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穎
花婆的身體壹直很好,在她45歲的時候,給大兒子家帶孫子時,才發現自己懷孕6個月了,大兒媳就不讓她帶孫子了,和老公壹起,就和花婆分了家。
花公說:好好,樹大分枝,枝大分叉,是要分家了,妳們顧好自己的小家庭就好。
花婆生下了壹個女兒,不足三斤,像只小貓,又瘦又小,哭聲細微的聽不見,接生婆對花公說:這孩子太小了,估計是養不了的,現在剛生下來,還是早點扔掉,免得讓花婆看見了傷心。
花婆聽見了,道:不行,我自己養。
接生婆跟花公的幾個孩子說花婆生了壹只小貓,扔了吧。
但是幾個孩子壹聽說是個女兒都特別開心,說:哎呀,我們都沒有妹妹,剛好可以有個妹妹了,不能扔。
花婆沒有壹丁點的奶水,那時農村裏又沒有奶粉,然後花婆用米油子餵女兒,那個大米煮稀飯,用稀飯上面那壹點米湯的影兒撇出來,就是米油子了,壹點壹點地餵給女兒喝。
女兒因為太小了,又沒有保溫箱,她都是放在花婆的肚皮上面睡覺。
在花婆的精心呵護下,100天的女兒不再又瘦又小又黑,而是和正常嬰兒壹樣了,身體很好,手腳很有力。因為是喝米油子長大的,米油子就是米的影子,所以給女兒取個名字叫阿穎。
阿穎長到15歲的時候,已經有壹米六五的身高了,居然是村裏最漂亮的女孩,那個接生婆道:沒想到這只小貓居然長得這麽好,當時都以為這只小貓不行了,又黑又瘦又小,還不足三斤,我還第壹次見過這麽小的小孩,沒想到現在是見風就長,米油子也能養人啊。
雖然阿穎是花婆唯壹的女兒,但是因為前面六個兒子都已經很大了,所以幾個哥哥對妹妹的感情也不是很深,當阿穎初中畢業的時候,6個哥哥均已成家立業,只能照顧各自的小家,也沒有閑錢讓阿穎繼續讀高中。
因為花婆照顧阿穎,沒有給六個兒子家看孫子,所以幾個兒媳婦對花公花婆的意見也是蠻大的,覺得都是靠自己養小孩子,花公花婆都沒有給他們幫過忙,甚至也沒有給他們蓋過房子,都是他們自力更生蓋起來。
阿穎考上高中了,花公花婆叫幾個兒子幫忙湊錢讓她上高中的時候。幾個嫂子直接就罵:女孩子遲早要嫁出去的,像我們大字不識壹個的,照樣嫁人了,哪裏像她讀了初中了,也算是我們這裏文化最高的人了。妳們老兩口說難聽點,已經是壹只腳踩在棺材裏面了,還想給阿穎培養到什麽時候?
阿穎沒有繼續求學,而是去了市區,給人賣服裝,因為阿穎個子高,長得又漂亮,是壹個妥妥的衣服架子,所以她的衣服就賣的很快。
阿穎邊自學英語邊賣衣服,甚至花了5000元報了壹個商務英語班,能和外國人流利對話,於是被壹家外貿服裝公司派到國外開拓市場,阿穎的年薪在20年前就達到20萬。
阿穎給花公花婆特別舍得花錢,花公花婆在阿穎的照顧下,身體越來越好了。阿穎還給花公花婆買了壹處前帶院子後帶院子的房子,跟幾個哥哥們分開住,讓花公花婆過上了幸福的老年生活。
花公花婆身體好了,再加上後來村莊裏面進了很多企業,花公花婆自己種點菜,放在家門口賣,他們手頭也有收入了,加上阿穎給他們的錢,他們也有了點積蓄,幾個兒子也願意過來看花公花婆了,大孫子結婚時,花婆還買了壹個金手鐲給大孫媳婦呢,整個家族就顯得其樂融融。
阿穎嫁了壹個當官的,生了壹對龍鳳胎,日子也是非常美滿。
花公花婆生病的時候都是阿穎跑上跑下,其他幾個哥哥說自己年紀大了,醫院裏又不是很熟悉,醫院裏都是要文化人才能轉出來,他們過去都會迷路。
阿穎不跟幾個哥哥計較,反正阿穎現在有出息了,有本事了,有錢了,又有時間,所以她都願意給父母跑腿,她覺得父母只要活得好好的,什麽兄弟姐妹,關系好不好都是無所謂?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不叫事情,錢能和諧萬家。
我的母親是40歲生了我小哥,43歲生了我,我與大哥大姐家的孩子年紀僅差5歲。
父母生病的時候,是我和小哥跑得最多,父親住院的時候,是我和小哥在醫院輪流伺候,因為其他哥哥姐姐年紀也大了,精力跟不上了,而我和小哥在父母80歲的時候正是40來歲,正壯年,正是有力氣跑腿的時候。
