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司機發明了壹種貨運箱子,竟然改變了世界!
1931年,18歲的美國農村青年馬爾科姆·麥克萊恩成為?名卡車司機。
在往碼頭運輸的過程中,麥克萊恩發現,裝貨和卸貨耽誤的時間實在太長了:把卡車上的貨物挪到貨輪?,得拖車?趟?趟地來回跑。?且,每輛卡車上的貨物各不相同,包裝更是五花?門,有箱、盒、桶、袋、包、捆等,運送上船後還要進?分類、堆放。麥克萊恩由此感覺這樣做太?煩了。
很多人感覺到了麻煩,只會怨天尤人。而麥克萊恩卻想:如果在碼頭將不同的貨物分別裝進?箱?,再?工具將?箱?直接放進船倉,裝卸貨物的過程將會被極大縮短。?且,由於箱?的形狀規整,可以充分利?空間,這樣?來,裝得又多又快,運輸不就更高效了嗎?
但是,麥克萊恩的?新卻遭到了保守的海運公司的強烈反對。直到10年後,麥克萊恩終於爭取到?次機會,他的?艘集裝箱貨輪獲得批準,前往荷蘭。結果,這艘集裝箱船把貨物在碼頭的裝卸時間從?天壓縮到?個?時,把從美國到歐洲的運輸時間減了4周,並且?艘船能夠裝載?原來五倍的貨物。
隨著效率提升,也帶來大量工人失業。隨著港口標準化的提高,需要工人的數量就沒有那麽多了。但是這些碼頭工人是壹個群體,他們團結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在碼頭工人的抵觸下,剛開始集裝箱的推行並不順利,後來資本家采用補償的形式,才獲得碼頭工人的同意。這似乎是每個行業在被打破的時候,所遇到的陣痛。
歷經重重磨難,集裝箱終於被標準化,大規模使用了。集裝箱出現之前,貨物運輸非常昂貴壹壹運送貨物穿越國土的壹半就很不劃算,更不用說穿越半個地球了。 正是因為集裝箱的使用,讓航運價格降低,加速了全球化分工,讓地球變成了壹個世界工廠,各個國家分工協作,最後形成壹個全產業鏈條。
集裝箱這個產品雖然簡單,貌似沒有技術含量,但是它帶來的變革卻並不比高科技的產品低。從這段歷史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科技含量的高低並不是改變生產力的主要因素。
真正的顛覆性創新是壹個系統工程,需要周圍的配套設施都跟上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優勢。
麥克萊恩剛開始使用集裝箱的時候,並沒有降低成本,差點因此而破產,要不是美國越戰所帶來的巨大貨物吞吐量,也不會帶來集裝箱的大面積推廣。
不幸的是,麥克萊恩在後來航運行業激烈競爭當中,負債累累,最終破產。但是依然不能影響我們把他奉為“集裝箱之父”。
壹個個冷冰冰的集裝箱,卻堆積出了中國壹年2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值,奠定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集裝箱成了全球化的幕後推手。
誰在當時又能夠預料到,壹個貨運箱竟然會改變歷史的進程,和世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