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焚書文言文翻譯

焚書文言文翻譯

1. 《焚書》的譯文

鄭子玄,是常與丘長孺父子論詩作文的朋友。

文采雖然不如他們父子,但性格質樸誠實,有羞恥之心,不肯借講學以宣揚道學,這很可喜,所以我喜歡他。因為他沒有親眼見過顏回、曾參、子思、孟軻,也不曾親眼見過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朱熹,只見到如今講周、程、張、朱道學思想的人,以為周、程、張、朱等人確實就是這樣了,所以以講道學為羞恥而不肯講。

不講雖然是過錯,但是假使學者感到羞恥而不肯講,是以為周、程、張、朱等人只不過是和現在的道學家壹樣,那麽如今那些講周、程、張、朱學說的人也就該殺了。鄭子玄以為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朱熹都是滿口仁義道德,而心裏想的是升官發財;等得到高官厚祿以後,仍然自鳴得意地談仁義、講道德;而且還要裝腔作勢地對人說:“我要糾正世俗、感化世人。”

他認為敗壞社會風俗的,沒有比講周、程、張、朱的道學更嚴重的了,所以更加不相信,不相信所以不肯講道學。那麽不講也就算不上是過錯了。

有壹個姓黃的讀書人經過這裏,聽說他是從京師到長蘆去“打秋風”的,又跟長蘆的長官到別處去上任。到了九江,遇見壹個地位更高的人,他就棄舊從新,隨新主人轉道往北,頂著大風冒著嚴寒,也不顧年老有生命危險。

已經到了麻城,來見我說道:“我準備去遊覽嵩山和少林寺,那位顯者也想去遊嵩山和少林寺,拉我同行,所以到了這裏。可是顯者還在城內等我,我勢必不能在您這裏宿夜了。

回來的時候壹定還要經過這裏,到那時就可以多相聚幾天再作別。現在太匆促了,實在舍不得離開您。”

他的話是這樣,他心裏又是怎樣想的呢?我料想他內心實在是為了林汝寧知府那裏有壹筆錢財舍不得放棄罷了。只是林汝寧知府從前曾三次赴任,他沒有壹任不跟隨前去的,去了壹定滿載而歸,這壹次感到還沒有滿足,就像餓狗惦記著隔夜沒吃完的狗屎壹樣,卻竟敢欺騙我說是為了去遊嵩山和少林寺。

他以遊嵩山和少林寺來掩蓋自己隨林汝寧知府去打秋風的行為而欺騙我;又唯恐林汝寧知府懷疑他是為了再來找自己,就又以舍不得李卓老,應當再來拜訪李卓老為借口,以欺騙林汝寧知府:真是名利雙收,處事和品行也都十分周到了。我與林汝寧知府幾乎都中了他的圈套而不醒悟啊,這能說他不狡詐麽?現在的道學家,和他有什麽兩樣! 由此看來,現在的所謂聖人,恐怕與現在的所謂山人是壹路貨,只不過有幸運與不幸運的差別罷了。

有幸而能寫詩,就自稱為山人;不幸運而寫不了詩,就辭卻山人之名而以聖人自稱。有幸而能講良知,就自稱為聖人;不幸運而講不了良知,就推托聖人之名而以山人自呼。

辛苦輾轉、翻來覆去,為的是欺騙世人、獲取私利。名為山人而心裏卻和商人壹樣只想要錢,口裏大談道德而目的卻在逾墻偷盜。

自稱山人而心思和商人壹樣,已經很可鄙了,反而還要掩蓋打秋風的本意而故意表示是為了遊嵩山和少林寺,以為別人是可以隨便被欺騙的,這就更加可鄙了。現在的講道德、性命的人,都是所謂遊嵩山和少林寺的人;現在的患得患失,誌在求取高官厚祿、上等田園宅第、風水寶地,打算留給子孫受用的人,都是像黃生那樣托名於林汝寧知府,而裝作舍不得李卓老的人啊。

既然這樣,鄭子玄的不肯講學,恐怕實在不值得奇怪了。 況且商人又有什麽可鄙的呢?他們身攜數萬資財,經歷風濤危險,受盡關卡吏員的欺侮,忍耐著集市交易時人們的辱罵,經歷了萬般辛苦,所攜的資財很多,所得的收入甚微。

但是必須結交上公卿大夫,然後才能獲得盈利而避開禍害,怎麽能像山人那樣昂首而坐在公卿大夫的座上呢?現在的所謂山人,稱他們為商人,其實卻身無分文作為資本;叫他們是山人,卻又非公卿大夫之門不進,所以就令人可賤了。話雖然這麽說,我難道就沒有這種表現嗎?怎麽知道我沒有商人的行為和想法,而披著佛教的袈衣來欺騙世人而獲取虛名呢?有的話請對我加以懲罰,我絕不包庇自己的短處。

即使如此,至於那些患得患失,買田宅、求風水的事,我是絕對沒有的。評點: 本文是李贄給友人焦竑的壹封信。

在信中,李贄通過鄭子玄恥講道學,與黃生的為“名利兩得,身行俱全”的趨附權門的假道學作了鮮明的對比,尖銳地揭發了自宋代程朱理學發展而來的明代理學家,他們到處欺世盜名,所謂“聖人”、“山人”者,都是壹路貨色,都是“談道德而誌在穿窬”的欺世獲利之徒。文章筆鋒犀利,揭發有力。

