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為何明星潮牌都是“割韭菜”?

為何明星潮牌都是“割韭菜”?

其實,明星名人開創個人品牌無可厚非,受益於明星本人的關註度和話題度,這些潮牌產品往往壹上架就被搶空,實現經濟收益的同時又能提升明星本人的影響力,是壹件“壹榮俱榮”的好事。然而,成本幾十元的東西賣近千元,會使品牌價值和明星形象“大打折扣”。明星個人流量與光環讓壹件聚酯纖維材質的純白浴袍身價倍增,作為購買主力的粉絲們只能“忍痛”支持,長期下去,不僅粉絲承壓,也不利於循環購物的經營模式。

反觀由知名歌手蕾哈娜創立的化妝品牌Fenty Beauty之所以能成為領域天花板,年銷5.5億美金,很大壹部分原因就在於定價合理、定位清晰,將品牌價值觀與明星自身性格標簽綁定。

相比之下,許多“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品牌溢價嚴重,雖然紅極壹時,卻無法經受住市場的檢驗而慘淡退市。

不可否認的是,壹些明星名人為了維持自己的身價,會將自創品牌的價格定位定得高壹些。

但明星自創潮牌歸根結底是售賣商品,想要成為市場的“常青樹”,產品質量、創新、運營缺壹不可,尤其是要讓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才能為品牌贏得良好的口碑。明星效應帶來的流量應提供加分,而不能因“割韭菜”質疑不斷減分。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打造優秀品牌需要適配的營銷策略,尤其可以善用明星影響力,結合明星的個人特點和粉絲受眾的需求, 同時兼顧品牌利潤和消費者購買力, 滿足消費者的情感和互動。

但需要註意的是,明星應避免使品牌卷入負面事件,否則原本“愛烏及烏”的明星效應非但可能吃不到紅利,反倒落個“壹損俱損”的結果。

總而言之,品牌的第壹評分項無非是品質、品控。明星效應的高流量只是營銷推廣環節的壹個加分項,並不能“喧賓奪主”,成為主要賣點和“消費粉絲”的幕後推手。

更為關鍵的是,不要讓壹件商品長久地打上流量標簽、明星標簽。明星潮牌唯有專註團隊研發、產品創意創新,並與粉絲形成正向互動,才能讓壹個新品牌立於引領市場潮流的先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