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刻葫蘆的資料
蘭州刻葫蘆始見於清朝光緒年間。傳說當時有個姓王的裁縫,經常在雞蛋葫蘆上鐫刻花草,供自己賞玩。這便是蘭州最早的葫蘆雕刻。蘭州刻葫蘆是蘭州獨具特色的傳統雕刻工藝品,雕刻葫蘆主要工具有針、刀、鐵規。在民間流傳百年之久,其技法新穎,工藝精湛,頗 受中外朋友歡迎。蘭州刻葫蘆在其發展過程中,已形成阮氏、陳氏、王氏等幾個風格和技藝不同的流派。
蘭州雕刻葫蘆的工藝程序復雜,費時費力。藝人 首先要進行Z構思,然後精 心挑選葫蘆,不同的葫蘆品種、形狀、大小對雕刻都非常關鍵。選好坯子後,用不開刃的刀刮壓,壹刀壹刀挨緊,不留間隙。刮壹遍用手擦磨壹遍,再接著刮,這樣刮磨交替,直到葫蘆表面生出晶瑩的亮光,用手觸摸感覺綿軟無比為好。葫蘆磨成後,根據構思先找好位置開口子,留堂子,還要註意怎樣遮掩葫蘆上的瑕疵。口開好後,根據自己的構思或臨摹對象,用鉛筆線先勾畫在葫蘆上,再進行刻制。刻好後擦上墨,再仔細查看有無遺漏或不足之處,進行修改補救,檢查完畢後再細心刻上圖章,然後用手擦磨到不見浮墨,光滑晶瑩,再配以相應的底座或吊座,至此作品方告完成。
示蘭州刻葫蘆作為壹種極具西北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走出國門,行銷海外。在東南亞、歐美壹些國家的博物館和商店櫥窗裏,都能見到這來自東方的民間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