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真假銅器辨別
第壹,銹蝕辨偽。古代青銅器都經過漫長歲月的地下埋藏,由於受地下環境的影響,它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蝕。
第二,古代青銅器出土的表相,第壹層是綠銹,也可能是綠漆古、黑漆古,有的綠銹下面還有藍銹,俗稱叫孔雀藍;第二層是紅銹;
第三,第三層是金、銀,有的這層是沒有的;第四層才是真正的青銅材質。也可能只有三層的。凡是真品器物的表象,是由層次感而形成的,屬於很老結的皮殼,還有表層有萎縮感、桔皮紋的特征等,即使高仿品也難以達到這種程度,這就應該作為鑒定中的主要確認指標,但鑒定的結論不能單壹而言。
還有花紋款識,這是鑒別銅器的壹個重點。夏代銅器花紋簡單;商代花紋華麗繁縟,且多遍體生花,副紋飾凸顯,以細致、簡樸與厚實為風格;周代才形成風格多樣化,尤其是主紋飾明顯高於副紋飾與底平面,也有的副紋飾略微低於底平面,而這樣的副紋飾,其邊沿沒有必要另加勾線,但主紋飾仍然明顯地高於副紋飾與底平面的。
五種化學方法,判定青銅器真偽
第壹,"種植銹"。將酸、堿、鹽等各種化學藥品摻合金屬粉塗抹到仿品表面,然後再埋到土裏來"種植"偽銹。
第二,"膠著銹"。用膠水、松香、白芨漿、清漆等膠狀物調配各種礦石粉、顏料,塗抹到銅器上。或從別的古銅器上取下真銹拌入清漆或膠水中塗抹到仿古銅器上。
第三,"燒熔銹"。將調制好的礦物顏料在銅器表面燒熔,這些被熔化的顏料在降溫後凝固在銅器的表面。
第四,"電鍍銹"。用類似工業中金屬表面電鍍技術在銅器表面鍍"水銀皮"或"黑漆古"、等皮殼。
第五,"移植銹"。將古銅器上的古銹移植或鑲嵌到仿品表面,再用上述的各種方法組合作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