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說中國是技術流,美國人竟癡迷China造的這
堅定不移地智慧是最寶貴的東西,勝過其余的壹切。
—— 德謨克裏特
曾經在2005年10月,中國鐵路運用的最後壹批前進型蒸汽機車在退役後,其中的5輛機車售予美國的鐵路發展公司,用作行走郊遊路線及動態保存。
前進型蒸汽機車。是我國主型貨運機車,1956年投產,經過數十次改選提升,至1988年底停產,***生產出4713臺。
前進型蒸汽機車,主要由大同機車廠制造。大同是名副其實的火車城,相關數據顯示,從開始出車的1959年至1992年的34年間,機車廠***新造機車5842臺,其中蒸汽機車5571臺,燃氣輪機車1臺,內燃機車207臺,電力機車63臺,排列起來可綿延165公裏。大同機車廠,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它是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蒸汽機車生產基地,上萬產業工人用激情熔化鋼鐵,鑄造出推動祖國經濟大發展的動力機車。
***和國成立前進入中國的外國蒸汽機車,現在查不清到底有多少種型號。從1876年英國人在上海擅築吳淞鐵路算起,到1949年,73年間,中國鐵路使用的全部是外國蒸汽機車,連1933年中國專家自己設計的性能極好的KF1型蒸汽機車,也因國內沒有制造能力而拿到英國去生產的。
曾經在1949年對舊中國留下的蒸汽機車進行全面清理,得到的統計數字是,當時全路***有4069臺蒸汽機車,分別由8個國家的30多家工廠生產,機車型號多達198種。然而,此前半個多世紀內已經淘汰了多少種機車,沒有資料可查。但有壹點是清楚的:舊中國鐵路上運行過的外國蒸汽機車肯定超過1949年的統計數。就蒸汽機車型號的龐雜眾多而言,中國絕對可位居“世界之最”。舊中國鐵路曾被譏稱為“萬國蒸汽機車博覽會”。
舊中國貧窮落後,機車都是舶來品。新中國建立後,我國沿著仿制、改造舊蒸汽機車起步繼而自行設計制造新型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發展到今天能采用國際先進技術設計和制造各類型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磁懸浮列車。中國的機車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由落後到追趕世界潮流。
而近期,據報道,在吉林長春由中國制造的首批美國波士頓橙線地鐵車順利下線,預計將在今年12月份運抵美國。這是國內首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美標地鐵車,時速達到每小時102公裏。
從購買世界絕版的蒸汽機車,到采購中國制造的地鐵,美國人用行動見證著中國工業品的制造能力。如果說,購買前進蒸汽機車是美國人給自己買的回憶,那麽購買中國制造的地鐵,是明智的為自己購買的將來。
中國火車制造業近年取得長足發展,市場競爭力增強,這得益於全球化背景下資金、技術和市場等要素的合理流動,以及中國火車行業多年的創新進步,當然,這種進步無疑會對其他國家廠商帶來壓力。
中國制造僅僅靠中國人名揚四海的勤勞是不行的,還得靠中國技術。中國的鐵路建設也在爭論中艱難起步。中國最早修築鐵路的動議是1847年的基隆鐵路,最早建築鐵路網的設想1863年來自英國人斯蒂文生,最早的鐵路出現於1865年北京永定門,第壹條實現營運的鐵路是1876年吳淞鐵路,第壹條自建鐵路為1881年的唐胥鐵路。中國人在這場起跑線前後懸殊的競賽中沒有氣餒,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先仿制,再改進,直到自己設計制造出了性能超過當年發達國家的火車產品。
對於古代中國和西方之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現在似乎已有定論。通常的觀點是,從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5世紀以前,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而後由於西方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中國被西方遠遠地拋在後面。
但我們中國人壹直對機械技術壹向很癡迷,這是自古以來的性格。科技樹雖然點歪了,而我們中國人壹直是技術流!
中國機械傳統的記述和傳說長期流傳壹事,曾經引起了歷代擅長技術者和文人的註意和好奇。三國時期的馬鈞曾再度發明前人的指南車、翻車,明末的王微試圖復原指南車、木牛流馬等。王禎撰《農書·農器圖譜》,薛景石撰《梓人遺制》,宋應星著《天工開物》,記載了他們所了解的機械。藝術家的作品也使古代機械的技術信息留存下來。比如,五代《閘口盤車圖》仔細繪制了水磨圖,《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宋代都城汴梁的船舶、車輛、橋梁等技術。
1776年,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說:“就國家財富總量而論,中國壹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資源少,技術進步壹直是中國人自立自強,勤勞奮鬥的動力源泉之壹。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明素稱發達,中國對世界科學技術發生影響的主要發現和發明至少有100項,其中造紙、印刷、火藥和指南針就其對社會歷史進程和科學、文化發展的影響而言,可以說是近兩千年來震撼世界的、具有革命性的超級發明。因此在中世紀漫長歲月裏中國在科技方面壹直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如今,我們要繼續發揚光大,讓基建狂魔插上技術的翅膀,崛起於世界之林。
我們中國人,壹直是技術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