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可以入藥嗎?它起什麽作用的?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遍地野生,取之甚便。它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幹燥全草,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經,具清熱解毒、消痛散結的功效,在中草藥裏屬清熱解毒類藥物。傳統上多用於治療瘡疔、乳癰等癥。凡治瘡毒、疔毒,以新鮮的蒲公英搗爛,外敷患處,或單獨煎水內服。《醫林篡要》指出:“我蒲公英,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療疔毒乳癰,皆瀉火安土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齒牙,去陽明熱也。”《本草正義》也說:“蒲公英,其性清涼,治壹切疔瘡、癰瘍、紅腫熱毒諸癥,可服可敷,頗有應驗,而治乳癰乳癤,紅腫堅塊,尤為效捷。鮮者搗汁溫服,幹者煎服,壹味亦可治之,而煎藥方中必不可缺此。”蒲公英的根部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賽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苦味質、皂甙、樹脂、菊糖、果膠、膽堿等化學成分。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它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特別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皮膚真菌,並有輕瀉和健胃的功效;而蒲公英浸劑則有利膽作用。 有名的五味消毒飲,就是由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紫背天葵、地丁組成,治疔腫毒瘡,效果甚佳。過去僅用於療瘡腫、化乳癰的蒲公英,近年來以其新發現的作用在消炎止痛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堪稱中藥的“廣譜抗菌素”。
蒲公英的臨床應用:
1、燒傷合並感染:以鮮蒲公英搗爛,加入少許75%酒精調敷患處。(《中西醫結合雜誌》1987;(5):301)
2、胃痛:蒲公英20—30克、丹參25—30克、白芍15—30克、甘草10—30克,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療程。(《上海中醫藥雜誌》1984(2):33)
3、急性膽道感染:蒲公英30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川楝6克、刺針草30克。水煎服。(《新編常用中草藥手冊》第33頁)
4、瘰癧痰核:蒲公英18克、夏枯草、牡蠣、雲苓、赤芍、天花粉、連翹各15克,法夏、白術、浙貝各12克,陳皮、當歸各9克,水煎服。
5、黃疸型肝炎:蒲公英、茵陳蒿各50克,大棗10枚,白糖50克,***煮粥食,每日1~2次。
6、肺膿腫: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魚腥草20克,白糖適量,水煎服。
7、痔瘡出血:蒲公英、地榆各30克,焙幹研末,每服6克,用生姜、大棗煎湯送服。
8、急性乳腺炎(未化膿):鮮蒲公英60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同時將其搗爛敷患處。
9、急慢性闌尾炎:蒲公英30克,地耳草、半邊蓮各15克,澤蘭、青木香各9克,水煎服。
10、膽囊炎:蒲公英60克、茵陳蒿30克、龍膽草10克,水煎服。
11、氣管炎:幹蒲公英60克、魚腥草40克、焙幹為末,1日3次,每次6克,蜂蜜水送服。
12、跌打損傷:鮮蒲公英,洗凈搗爛,敷患處。
13、痰熱郁肺:蒲公英15克,金銀花、魚腥草、黃芩、桑白皮各12克,生梔子、知母、浙貝、北杏仁、瓜蔞仁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