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蘇州為什麽叫“姑蘇城”?

蘇州為什麽叫“姑蘇城”?

蘇州叫“姑蘇城”原因:

在夏代有壹位很有名望的謀臣叫胥。胥不僅有才學,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為大臣,並把江東冊封給胥。從此,江東便有了“姑胥”之稱。“姑”是當時土著吳越人的古越語的擬聲詞,無義。今蘇州仍有胥江、胥門、姑胥橋等地名。

周朝以仁政治理天下,“胥”義為獄卒,不祥。《詩經》“山有扶蘇”的“_”由草、魚、禾組成,象征魚米之鄉,且與“胥”發音相近。吳王故將“姑胥城”改為“姑蘇城”。姑蘇城西邊的靈巖山就成了姑蘇山。後來闔閭城築畢,姑蘇城逐漸被荒棄。

但是“姑蘇”的名字在吳地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到了隋代,廢“郡”設“州”,當時蘇州所在的“吳郡”本來應該更名為“吳州”,但“吳州”當時已被紹興用了,所以就改用“蘇州”了。

擴展資料:

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已有4000多年歷史。公元前十壹世紀西周泰伯、仲雍南來,號勾吳。春秋時,東周壽夢於公元前585年稱王,建吳國,吳王闔閭於公元前514年始建蘇州城,為吳國都城。戰國時先後屬越、楚,秦代建置吳縣,為會稽郡治所。

漢代設吳郡。三國時屬孫權吳國。南朝時屬梁,設吳郡。隋開皇9年(589年)始稱蘇州。宋為平江府。元改平江路為治所。1356年張士誠改稱隆平府。明洪武2年(1369年)稱蘇州府。清代續為蘇州府。民國元年撤蘇州府,設吳縣。

1928年建蘇州市,1930年撤銷,復稱吳縣。新中國成立後,蘇州分為蘇州市和蘇州專區兩個行政區。1953年1月之前和1958年7月至1962年6月,蘇州市曾兩次劃歸蘇州專區。1953年至1957年,無錫、江陰、宜興和武進4縣先後劃歸蘇州專區。

1956年初,宜興劃歸鎮江專區。1958年初,蘇州專區與松江專區合並。是年7月,武進縣劃歸鎮江專區,11月原松江專區所屬各縣劃歸上海市。1961年,從常熟、江陰劃出部分公社,成立沙洲縣。1983年初,江陰、無錫兩縣劃歸無錫市。

蘇州實行市管縣體制,下轄1市(常熟)5縣(沙洲、太倉、昆山、吳縣、吳江)和平江、滄浪、金閶、郊區4個區。之後,5個縣先後撤縣建市,其中沙洲縣更名為張家港市。1992年和1994年先後從吳縣及郊區劃出部分鄉鎮,分別設立蘇州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

1993年被國務院批準為“較大的市”。2000年9月郊區更名為虎丘區。2001年初,吳縣市撤銷,並入蘇州市區,設立吳中、相城兩區。2002年,蘇州高新區與虎丘區合並。2012年9月,撤銷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以原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行政區域設立為姑蘇區,撤銷縣級吳江市,設立蘇州市吳江區。

百度百科-姑蘇城

蘇州市人民政府-政區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