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遲的孩子》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語遲的孩子》主要內容:
作者的兒子在該說話時遲遲不會說話,他和妻子非常焦慮,開始帶著孩子去不同醫院做各種各樣的檢查測試。語遲現象往往被認為是“自閉癥”的典型癥狀。
索維爾夫婦帶著自己的孩子治療過程中及之後,接觸到很多語遲的孩子,他們確實經常會被貼上“自閉癥”的標簽。他的太太壹度失去信心,認為孩子可能是有問題。
但這位父親憑自己的直覺,拒絕給孩子貼上有病的標簽,並聽從了壹位經濟學教授的建議,不再折騰孩子,不再帶他做各種檢查和治療,只給兒子愛和關註,給他自信和安全——他的兒子慢慢地壹切變得正常,智力出色,心理健康,順利進入大學,然後進入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中心工作。
擴展資料:
《語遲的孩子》介紹的導致語遲的原因:
1、大人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很多媽媽喜歡和寶寶說疊音,如“吃飯飯”“看車車”,以為這種表達方式生動有趣,寶寶容易聽懂。其實,這樣做弊端很多,既影響寶寶抽象思維的培養與發展,也人為延長了寶寶從疊詞過渡到說簡單句的時間。
2、大人包辦代替剝奪了寶寶開口的權利
寶寶能聽、但還不會說的時候,喜歡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如指著奶瓶表示要喝奶,指著玩具表示想要這個玩具玩。大人通常都很明白寶寶的意圖,於是搶著為他服務。時間長了,寶寶有了依賴性,就懶得開口表達需要了,反正妳總是能猜出他的心意。
3、強行糾正寶寶的語言錯誤
有壹種父母恰恰相反,什麽都逼著寶寶開口說,壹旦寶寶說錯了,就反復予以糾正。例如,寶寶壹開始喊爺爺為“呀呀”,就壹個勁地糾正寶寶,非要他說對不可。這種做法只能讓寶寶對說話產生厭煩心理,甚至不高興說話,寧可用肢體語言來交流。
百度百科-語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