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德軍,為何壹定要嚴格分成國防軍、黨衛軍呢?
這也是漫長的故事。
德國國防軍來源於普魯士軍隊,有著幾百年的悠久傳統。
早在腓特烈大帝縱橫歐洲的時候,普魯士軍隊就是他的工具。
所謂德國國防軍就是德軍。
至少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之前,這個說法沒有問題。
當年希特勒在壹戰中加入的,也是德國國防軍。
在整個二戰中,德國國防軍也是德國的主要軍事力量。
國防軍的將軍們,基本都是傳統的容克貴族軍人。
他們對希特勒這個前下士多持不屑的態度,希特勒也不信任他們。
希特勒在自殺前,曾經接見過希特勒青年團的少年們。
得知壹個年僅14歲的少年,單人擊毀了2輛蘇軍坦克,希特勒拍著他的肩膀,?孩子,真希望我的將軍們,也能有妳的勇氣?!
二戰中,希特勒壹度認為,自己是在同德國國防軍的將軍們作戰。
這些將軍們過於保守,他們的思維和英法蘇軍都差不多。
希特勒認為,德軍獲得輝煌勝利的戰役,基本都是強行命令將軍們改變戰略才獲得的。
因為以上原因,希特勒對國防軍並不很信任。
希特勒曾經向秘書說過心裏話:我真想學斯大林,把所有的高級軍官都殺光。
只是,希特勒可以說是草根政治家。
他想要統治德國,必須獲得德國各階層的支持,也包括容克軍人階層。
所以,希特勒是不可能徹底改變德國國防軍的。無論如果渲染希特勒是獨裁者,只手遮天。
其實,希特勒對於德軍的幹涉有限。
曼施坦因、古德裏安等人,都敢直接對希特勒出言不遜。
直到戰敗,國防軍內部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傳統,沒什麽改變。
然而,希特勒的改變,只能用於自己的軍隊,也就是黨衛軍。
黨衛軍來自於黨衛隊,本來只是沖鋒隊的壹個下屬分支機構。
沖鋒隊是希特勒起家的準軍事組織,多是社會底層組建。
在希特勒上臺時,他和德國實力派達成協議,消滅仇視貴族和上流社會的沖鋒隊領袖們。
長刀之夜中,1934年6月槍決了羅姆和150多名沖鋒隊頭目,以希姆萊的黨衛隊取代。
黨衛隊只是沖鋒隊的分支,在1929年在希姆萊領導以後,就開始快速發展。
到1934年已經有5萬人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