2. 《焚書閱讀答案(附翻譯)》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閱讀下文。

完成17—2l題。(16分)壹道學,高屐大履,長袖闊帶,綱常之冠,人倫之衣,拾紙墨之壹二,竊唇吻之三四,自謂真仲尼之徒焉。

時遇劉諧。劉諧者,聰明士,見而曬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日:“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劉諧日:“怪得羲皇以上聖人盡日燃紙燭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聞而善日:“斯言也,簡而當,約而有余,可以破疑網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蓋雖出於壹時調笑之語,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焚書》17.(4分)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竊唇吻之三四( ) ②敢呼仲尼而兄之( ) ③見而哂曰( ) ④李生聞而善( )18.(3分)下列詞組與句子中的“徒”與“自謂真仲尼之徒焉”的意思相同的壹項是 ( )A.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B.家徒四壁C.仲尼之徒,無道恒文之事者 D.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19.(2分)文中與“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相呼應的壹句話是:______________20.(4分)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①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日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分)從文中看劉諧的特點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7 ①偷來②“兄之”意為做他的兄長③譏笑④(形容詞作動詞用,解釋為)“認為好” 18 C門徒(D同夥) 19“怪得羲皇以上聖人盡日燃紙燭而行也!” 20 ①那人生氣地改變了臉色並站起來 ②然而怎麽知道他說得這麽深刻啊 21 風趣幽默(詼諧調笑);反傳統[參考譯文]:有壹位道學先生,腳穿寬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飾長袖闊帶,儼然以綱常為冠、以人倫為衣,從故紙堆裏揀來了只言片語,又竊取到了壹些陳詞濫調,便自以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 這時他遇見劉諧。

劉諧,是壹位聰明博學的才子,見了他微笑說:“這是因為妳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長啊。”那位道學先生頓時生氣地變了臉色,站起來說:“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會千秋萬代如在黑夜之中。

妳是什麽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長自居?”劉諧說:“怪不得羲皇以前的聖人都是整天點著紙燭走路啊!”那人無言答對,但他又怎能理解劉諧壹番話的深刻道理呢?我李贄聽說以後贊美道:“這句話,簡明而恰當,概括性強而又啟人思考,可以沖散雲霧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 他的言論這樣,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

因為這雖然是出於壹時的玩笑話,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卻是千百年不可改變的。”。

3. 焚書辯翻譯

的消失,並非秦朝使之滅亡,是漢朝滅亡的。後來的學者,看見了秦有

的詔令,就說詩書典籍到秦被付之壹炬,像掃地壹樣什麽都沒有了,這和

有什麽區別?我認為詩書典籍的消失,在

相爭開始,劉邦項羽相繼入關的時候。

小人做壞事,未必壹做出就禍害天下,只有(為政者)坐觀其放肆而不采取措施,那麽小壞終將不可收拾而鑄成大錯。所以對詩書典籍的焚燒,不在

而在於

;到詩書典籍的滅亡,不是肇始於秦始皇,而在於

怎麽講? 博士

對秦始皇進諫,封子弟

為諸侯。秦始皇把他的議論給

恐怕天下讀書人是古非今,就禁止天下人私藏諸子百家的典籍,這種禁止法的嚴厲程度到了偶爾提到禁止的內容的人會遭到棄市之刑,如果基層官員看到不揭發,與之同罪。啊~ *** 的恐怖阿。但是他這樣的做法,只是用來使老百姓做思想蒙昧的人,而不想自己也變成沒知識的人。所以有這種說法,不是博士官的書,都下令讓

燒掉。“但博士官的

都還是在的,沒有被焚燒。等到項羽入關,殺了秦朝投降的

收羅寶貝女人,燒了秦的宮殿,大火持續3個月沒有熄滅,古代

的法律制度,思想家的思想片斷,自此化為

消失殆盡沒有壹點剩下。如果

沒到秦國,沒有進行鹹陽的屠殺,李斯燒也不能燒盡。所以說對詩書典籍的焚燒,不在李斯,而在於

原來

為群臣論功,以

功勞最大。我常看書到

對峙數年,劉邦數遭敗績,逃亡中軍隊人才流失,

發動關中群眾……(蕭何功勞不翻譯了)即使是這樣,我認為蕭何是漢朝的

卻是

的罪人。為什麽?劉邦到了鹹陽,所有人都爭奪錢財寶貝,蕭何卻收羅秦的資料檔案,漢朝廷因此知道了 天下要塞 戶口多少 實力強弱的所在 。但蕭何對於

士官的

關於對古代

的法律制度,思想家的思想片斷,卻沒聽說過他有多珍惜收藏。也許他認為這些書無關穩固漢朝國內統治,國外擴張。所以他

現在有錢人給他們子孫遺產是好房子,到了他們的子孫不爭氣,不對房屋進行修繕,反而讓其陳舊,到了最後轉賣他人;有的買賣房屋的,把屋上磚瓦取去,只剩下棟梁;被風雨動搖,被蟲蟻噬咬,鄰居又偷去當柴燒;原來的好房子,什麽都沒留下了。那種不爭氣讓其陳舊,也沒什麽好奇怪的;為什麽說買來的人不珍惜剩下的棟梁呢。。。歸罪於漢朝的興起,和秦朝所作相反,單單只有禮法度沿襲秦朝的。現在看來,蕭何當漢丞相,只知道秦朝法令制度;但是聖人的思想 早就化為

自此古代

的法制再也不會出現了。啊~劉邦入關的時候,就是

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候啊。天下詩書典籍都沒有了,只剩下博士官 這個職位還在。那時候,就是

而且聖人的思想典籍,比起秦朝的法制檔案,輕重大小如何?假如蕭何可以把聖人典籍和法制檔案壹起保存,那麽聖人的思想典籍還在。啊,蕭何這個人,只是壹個

的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