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集團
東風裕隆銷售公司“終於”破產了。
如何將壹個品牌打響?如果按照正常的營銷思路,這恐怕是壹場艱難持久的戰鬥,但如果能將品牌變成互聯網原住民的話題談資,這似乎就是壹件非常簡單的事,納智捷就是壹個最好的例子。
東風裕隆是東風集團和臺灣裕隆集團在2010年在國內成立的合資汽車公司,次年納智捷借由上海國際車展正式開啟了對國內汽車市場的攻勢。
隨後,東風裕隆納智捷往市場中投放了大7?SUV、大7?MPV、優6?SUV、納5、銳3等車型。不過納智捷雖然有不少可以選擇的產品,特別是趕上了SUV車型高歌猛進的快速增長期,但這個品牌知名度似乎壹直都沒有在國內找到自己的定位。因為國內消費者很在乎自主還是合資這件事,而東風和裕隆集團的合資似乎又沒有那麽強大的說服力,在SUV“特別好賣”的風口上最多也只達到過年銷6萬輛的數據。
這麽壹個“默默無聞”的品牌,雖然“艱難度日”但依靠著殘存的銷量支撐再逐步發展新能源產品應該還有那麽壹絲機會,沒想到的是,前兩年納智捷卻被壹些“網絡段子”推到了風口浪尖。
也不知事件的緣從何起,經過短暫發酵,壹時間,關於納智捷油耗的“段子”迅速風靡網絡,這不是壹個好消息。難以控制的負面傳播讓這個本就“弱不禁風”的品牌遭受重大打擊,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納智捷都有哪些產品,長什麽樣子,但聽聞這些“網絡段子”就足以讓他們對這個品牌望而卻步。
納智捷的銷量幾乎呈現懸崖式下滑,2019年全年銷量只有1947輛,今年1-5月份更是只賣出43輛,壹個汽車品牌到了這種地步幾乎可以斷定,離破產已經不遠了。果然,臺灣媒體從6月份就開始報道說納智捷將退出大陸市場,納智捷官方壹直沒有正面回應,壹直到今年11月,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上披露了壹則關於東風裕隆銷售有限公司被訴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消息,而銷售公司的破產似乎也正式宣告了納智捷這個品牌已經喪失了繼續生存下去的機會。
不過東風裕隆畢竟是傳統汽車制造商,僅僅壹個銷售公司的破產就妄下結論似乎也過於草率,所以有不少媒體求證東風裕隆方面,想要探知這個品牌下壹步的計劃。而根據東風汽車那邊的回答,“東風裕隆主體依舊擁有制造基地、生產資質、工廠土地等重資產,並沒有破產計劃,而納智捷這個品牌也不會退出大陸市場。”
這個回答很耐人尋味,縱然東風裕隆還有資產,賬面上可能也沒有巨大漏洞,但壹個“賣不出車”的汽車品牌,真的還有存在價值嗎?
查閱東風裕隆目前的產品規劃,到目前為止除了納智捷U5?EV這麽壹款電動車之外,連壹輛能滿足“國六”排放標準的車型都不存在,而汽車產業向來就容易陷入“越窮越難”的惡性循環,納智捷還有余力能推出新的產品嗎?
或許還真有種方式可以救活這個品牌,那就是依賴自己的工廠和生產資質為造車新勢力代工,在能繼續創造壹些營收的情況下,東風汽車和裕隆汽車繼續向其“輸血”,重啟新車項目,押寶新能源領域,尋找生機。畢竟納智捷品牌的油耗口碑難以挽回,那麽也只剩新能源這壹條路可走。
但我們回頭再看,裕隆集團未來的發展重心極有可能會放在與鴻海科技集團***同出資成立的專註電動汽車領域的新公司上,而東風集團則更沒有理由會比裕隆集團花費更多精力,那麽留著東風裕隆的原因是不是更多是為了生產資質呢?
並且,東風裕隆在國內的經銷商網絡早已“千瘡百孔”,納智捷車主早已對這個品牌喪失了信心,連連投訴叫苦不叠,現在表明納智捷不會退出大陸市場是不是也有壹定原因是為了穩住經銷商及車主呢?
這些問題我們猜不到真正原因,但唯壹可以確定的是,不管納智捷是否退出大陸市場,現在的車主朋友們都最“受傷”的那批人,最後能不能得到壹個妥善的解決方式,這無關運氣,而是要看東風裕隆的責任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