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清康熙孔雀綠釉花觚是怎樣的?

清康熙孔雀綠釉花觚是怎樣的?

康熙孔雀綠釉花觚,是我國清代康熙年間宮廷禦用瓷器。此觚造型仿青銅觚,口緣外侈,圓唇,頸部細長,喇叭形口,青花紋飾又有宣德時期的風格。裝飾簡潔,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質感強,是壹件精美的陳設瓷。通體施孔雀綠釉,開細碎紋片,頸、腹及腹脛相接處各刻弦紋兩道。其高大精美的形體、秀麗流暢的紋飾,充分顯示出這壹時期制瓷業高超的制作水平,是研究乾隆前期制瓷工藝的標準器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據史料可知,孔雀綠釉最早見於宋磁州窯,宋時瓷器上的綠釉已較普遍,其中以宋代定窯所燒造的綠釉更為出色。到了元代,磁州窯和扒村窯也有燒造,但是,大多是將孔雀綠釉罩於黑花之上。發展到明朝宣德年間孔雀綠釉已有燒制,這時候的綠釉是在白釉上覆釉二次燒成,這樣的話,釉面就不易剝落。而到了大明成化年間,除了在白釉上罩孔雀綠釉之外,還開始燒制出單壹的孔雀綠釉瓷器。但是在明代孔雀綠釉燒制成熟以前,所有的綠釉都呈深暗青綠色,沒有達到亮翠的程度。所以,成功的綠釉都是明清時期的產品。

明代有高溫綠釉和低溫綠釉兩種瓷器。高溫綠釉瓷器成於明嘉靖時,釉色深翠明亮,有銜花飛鳳紋樣的器物,康熙時綠釉則呈色淺淡蔥翠。低溫綠釉瓷器燒成於明成化時,如孔雀綠等。此外,清代還有秋葵綠、水綠、蔥綠等新品種。明嘉靖時期鉛綠釉較有代表性,釉呈瓜皮綠色,非常瑩潤。正德年孔雀綠的燒制達到鼎盛,有“正德孔雀綠”之專稱。清康熙朝孔雀綠也極盛壹時,釉色或濃重而蔥郁,或色淡而鮮艷,釉面薄厚不同,但均有細碎紋片。並且,綠釉產品頗為豐富,綠釉的色調有松黃綠、松石綠、湖水綠、秋葵綠、瓜皮綠等,器型以小型文房用具為多。

康熙孔雀綠釉花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