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變化【HDW帶出HDMI-CEC的微妙變化】
在以前的日子,有些人為了解決此問題而會用上壹些(Universal Remote)通用遙控器。目的就是將所有的遙控器合而為壹。這確實是壹個不錯的解決辦法。但在高清時代下,會否有更有效的方法呢?
其實如果在意高清產品的人眼中,可能會發現有壹新功能在靜靜地推廣。這個就是HDMI的CEC。在HDMI接口中(圖1),第13腳是CEC,它是單壹的壹條信號線,是HDMI規格化的裝置之間的控制信號與控制的壹種協議。在HDMI 1.1版本己有定義的壹種簡單控制總線。由於它是個選項功能,即不壹定應用在HDMI內,只是取決於產品制造商的產品規劃考慮,所以在HDMI應用在影音產品的早期,甚少在影音產品上見到。
現時在很多不同品牌上都可看到CEC的身影,只是每壹制造商給它的名字有異。如松下電器(Panasonic)的VIERA Link,三星電子(Samsung)的Anynet+,LG電子的SIMPLINK,素尼(Sony)的BRAVIA SYNC,索普(sharp)的Fami Link等。功能上大致都是借著CEC信號讓用者可控制HDMI接口上所連接的裝置。如單鍵播放(One TouchPlay),系統待機(System Standby)。即是如果用者將影碟放進藍光播放器時,電視會由於CEC信號的通知而自動開機,然後視頻通道亦會自動切換到播放器連接的通道上。而當用者關掉電視時,CEC信號亦會通知HDMI相連接的裝置壹同進入待機。由於這樣,所以就可以完全變成單壹遙控器控制所有HDMI連接的裝置。
在裝置HDMI連接上,由於不是點對點的方式互連,所以在識別各裝置上就要有壹個唯壹的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這才可避免裝置沖突的問題出現。圖(2)是HDMI裝置物理地址的分配原理。地址是以4位數來表示,而這架構可支持最多連接階數是5階。地址[0.0.0.0]稱為根裝置(RootDevice),通常這個裝置就是電視。
在CEC這功能上,我們可以預期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有壹個統壹的方式達成單壹遙控器來控制所有HDMI連接的裝置。但HDMI推動了這幾年來看,CEC沒有這樣去完全表現出來。原因有幾點:
1、CEC沒有統壹的命令存在,各大廠商可以自行定義,造成不同品牌的裝置不能實現CEC互連控制的功能。
2、在裝置經過HDMI切換器後,由於切換造成裝置不是全時間的連接而無法通過CEC信號來控制裝置。
在這樣的情況下,解決命令兼容性上,其中的壹個方法就是將各廠商定義的命令統壹下來,而在HDMI切換器上的問題則可以先把這些命令收集下來再經過切換器分配到各連接的裝置上。這些方法都是以MCu(單片機)的形式去實現出來。(圖3)
在采用CEC切換上,EDID(即DDC)信號的傳送是要壹起考慮,這亦會是MCU的工作。Physical Address(物理地址)是需要用上DDC來定義好,再由CEC來確定Logical Address(邏輯地址)和裝置類別。
在HDMI 1.3的規格裏,有很大篇幅的描述CEC的功能與實現,而功能上亦見有更多的應用如下表。
1、One Touch Play
2、System Standby
3、one Touch Record
4、Timer Programming
5、Deck Control
6、Tuner Control
7、Device Menu Control
8、Remote Control Pass Through
9、System Audio Control
10、Device ObD Name Transter
11、Device Power Status
12、OSD Display
13、Routing Control
14、System Information
15、Vendor Specific Commands
16、Audio Rate Control
而壹些廠商如onkyo(安橋)的RIHD技術現在就是已經可以同時支持幾間廠商的CEC命令。所以CEC功能在HDTV和HDMI的同步發展下給我們看到壹種很微妙變化。這給了我們壹種在影音產品使用上的全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