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四大凈土是指哪四個
佛教中四大凈土是指彌勒凈土、阿閦佛凈土、極樂凈土和藥師佛凈土。
1、彌勒凈土
凈土法門是諸佛為度化現生中未能成就道業,又不願命終後再枉受輪回之苦的眾生所設的真實大方便門,目的是使眾生於凈土中見悟佛法,得證不退轉果位。法門之間本無高下優劣之別,十方凈土有願皆得往生,眾生應該選擇最契合自己的凈土法門,建立正確信解,精進修持。
彌勒法門在中國佛教發展歷史的早期最為流行,它的優點,釋尊在《佛說彌勒菩薩發願王偈》中曾告訴阿難:“當知慈氏菩薩摩訶薩,如此以實善巧修凈行業,道路平順,而獲無上菩提,成等正覺,成就真實大方便門。”
2、阿閦佛凈土
阿閦佛凈土雖是他方凈土,但仍舊保持著人間佛教的特色。阿閦佛剎兼容聲聞與菩薩,聲聞弟子非常容易證得羅漢果。阿閦菩薩發成佛的大願時,是比丘,並誓願“世世出家”,行頭陀行。
在阿閦佛凈土中,《不動如來會》說:“在家者少,出家者多”; 這是推重出家的凈土。阿閦佛國中的出家菩薩,是不住精舍的。如經中說:“諸菩薩摩訶薩,在家者止高樓上。出家為道者,不在舍止。”)這正是樹下坐(露地坐)──頭陀的生活形態。
3、極樂凈土
極樂凈土是在我們世界以西,非常遙遠的地方,是現在他方的凈土。極樂凈土不是比對穢土而願成凈土,是比對凈土而要求壹更理想的地方。
4、藥師佛凈土
藥師凈土又稱凈琉璃世界,此凈土位於娑婆世界之東方,因其國以琉璃為地,或以此世界及其教主本身皆清凈如琉璃故有此稱。
擴展資料:
凈土思想:
1、彌勒凈土思想是出世與入世的完美結合,在入世方面,它富於‘不修禪定,不斷煩惱’的大乘精神,深入般若空慧,了知涅槃與世間無有分別,所以能世世入世度眾生,建設人間凈土;未來人間凈土有轉輪聖王出世,政治與宗教相輔相成,對國家、社會乃至世界和平都有發性。
在出世方面,其修法簡易,持戒、修十善即可往生兜率天,即使破戒造惡之人,但得稱名、禮拜亦可往生;往生者都可面見彌勒。彌勒凈土思想對現實與未來都有關懷,是壹種很契合現代社會的修行法門。
2、阿閦佛凈土是由阿蘭若比丘所傳出,是重於頭陀行;與彌勒凈土相比,阿閦佛土則超越政治組織,只有法王──阿閦佛的教化;阿閦佛凈土重於自力修行,以六度為主要的修行法門。
阿閦佛凈土是人間的凈化,並且人間勝過天上;在凈土中,女人除了生育以外,再也沒有其他痛苦,這樣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3、凈土思想發展到阿彌陀佛凈土的出現,已經到完善與成熟的階段,這從阿彌陀佛的本願從二十四願增加到四十八願可以看出。阿彌陀佛的根本特性是超越壹切佛,勝過壹切佛。
於是從這個特性出發,其凈土中的壹切無不是最完美的,往生者能必至壹生補處,其往生法門也是最簡易的。阿彌陀佛凈土流行最廣,後來阿彌陀佛凈土成為‘凈土’的唯壹代表。
4、藥師佛凈土思想出現最晚,所以受彌陀凈土與密教影響很大。它的出現剛好補救了彌陀凈土過於註重後世而生的弊端,它重視現生安樂,它的修法也是為了解決現世的問題,這種思想對現代社會有很大的適應性。
凈土,是指清凈國土、莊嚴剎土,也就是清凈功德所在的莊嚴的處所。是諸佛菩薩為度化壹切眾生,在因地發廣大本願力所成就者。因為有十方三世壹切諸佛菩薩,因此也就有十方無量的凈土。例如彌勒凈土、彌陀凈土、藥師凈土、華藏凈土、維摩凈土。
而釋迦牟尼佛的示現成道,偉大的本願就是在於凈化人間,期將娑婆穢土轉化為清凈國土,這也是屬於凈土思想的範疇。 凈土思想在現世人間中,具有積極的意義與價值,也是修行的重要法門。 狹義的凈土專指西方極樂凈土,這是因為在中國及日本、韓國特別弘揚彌陀思想之故。
又因《大方廣佛華嚴經》、《阿彌陀經》等諸經的推崇及歷代高僧大德的弘揚,有所謂“諸經萬論,導歸極樂”的“統攝八宗”之勢,因此,以彌陀思想為主的凈土宗在中國及日本、韓國的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中國的凈土宗從廬山慧遠大師倡導凈土思想,歷經北魏曇鸞、唐朝善導、道綽、慈湣等大師的推弘,隨著時代的遷移,愈為後代人所喜愛,和禪宗壹樣,為影響中國佛教、民間信仰最深遠的宗門。
當代由於凈空法師等高僧大德的大力弘揚,彌陀凈土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大面積的傳播,國內外修學者及修學成就者亦日益增多,對凈化現代社會風氣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百度百科-凈土
百度百科-西方凈土
百度百科-阿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