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萊德·諾貝爾是誰?壹生有何作為?
黃色炸藥的發明者及這種獎金的創始人、瑞典人阿爾弗萊德·諾貝爾愈來愈為人們所重視和仰慕。
阿爾弗萊德·諾貝爾於1833年10月21日降生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體弱多病的阿爾弗萊德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讓他和兩個哥哥壹起進入了斯德哥爾摩壹流學校——雅克布斯小學。當時他是年級中最優秀的學生。然而,他短暫的學校生活很快由於家庭的外遷而終止了。
1842年10月,阿爾弗萊德·諾貝爾和他的母親哥哥壹起到了俄國。
阿爾弗萊德在語言和化學方面顯出非凡的才能。在俄語方面的進步很快。除此之外,他還非常愛好文學,甚至自己寫詩。
1850年,當阿爾弗萊德17歲的時候,這位年輕人被送出去進行首次學習旅行。這次旅行長達兩年,除到了他的祖國瑞典外,還去過德國、意大利和北美,在旅行中阿爾弗萊德參觀種種實驗室,拜訪大學的研究所,盡量多了解發達國家的科學成果。
兩次的旅行結束了,阿爾弗萊德回到了瑞典,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由於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對研制炸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在幫助父親研究魚雷和炸藥時,又積累了不少實際知識和經驗。諾貝爾在歐美各國遊歷期間,看到了開礦和築路時工人們的繁重勞動。他想,如果能利用爆破的威力,定能減輕體力勞動,並且提高工效。於是,他決心從事炸藥的研究和制造。
諾貝爾最初見到硝化甘油是在彼得堡的時候。有位名叫西寧的教授,曾在諾貝爾面前進行過實驗。他把硝化甘油滴在鐵砧上,然後用鐵捶捶擊,受到捶擊的部分立即發生爆炸。這次實驗給諾貝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他便對硝化甘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長期思考和反復實驗,他認識到,要使硝化甘油發生爆炸,除了重力捶擊或劇烈震動外,就是把它加熱到較高的溫度。這個溫度,實際上也就是硝化甘油的爆炸點。於是,諾貝爾確定了壹個研究課題,試圖尋求壹種引爆硝化甘油的裝置。這種引爆裝置既不減弱硝化甘油的爆炸力,同時又要盡可能保證安全。只有這樣,才能把硝化甘油制造成壹種可供實用的炸藥。
為了解決硝化甘油的安全引爆問題,諾貝爾在彼得堡進行了多次試驗。1862年夏天,他成功地進行了壹次水下爆炸試驗。他先把硝化甘油裝入玻璃管內,封閉起來,再把這只玻璃管放進裝滿火藥的錫管裏,最後裝上導火索。諾貝爾同他的兩個哥哥壹起來到河邊。當他點燃導火索並將裝有玻璃管的錫管投入水中後,立即發生了爆炸。這次爆炸的威力超過了壹般的火藥。諾貝爾高興極了。通過這次實驗,他發現可以利用火藥引爆硝化甘油。但是,火藥的用量遠遠大於硝化甘油的用量,這樣大量的引爆物沒有實際使用的價值。為了使引爆物的用量小於硝化甘油的用量,他以頑強的毅力繼續進行研究和試驗。
諾貝爾在找到了辦法後,又進行了新的試驗。諾貝爾發明的少量火藥引爆硝化甘油的方法,獲得了專利證書。
當諾貝爾在彼得堡研究炸藥的時候,已經回到了瑞典的父親也在從事炸藥的研究。
但諾貝爾發現用火藥做引爆物還不很理想,便繼續研究,希望用壹種新的引爆物來代替它。然而就在這期間,發生了壹次重大事故。1864年9月3日,在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家住宅附近的實驗室裏,硝化甘油發生爆炸,損失慘重。除了實驗室被炸成壹片廢墟之外,諾貝爾的5名助手被當場炸死,其中有壹位是他的小弟弟奧斯加。諾貝爾本人當時不在實驗室,才得以幸免。這次事故對諾貝爾打擊很大。由於爆炸力特別猛烈,周圍的居民以為發生了大地震。事後,當他們得知是諾貝爾的實驗室發生爆炸時,認為諾貝爾是壹個“科學瘋子”,並向政府提出要求,禁止諾貝爾在市內進行炸藥實驗。
可是,諾貝爾在悲痛中並沒有動搖研制炸藥的決心。
1867年秋天,他找到了壹種代替火藥的引爆物雷酸汞。雷酸汞是壹種褐色晶狀粉末,靈敏度很高,壹遇震動即可爆炸。諾貝爾用它來做引爆物,經過無數次實驗,終於獲得成功。於是,壹種新型的引爆物——雷管誕生了。雷管的發明,可以說是爆炸科學發展過程中壹次重大的突破。1868年2月,瑞典皇家科學會授予諾貝爾父子金質獎章,獎勵他們研制炸藥取得的成就。
自從諾貝爾發明用火藥作為引爆物的方法之後,硝化甘油炸藥就開始得到實際應用了。諾貝爾在德國漢堡建立的公司,頓時成了銷售炸藥的中心。
但是,硝化甘油炸藥遇到強烈震動後就會發生爆炸;在使用過程中,重大事故不斷發生。
為了解決炸藥的安全使用問題,諾貝爾又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復實驗。經過研究,他決定用壹種固體物質來吸收硝化甘油,以提高它的化學穩定性。於是,壹種新型炸藥便誕生了。