而於父母來說,因為還有個小兒小女要養,對生活的盼頭也是非常足。尤其是現代人的壽命都是比較長,孩子們年齡相差大些也有好處,父母到90歲的時候,大兒子他們也快到70歲了,說難聽些,他們自己都要子女照顧了,哪有力氣去照顧高齡父母啊。
但是父母在40多歲才生出來的小兒小女,就不壹樣了,這些剛好是40-50之間,正是壯年,可以幫老大他們解決贍養老人的問題了,他們可以照顧父母。
就像大姐說父母,老了老了卻生了壹個小拇指,享福就享了小拇指的福。
小拇指就是老小,就是我。
我小區有幾位鄰居,是放開二胎政策後,生了兒子或女兒,第壹胎孩子有的已經上高三,有的已經上大學。
因她四十多歲生孩子,兩頭父母年事已高,體弱多病,不能再給她照顧孩子,只好自己辭職在家,做起了全職媽媽,現在二胎孩子有上幼兒園,也有開始上壹年級,又開始忙著找工作,脫離 社會 五六年,原單位是回不去,只好就近在飯店做鐘點工,在超市做理貨員,或者去做清潔工等等,看到她們天天如此忙碌,真有點替她們心疼。
等到七老八十,不知道小幺能否養老?等待觀望。
可就我家情況而言,老幺還是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老媽是37歲的那年生了我先生,先生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家中大事都是老五定盤,花費多數都是老五出,家家都有困難在,沒有閑錢抽的出。莊上老少爺們經常說:“妳媽活在老五家倆人手上,如果在家住的話,早成了黃土了。”
只要身體棒,壽命長,老幺養老不成問題,趕得上。[呲牙][呲牙][呲牙]
老幺媳婦給媽理發
老幺給媽整理帽子
老幺媳婦給媽按摩腳
老媽住在老幺家16年
老幺給媽修指甲
老公30歲生女兒,40歲生兒子,20幾年後,女兒大了,還有兒大天天粘著,兒子大了,又有孫子粘著,就不怕無聊[偷笑]
有的。我親戚農村的,快50歲生了個老小,兒子長大後是個局級幹部,人品好也孝順,真享大福了。
有!我父母。我家六個女兒,我媽四十歲時生了我老弟。我們這些姐都慣著他。當然我們都孝順爸媽。但小弟到上海工作不久就貸款買了房,把爸媽接了過去,弟媳不上班專門在家照顧孩子和爹娘。弟弟是個貼心暖男,照顧父母細心,全家人的生日全都記得。到時候就會在群裏給各位姐姐生日的祝福!現在爹媽都80多歲了,在弟家安享著晚年,我想說,我有世上最好的弟弟!
四十多歲的時候,生的孩子,到了妳七八十的時候,他們正好壯年,剛好享這個孩子的福,頭壹個孩子現在也老了就有心無力了。過去大家庭不分家的原因之壹,就是長孫們也在身邊長大有感情,可以替父親出力照顧爺爺奶奶。
大姨生下最小女兒時45、6歲吧,當時大女兒結婚了,也懷孕了。
大姨嫌丟人,等發現時已經過了流產月份,有生命危險,只能生了。
後來,這個妹妹嫁入山西,自己家有公司,大姨晚年全靠她了[大笑][大笑]
我公公就是40歲時生的我老公,現在在我們這裏。我們照顧他,有些老年癡呆。經常吃多拉褲子,老公給洗。我媽常說“不怕兒女晚,就怕壽命短”。真是有道理。公公有三個女兒,壹個兒子(就是我老公是最小的),三個女兒都不管他,只有這個兒子還算孝順,也不能都怨女兒不孝順,公公是壹個特自私,強勢的人,無法相處,也是真的。我老公有壹個優點就是溫柔,好相處。公公也是老天可憐他還有壹個能容忍他的兒子給他養老送終。
我身邊都是這樣的!
開始有人跟我說,過去的人生孩子早,所以老大傻,老小聰明。我也信了很久。
後來我自己養孩子才明白,不是因為老小是後生的,聰明,才得繼,而是因為每個家庭都特別寵愛最小的孩子。
這說明,孩子還是要用愛來養才對。
有,我媽家鄰居,四十多歲時生個小女兒,現在就靠小女兒孝順她,頭兩個女兒都是本村,以生的是兒子為理由不孝順父母,每次回家我媽都誇她小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