地方特色傳統 美食 。大華面館,網上好多人推薦,作為不知底細的外地人,也只能參照前人的信息試吃了,估計不能算是第壹,也可以算是鍋蓋面的代表吧。

牛肉面加壹塊肴肉

這個窗口負責收款和配料。

牛肉面加壹塊肴肉的配料

自己拿著配好的料去竈臺加面。

面館是在壹個巷子裏面,這大華的門面看著像個老式電影院的門面。右側這個棚下是大華面館。吃面的人真的挺多,我去的時候都壹點半了,已經過了飯點,依然排隊交錢取面。第壹次在鎮江吃鍋蓋面,感覺還是好吃的,肴肉很出彩。

鎮江博物館

鎮江博物館是壹座地方 歷史 綜合藝術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原館舍為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鎮江博物館西依雲臺山麓,北鄰浩蕩長江,東毗西津渡古街,是英國在中國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領事館之壹,建築風格為東印度式。

青銅鳥蓋壺--鎮館之寶

青銅鳥蓋壺1982年9月出土於丹徒大港母子墩西周墓中,形體碩大。壺蓋如壹只展翅欲飛的小鳥,壺體飾以附有方乳丁的凸寬帶紋為間隔,分成四片由圈點紋鑲邊的雲形勾連紋,左右兩對稱乳丁。方枚絆帶飾為江南地區所少見,其鴟鳥形蓋的構思亦很巧妙,形態逼真,以其輕盈欲飛的姿態攫取觀賞者的視線,無形中減弱了器體的沈重感。

青銅鳳紋尊--鎮館之寶

青銅鳳紋尊是1976年丹陽司徒西周銅器窯藏出土。它形體碩大厚重,形態各異的各種鳳鳥紋將器物裝飾得富麗堂皇,賦予全器勃勃的生機。豐富華麗的飾紋和碩大的體形,更接近中原風格,這在吳國青銅器中顯得彌足珍貴,也是目前所見吳國早期鑄造最華麗精美的銅器。

青銅人面紋钅享於

青銅人面紋钅享於,1985年諫壁王家山東周墓出土。所謂钅享於,主要與鉦、鐸、鼓等相配作軍樂器使用。同出土的器件有成套三件,居各地出土同類器之最高總數,是研究我國古代钅享於的演變和發展及吳越地區禮樂之器發展等難得的實物資料。

唐代金銀器銀鎏金龜負“論語玉燭”酒令筒、酒令籌、酒旗、酒纛--鎮館之寶

酒令筒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底座為銀鎏金龜,以二層蓮花托圓柱形酒籌筒,正面長方形框內刻“論語玉燭”四字。酒籌筒內盛放50枚鎏金銀酒令籌,每枚酒令籌上刻有楷書並鎏金的令辭,上半段采自《論語》的語句,下半段是酒令的具體內容。這套唐代酒令器具的出土,為研究我國唐代酒文化提供了珍貴的佐證。

鴛鴦形三足青銅尊--鎮館之寶

鴛鴦形三足青銅尊,它整體為鴛鴦形,昂頸平視,頭頂壹冠,鳥身豐腴。全器素面無紋飾,鴛鴦造型寫實逼真。該器物1982年出土於鎮江丹徒大港母子墩西周墓,這種用南方水鄉的鴛鴦作尊的形制,較為少見。

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壹處 歷史 遺跡。西津渡古街全長約 1000 米 ,始創於六朝時期,歷經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建設,留下了如今的規模,因此,整條街隨處可見六朝至清代的 歷史 蹤跡。西津渡,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才稱為“西津渡”。這裏原先緊臨長江,滾滾江水就從腳下流過。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腳下的超岸寺旁。當年的西津古渡現在離長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離。

尚清戲臺,有演員在唱戲。

救生會

救生會始建於康熙三十壹年(1693),距今已有300多年 歷史 。事實上,救生會的創設應追溯到宋代。救生會,顧名思義就是濟渡救生的意思,是帶有慈善性質的水上安全救助機構,專門從事義務打撈沈船和救生會事宜。