諾貝爾在選擇吸收硝化甘油的固體物質時,曾經試用過各種各樣的東西,例如木炭粉、木屑、水泥、磚灰等。但是,經過爆炸試驗,這些東西都不理想。最後,他找到了矽藻土。矽藻土不僅化學性質穩定,而且有較大的吸收力,用來作炸藥配粉非常合適。諾貝爾把硝化甘油和矽藻土按3∶1的比例混合在壹起,制成了壹種新炸藥。名為“矽藻土猛烈安全炸藥”,或稱“猛烈藥”。這也就是人們所熟悉的黃色安全炸藥。
到1873年,諾貝爾在歐洲13個國家壹***開辦了15個生產安全炸藥的工廠。這時,40歲的諾貝爾已經成為名揚四海的“炸藥大王”了。
諾貝爾並沒有就此止步。他發現,矽藻土猛烈炸藥雖然解決了安全問題,但是仍然存在著缺點,就是它的爆炸力不如硝化甘油炸藥。1873年諾貝爾在巴黎創辦了壹座設備齊全的實驗室,繼續從事炸藥新品種的研制工作。
1875年的壹天,諾貝爾在實驗中把手指割破了,便用膠棉包紮傷口。膠棉又稱火棉,是用壹種硝化纖維制成的,含氮量低,可溶於乙醚或酒精,成為膠狀物。突然,他想到,可以把膠棉與硝化甘油混合起來,制成新型炸藥;於是膠質炸藥問世了。膠質炸藥不僅比硝化甘油炸藥具有更大的爆炸力,而且具有更安全、不溶於水、容易加工成各種形狀等特點。膠質炸藥發明後,不久便在許多國家的爆破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接著,諾貝爾又開始研制無煙火藥。研制工作直到1887年才最終完成。這種火藥呈顆粒狀,是將賽璐珞的配方加以改變,用硝化甘油代替其中的樟腦而制成的。它的燃燒速度極快,爆炸時不冒煙霧,而且沒有殘渣,因此常用於制造炮彈。
1890年,諾貝爾在壹封信中就曾說過:“我希望我能夠制造壹種東西或是機器,具有極端可怕的破壞力,使壹切戰爭因此而完全不可能發生。”
諾貝爾的主要科學活動是從事炸藥研制,但是除此之外,他還有著非常廣泛的研究興趣。他的多項研究工作是交替進行的,因此取得了多方面的科學成就。
諾貝爾對化學研究情有獨鐘,這當然與研制炸藥的興趣有關。他在化學方面的研究涉及高分子化學、電化學等領域。特別對於電化學,諾貝爾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壹直堅持到晚年。1895年他曾資助別人建立食鹽電解廠,從事苛性鈉和氯氣的生產。
諾貝爾非常重視應用化學。他認為,科學成果只有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實際需要,才是有意義的。正是從這壹點出發,他研究和發明了許多實用技術和產品。例如:他開展過用硝化纖維制造人造絲、人造橡膠和人造油漆的研究。
諾貝爾的發明創造很多。據不完全統計,他壹生中因發明創造而獲得的專利多達255項。其中,有關炸藥的專利有129項。在非炸藥的發明專利中,有氣體測量器、硫酸濃縮器、防爆鍋爐、彈殼無聲退出法、改良電池、改良電話、改良發動機、人造絲噴絲頭,等等。
諾貝爾是瑞典皇家科學會、倫敦皇家學會和巴黎土木工程師學會的會員。他曾獲得瑞典國王倡議頒發的科學勛章和法國的大勛章。
諾貝爾不僅致力於科學技術方面的發明創造,而且還愛好文學,寫過不少詩歌、小說和劇本。
諾貝爾壹生非常謙虛,並對自己的成就保持著最大的沈默。他曾說過:“我不知道我是否應得到名望,我不喜歡那樣的諛詞。”
諾貝爾擁有壹筆巨大的財產,可是他對金錢卻毫不在意。諾貝爾在去世前壹年即1895年11月27日寫的遺書中表示,將他的財產部分贈與親友,其余大部分作為基金。這些基金的利息,“將每年以獎金形式頒發給在過去壹年中對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他還具體地安排了獎金的分配辦法,把獎金分為五份:“壹份獎給在物理學領域中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壹份獎給在化學領域中完成最重要的發現或改進的人;壹份獎給在生理學和醫學領域完成最重要發現的人;壹份獎給在文學領域產生帶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佳傑作的人;壹份獎給曾為各民族間的友誼,為廢除和裁減常備軍,以及維護和促進和平事業作出了最大和最好貢獻的人。”從遺書的內容來看,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其中所包含的五個方面,也就是他壹生中曾經涉足的領域以及為之奮鬥的事業。也可以說,諾貝爾晚年作出的這壹決定,是他內心深處長期蘊藏的願望。
1896年,諾貝爾的病情惡化了。12月10日清晨,諾貝爾的心臟病突然發作,在意大利的聖雷莫與世長辭,享年63歲。
從1901年開始,諾貝爾基金會每年頒發壹次“諾貝爾獎金”。為了紀念諾貝爾,頒發獎金定在他去世的日子即12月10日進行。受獎人不分國籍;獎金可以發給壹個人,也可以由兩三個人分得。後來,除以上五種獎外,從1968年起,又增設了經濟學獎金,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諾貝爾獎獎金的數額,也隨著諾貝爾基金規模的擴大而進行了適當調整。
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獎,作為科學界最高榮譽的象征,壹直激勵著人們勇攀科學高峰。諾貝爾獎的設立和頒發,既體現了這位著名發明家對科學、藝術與和平事業的關心和熱愛,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深深懷念。諾貝爾的名字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