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看CPU是什麽型號?
CPU生產廠商會根據CPU產品的市場定位來給屬於同壹系列的CPU產品確定壹個系列型號,從而便於分類和管理,壹般而言系列型號可以說是用於區分CPU性能的重要標識。
怎麽看電腦cpu型號?目前cup主要分AMD和inter兩個品牌:
看型號的數字,比如E3200、E5700、E6700,同壹個字母的系列裏面,數字越高就越好的,如果妳想知道詳細的參數的話,例如:壹級緩存、二級緩存、三級緩存、CPU頻率、外頻、倍頻、制造工藝、指集令等等這些信息。
現在配的機器基本上主頻都會在1.73到2.0,2.2的就會貴很多了同壹型號的就看主頻就好了。CPU主要看它的主頻來確定他的性能,大小要看CPU的制造工藝,現在最小的32納米,之前的45納米。
大部分字母來說的話i,p,t前面的比較好,字母越靠前就比較新。
現在壹般看到的E開頭的是臺式機的,T和P開頭的是筆記本的,其中P開頭的是節能系列。
Intel的CPU目前主流的有Pentium和Core兩大系列,其中Pentium和Core在筆記本CPU中有T、P和SU系列的CPU,例如Pentiun T4200、Core 2 T6500、Core 2 P7350、Core 2 SU9600等等。由例子可見妳所說的T和P系列都屬於筆記本CPU的產品。T系列是普通版,功耗有35W左右;P系列是低功耗版,功耗降至25W,SU系列是超低電壓版,因為低電壓,所以主頻壹般不超過2GHz。還有臺式機CPU方面,Pentium和Core才有E系列的產品,例如Pentium E5200、Core 2 E7400等等。當然更高端的還有四核的Q系列,Core 2 Q8200等等。E是低端和中端產品,Q屬於高端產品。
早期的CPU系列型號並沒有明顯的高低端之分,例如Intel的面向主流桌面市場的Pentium和Pentium MMX以及面向高端服務器生產的Pentium Pro;AMD的面向主流桌面市場的K5、K6、K6-2和K6-III以及面向移動市場的K6-2+和K6-III+等等。
CPU技術和IT市場在不斷的發展,Intel和AMD兩大CPU生產廠商出於細分市場的目的,都不約而同的將自己旗下的CPU產品細分為高低端,從而以性能高低來細分市場。而高低端CPU系列型號之間的區別無非就是二級緩存容量(壹般都只具有高端產品的四分之壹)、外頻、前端總線頻率、支持的指令集以及支持的特殊技術等幾個重要方面,基本上可以認為低端CPU產品就是高端CPU產品的縮水版。例如Intel方面的Celeron系列除了最初的產品沒有二級緩存之外,就始終只具有128KB的二級緩存和66MHz以及100MHz的外頻,比同時代的Pentium II/III/4系列都要差得多,而AMD方面的Duron也始終只具有64KB的二級緩存,外頻也始終要比同時代的Athlon和Athlon XP要低壹個數量級。
CPU系列劃分為高低端之後,兩大CPU廠商分別都推出了自己的壹系列產品。在桌面平臺方面,有Intel面向主流桌面市場的Pentium II、Pentium III和Pentium 4以及面向低端桌面市場的Celeron系列(包括俗稱的I/II/III/IV代);而AMD方面則有面向主流桌面市場Athlon、Athlon XP以及面向低端桌面市場的Duron和Sempron等等。在移動平臺方面,Intel則有面向高端移動市場的Mobile Pentium II、Mobile Pentium III、Mobile Pentium 4-M、Mobile Pentium 4和Pentium M以及面向低端移動市場的Mobile Celeron和Celeron M;AMD方面也有面向高端移動市場的Mobile Athlon 4、Mobile Athlon XP-M和Mobile Athlon 64以及面向低端移動市場的Mobile Duron和Mobile Sempron等等。
CPU的系列型號更是被進壹步細分為高中低三種類型。就以臺式機CPU而言,Intel方面,高端的是雙核心的Pentium EE以及單核心的Pentium 4 EE,中端的是雙核心的Pentium D和單核心的Pentium 4,低端的則是Celeron D以及已經被淘汰掉的Celeron(即俗稱的Celeron IV);而AMD方面,高端的是Athlon 64 FX(包括單核心和雙核心),中端的則是雙核心的Athlon 64 X2和單核心的Athlon 64,低端就是Sempron。以筆記本CPU而言,Intel方面高端的是Core Duo,中端的是Core Solo和即將被淘汰的Pentium M,低端的則是Celeron M;而AMD方面,高端的則是Turion 64,中端的是Mobile Athlon 64,低端的則是Mobile Sempron。
我們在購買CPU產品時需要註意的是,以系列型號來區分CPU性能的高低也只對同時期的產品才有效,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今天的高端就是明天的中端、後天的低端,例如昔日的高端產品Pentium 4和Pentium M現在已經降為了中端產品,AMD的Turion 64在Turion 64 X2發布之後也將降為中端產品。
另外某些系列型號的時間跨度非常大,例如Intel的Pentium 4系列從2000年11月發布至今已經過了6個年頭,而當時屬於高端的早期的Pentium 4其性能還遠遠不及現在屬於低端的Celeron D。而且低端CPU產品中也出現過不少以超頻性能著稱或者能修改的精品,例如Intel方面早期的Celeron 300A,中期的圖拉丁核心的Celeron III系列,以及現在的Celeron D系列等等;AMD方面也有早期的Duron由於可以依靠連接金橋而修改為Athlon和Athlon XP而風靡壹時,中期的Barton核心Athlon XP 2500+和現在的64位Sempron 2500+都以超頻性能著稱。這些低端產品其修改後和超頻後的性能也並不比同時期主流的高端型號差,性價比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