昭關石塔

昭關石塔塔座分為兩層,以“亞”字疊澀法鑿成,塔座上有壹個復蓮座,塔身偏圓,呈瓶狀。再向上是亞字形塔頸,又有壹個復蓮花座,再上面是十三天和仰蓮瓣座,仰蓮瓣座上有法輪,法輪背部刻有八寶飾紋,塔頂呈瓶狀,特別值得壹提的是重修工程中的重大發現:在石塔的塔心室裏,意外地發現了兩個“曼荼羅”。這兩個銅片上的曼荼羅***有九個觀音和九個黃財神菩薩,那九個黃財神菩薩手中還抓了九只吐寶鼠。在佛教裏面,老鼠是看守金庫的,抓住了金庫的門衛也就是抓到了錢財,抓到了發財的機會。在昭關石塔裏發現的這兩個元代曼荼羅,在國內實屬罕見。按照佛教的解釋,塔就是佛,所以我們從塔下的券門經過就是禮佛,是對佛的頂禮膜拜。元代藏傳佛教盛行,煞費苦心地建造了這麽壹座過街石塔,可見當權者用心之良苦。

這座白塔是全國唯壹的壹座過街白塔。下面是過街式的,可供行人行走的,是當時旅客過江時祈求平安所用的石塔。

獨輪車路面

帶有獨輪車輪印的花崗巖路面,是百姓販夫運送貨物到江南市集販賣的時候,用到的交通工具獨輪車,壓出來的車輪印。這車轍也印證了我們當時渡口的繁華景象。

隨著時間的變遷,西津渡這裏的江面變窄,江水漲高,渡口也就跟著越建越高。從這個“壹眼看千年”的櫥窗,可以看到不同朝代的西津渡路面,像千層糕壹樣壹層層地疊加起來。

待渡亭

待渡亭就是古人迎來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擺渡的場所。

經過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建設,西津渡漸漸形成壹個街區,留下了龐大的建築規模,整條街隨處可見不同朝代的 歷史 遺址。

小店櫥窗

夕陽下,靜謐小街。

第2天

夢溪園

夢溪園位於鎮江市夢溪園巷21號,是北宋時期著名科學家沈括晚年居住並撰寫科學巨著《夢溪筆談》的地方。 歷史 上的夢溪園是壹座著名的宋代文人宅園,其原貌早已蕩然無存,1985年在原址附近,初步修復了夢溪園。現在的夢溪園由兩進六間青磚平房和壹方小庭園組成,園門上端,有鎮江籍我國著名科學家茅以升題寫的石匾"夢溪園"三個大字,蒼勁有力。

夢溪古石碑

沈括塑像

賽珍珠故居

賽珍珠故居位於江蘇鎮江市區西北風車山上,故居占地約400平方米,是壹座青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主要陳列著賽珍珠的著作和相關物品、資料及中美友好交往的展品。

賽珍珠文化廣場

賽珍珠(1892—1973),出生於美國,3個月後即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在 鎮江度 過了童年、少年,進入到青年時代,前後長達18年之久。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稱為“第壹語言”,把 鎮江稱為“中國故鄉”。

賽珍珠故居

賽珍珠是以中文為母語之壹的美國女作家。賽珍珠才華橫溢,壹生創作了115部作品,是世界上最多產的作家之壹,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對中國農民生活史詩般的描述”,得獎作品有《大地三部曲》、《異邦客》、《東風西風》等,主要描寫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的生活。

金山風景區大門

到公園門口的時候,已經接近閉園時間,而且因為疫情願意,金山寺沒有開放。鎮江也不是壹天就可以參觀完的,下次再來吧!

西津渡另外壹個方向的景色

只在鎮江遊覽了壹個周末,霧裏看花, 鎮江距離揚州不遠,有公交車可以去揚州,等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時候,再來鎮江壹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